饰品手工制作方法 全国生态日|在保护自然中促进村民多元增收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夏日的青河县,大青河如同一条翡翠色的丝带,波光粼粼,发出耀眼的光芒。离县城20多公里的查干郭勒乡江布塔斯村,一个拥有原生态高山草原秀丽风光的哈萨克族传统牧业村饰品手工制作方法,紧邻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村委会门口便是国家4A级景区三道海子风景区。
2017年起,一家环保公益组织,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新疆山水环保中心”)以“人人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愿景,和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查干郭勒乡党委和乡政府一起,在江布塔斯村开展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体验游等项目试点,让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飞出毡房的黑肥皂
江布塔斯村坐落在三道海子湿地边缘,是国际上极度濒危鸟类黄胸鹀的繁殖地,也是众多鸟类迁徙途中的停歇地。这一区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湿地和森林碳库,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较敏感区域,还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繁殖区。
前些年,由于过度放牧等影响,村民们明显感到三道海子湿地的草没有以前那么茂盛了,湿地面积也在慢慢缩小。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减少放牧,但生计受到影响怎么办?
“作为哈萨克族流传至今的自制清洁用品,黑肥皂也是江布塔斯村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用品,早在2017年,就进入了新疆山水环保中心的视野。”该中心工作人员谢红梅介绍,中心在江布塔斯村开展开辟多元生计调查过程中发现,牧民家庭看似粗糙的黑肥皂有其特别之处,它是以草木灰、当地羊油、山泉水等为原料制成,洗衣服不掉色,洗头可以去头屑、营养头发,洗澡可以滋润肌肤。不同植物做成的黑肥皂有不同的功效。
“可不可以制作销售黑肥皂作为替代生计呢,不但能减少过度放牧对湿地的影响,还能增加牧民收入?”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村民、保护区、乡政府的大力支持。
于是,在新疆山水环保中心和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查干郭勒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江布塔斯村成立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环保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2019年,村里妇女几乎全部接受了项目组织实施的黑肥皂传承技能培训。江布塔斯村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坚持传统天然配方和手工制作,让顾客从黑肥皂中去感受哈萨克族朴素的环保理念,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品牌注册两年时间里,江布塔斯村的黑肥皂共卖出893块,收入24616元,66户牧民家庭直接受益。2020年,“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项目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是当年新疆唯一获此殊荣的公众参与案例。哈萨克族传统手工制作的黑肥皂,就此走出了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走出了新疆,走向了全国。
在交流互鉴中升级传统技艺
2023年,“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作为生态文化代表产品,疆内疆外齐飘香。在乌鲁木齐,江布塔斯村村干部带着黑肥皂参加了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丝路自然教育平台支持下,黑肥皂亮相乌鲁木齐国际志愿者活动;在北京“靓阿姨”团队的帮助下,黑肥皂参加了广州的城乡连接和对话平台“丰年庆”活动,不少人被妇女手作小组的故事吸引,支持绿色原生态手工产品,黑肥皂样品很快销售一空。
黑肥皂先后在“新疆山水有赞公益店”、砾石享疆果商城、可持续生活家、新疆礼物国际大巴扎展厅、阿勒泰礼物青河展厅、三道海子景区游客中心、北京食安合作联盟等7个平台和社群展示和销售。今年6月,黑肥皂上线新浪扬帆公益基金为支持乡村特色产品销售的扬帆生活品牌店,再次拓宽了销售渠道。
不断拓宽的销售渠道,考验着制作者的制作能力和水平。为了提升查干郭勒乡传统手工艺人拓展多元生计、开发文创产品的能力,新疆山水环保中心在开展各项生态公益旅游体验的同时,多次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几乎覆盖了江布塔斯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全部成员。
今年3月,7位江布塔斯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员,前往乌鲁木齐,参观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疆艺术学院和乌鲁木齐县胡拉莱民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通过看、听、学、做,了解体验传统手工艺现代生活应用、色彩搭配基本知识及羊毛编织、羊皮、骨头和树枝等自然材料再利用等基础知识和创新方法,还与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座谈交流,向40多位师生宣传家乡传统生态文化。
“大巴扎里售卖的各种饰品让我大开眼界,我们没想到的东西,人家已经做出来了,对我的触动很大。”村里手艺最好的绣娘娜孜古丽·开那尔汗说,有些手工艺品制作得非常精致,没有任何瑕疵,太值得学习了。
6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志愿者共9人,来到江布塔斯村开展公益志愿服务。他们带来上海人喜欢的味道配方材料,按照传统制作方法,与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员一起进行黑肥皂改良实验,并把当地羊油带回上海,表示要再进行实验。
志愿者金旻有自己的公司和实验室,专门给高档化妆品提供原材料。“如果黑肥皂走上市场,可以定位成药皂,成分和制作技术需要再精细化。”他表示,愿意给做黑肥皂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植物成分检验、材料技术方面的培训等。
通过交流与学习,小组成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2017年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立之初,成员们不懂小组协作、不懂产品设计,现在已经能讨论模具规格、材质,商定包装样式了。”谢红梅说,还有部分小组骨干成员开始尝试创新黑肥皂,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新成分,用于新功效和改变气味,并开发洗发水等新的洗护产品。
不断拓宽的生态文化项目之路
8月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一学生曹欣瑶跟着妈妈,从乌鲁木齐乘坐长途班车,经过6小时车程,专程赶到青河县参加新疆山水环保中心的生态文化体验游,亲手体验哈萨克族传统手工制作黑肥皂。
在江布塔斯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员哈美拉·巴特尔汗家中,曹欣瑶跟随哈美拉奶奶,全程参与黑肥皂制作。
“黑肥皂的制作原料是纯植物的,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纯手工制作全过程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曹欣瑶还开心地买了几块自己亲手制作的黑肥皂,“准备带回去送给同学和家人。”
“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项目获得成功后,新疆山水环保中心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领域,让替代生计更加广泛。自2022年起,新疆山水环保中心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与新疆大学、青河县查干郭勒乡人民政府合作,开展“旅游+环保”公益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文化教育体验和公益旅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保公益旅游,推动“旅游+公益”的业态创新,打造查干郭勒乡“旅游+公益”特色名片,促进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全国各地的环保公益组织,新疆山水环保中心将一批批生态公益旅游游客带到了江布塔斯村。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员各自发挥优势特长,分别给游客“传授十八般武艺”:阿勒玛古丽家庭旅馆负责接待,让客人体验打馕、挤牛奶、制作酸奶和奶豆腐;古丽夏提家负责介绍黑肥皂的制作方法;娜孜古丽家负责让游客体验刺绣技艺;熊之舞传承人齐合孜负责教游客跳熊之舞……
2023年以来,包括传统牧区生活、黑肥皂制作体验、哈萨克族传统刺绣、熊之舞、家庭博物馆等生态文化体验游,在江布塔斯村全面开展。
从2018年至今,黑肥皂与其他生态文化体验项目已给村民带来超过20万元的收入。
“我们将继续以‘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品牌为主饰品手工制作方法,提升生态文化传承和游客现场体验,讲好生态文化故事,进行哈萨克族传统生活日常体验活动设计及合作经济的探索。”谢红梅表示,希望通过不断探索,继续提升生态项目效果,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收入持续做出努力。
■快评
千方百计做好“替代生计”文章
岳燕云
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会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比如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生活、不随手丟垃圾等。然而,当生态保护与人们的生计发生矛盾时,保护就显得有些艰难,毕竟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成了固有生活方式,一旦放弃,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拥有原生态高山草原秀丽风光的青河县查干郭勒乡江布塔斯村,通过多方努力,让村民放下了羊鞭,端起旅游饭碗、做大传统手工黑肥皂产业,平稳实现了生计“轨道”转换,脆弱的生态也得到了有效恢复。这一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守护好群众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必先千方百计做好“替代生计”文章。
替代生计,顾名思义,是为替代原有生计而探寻的新生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之路上,做好“替代生计”文章,能够有效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与解决群众生计之间的矛盾。
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们一直信守的生活方式,但当这种生活方式破坏了生态环境时,就必须改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果为了保护生态而断了群众的生计,不仅是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会让生态保护失去群众基础,也有悖于生态文明理念。江布塔斯村着力探寻“替代生计”并开花结果,让我们从中窥见新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温度。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只有掌握做好“替代生计”文章的要领,写好“替代生计”文章,才能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写好“替代生计”文章,重在生计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谋生方式和手段不断涌现,农牧民想要找到“替代生计”并不难,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祖祖辈辈靠一种方式生活,如今却要以全新的、自己不熟悉的手段谋生,中途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心中难免打退堂鼓。因此,做好“替代生计”文章,难不在找,而在稳,这就要对他们持续进行跟踪帮扶,必要时还须“扶上马,送一程”。只有他们的生计稳了,靠山养山才会真正变为现实。
写好“替代生计”文章,贵在生计多元。生计转换,多一条路,群众的生活就多一重保障。这些年,不止江布塔斯村,新疆许多地方都努力在“替代生计”上做文章,路子越来越多元,比如有开民宿吃旅游饭的、有进工厂吃技术饭的、还有做直播吃互联网饭的等。构建多元“替代生计”结构,不仅能够让有需求的农牧民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新职业”,也能够让他们在更多选择中得到稳稳的收入,进而安居乐业,心顺意顺地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改变。
写好“替代生计”文章,最关键的还在绿色转型。如以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引领,打好“农业牌”,念好“生态经”,不少乡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只要在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业上下更大功夫,在促进资源转化、加强生态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在新一轮美丽乡村、特色城镇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就能让群众端上“绿色饭碗”,实现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