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就可成功办理身份证 在南京栖霞是真的哦
112 2024-11-05
华声在线记者邓桂明 通道报道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部,处湘、黔、桂三省六县交界之地。全县人口24万,其中侗族占73%,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建筑、织绣、服饰等,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璀璨夺目。
精美的侗族服饰。 记者 邓桂明 摄
5月11日,记者来到通道,开始了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采访之旅,“首站”通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通道职中”)以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遗”工艺的显著特色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侗族织绣、服饰有望发扬光大,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对该校的帮扶也让记者们关注。
将“非遗”工艺引入课堂
通道职中新校区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据该校校长王剑星介绍,从2015年秋季搬进新校区办学开始,学校即着手民族文化传承、“非遗”工艺保护工作,包括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侗民族服饰课程,开设侗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侗族刺绣工艺、民族手工编织等内容,开展民族服饰制作技能大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将“非遗”工艺--侗锦制作引入课堂,聘请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传授工艺,现场制作;建立非遗侗锦手工工作室;建设侗民族服饰、侗锦校内生产性实训室。
5月11日上午,记者在该校侗族非遗手工工作室看到,一些学生正在青年老师的指导下练习针法,三位年长的阿姨在一旁织锦,大家都是全神贯注,一派忙碌的样子。
非遗传承人(图右三位)在工作室教授学生。 记者 邓桂明 摄
“我是学校的编外老师。”青年老师吴兴煜说,“我每周来学校给服装班学生上8节课,教她们织锦,包括各种花型、针法。”据了解,吴老师在通道县城开了家民族服装店,手工制作、售卖侗族服饰,同学们除了在学校受教外,还经常到她店里现场学习、制作,她的店也就成了学校民族服饰实训基地。
服装65班学生杨翠云告诉记者,她正在练习的是锁线绣。吴兴煜老师说,通常一个学生要一个学期才能掌握基本的一些针法。
三位年长的阿姨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今年55岁的吴念姬200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制造技艺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授予“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称号。“现在40岁以下会织锦的人很少,走进学校、走进下一代非常有必要。”吴念姬说,如果得不到传承,就太可惜了。如今她每周来学校3次,上6节课,手把手教学生们挑花。
学生作品。 记者 邓桂明 摄
研发侗族服饰产品
采访当天,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10余位优秀师生在通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了三场现场创作展演,展演项目有陶艺、拉胚、书画、刺绣、剪纸、木雕、泥塑等,吸引了通道职中大批学生观看。
2015年11月28日,两校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双方开展了系列活动。两校合作研发侗族服饰产品、改良侗锦制作工艺,融入现代元素,推向市场,助推地方产业发展。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还出资1000万元,在通道建立“侗民族传统工艺保护研发工作站暨师生写生基地”,目前已完成“工作站”的选址工作。该工作站将从数字化传承保护、旅游产品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传播推广等方面全面推进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侗族服饰,引领侗族文化创意产业,助推通道经济腾飞。
“每年到通道来的游客有200多万人次,但旅游商品匮乏,侗锦的市场开发还不够。”通道县副县长龙满銮说,虽然目前不少侗锦远销美国、新西兰、韩国等国际市场,但在省内、国内的销量还偏小。
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副校长刘凤姣认为,侗锦工序多,制作时间长影响了她的市场营销。吴兴煜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努力改变。“原来多是价格上万元的大件,现在多制作小孩衣服、帽子等小件,同时加入时尚元素与创意,让来通道的游客买得起、乐于买。”
越来越多的侗族服饰小件。 记者 邓桂明 摄
为区域经济提供源动力
通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5年1月,该县投入1.1亿元,选址县城北部双庙冲,把通道职中从“乡下”搬到了城边。
“发展职业教育要保持定力,统一认识。”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说,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教育搞得好,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县委、县政府明确通道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为湘西南旅游提供人才保障,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研发中心;明确了办学模式: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明确了办学方向:面向农村,面向群众,提高老百姓就业、创业的素质、技能。
据统计侗族服饰,通道职中开办30年来,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000多人,多人成为企业骨干、脱贫致富带头人;常年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8279人次。学校连续几年被县政府评为“农民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被团省委确定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示范基地”。
该校毕业生培育的灵芝。 记者 邓桂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