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佚名 149 2024-10-31

发现最近文章有个套路,都是从上篇文章某条留言引发我新的表达欲,就新话题展开全面论述

我觉得也挺好,我写得过瘾,也能满足需求,大家想看我写啥也可以留言,我挑感兴趣的来

上篇《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有一条和主题没啥关系的留言——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留言有点长,简单说就是为了孩子读书,想在上海买房,但手头紧怕上车压力太大,又怕过几年房价涨了更买不起,很纠结

类似买房问题,不管什么文章下面都一再出现过,我也一再回复过

说明哪怕看了我那么多直击本质并给出明确建议的楼市文章后,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再扯一遍楼市底层逻辑,尽管看完后很多人还是会纠结,类似提问还是不会停,至少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很多人关注的房产博主就聊城市、地段、房型、成交量、租售比、救市政策、最新房价涨跌数据……最多为显得自己格局高,再聊聊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

这些都没问题,但都没把本质问题讲清楚,导致很多人只盯着眼前看——上月房价还在跌,就觉得还会继续跌,本月成交量放量,就担心房价可能见底了,强力救市政策打下去,就怕再不上车是不是又要起飞了……

因为不明白决定房价的底层逻辑,就会被新闻和数据牵着鼻子走,不断在贪婪和恐惧中纠结

今天这篇比很多房产博主的付费文章或知识星球内部分享更值钱,建议收藏,以后脑子犯浑时拿出来重温

……

房子的最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居住

人活在世上就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和吃饭穿衣一样,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最基本的刚需

所以总需求就特别简单,不用锁定任何目标人群,目标就是全人类,也就是总人口

考虑到中国是有明确主体民族(汉族)和强烈本土文化(中华文化)的国家,大部分民众对肤色、语言、文化都迥异的外来移民向来抱有强烈警惕和排斥心理,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大规模开放移民,这就和欧美澳新加以及迪拜这种开放经济体很不一样

这里的总人口,只需考虑境内本国公民

20年后,中国劳动力严重不足,就会被迫走上今天日本的道路——这两年去日本旅游会明显感觉街上穆斯林、黑人、印度人和黑人/印度穆斯林明显增多

日本和中国一样,本土民族意识根深蒂固,对肤色、语言、文化迥异的外来移民包容度一直很差(只有中韩移民人种一样,语言文化接近,较易融入日本社会),10年前媒体还"称赞"日本是"穆斯林绝缘体",今天也一样被迫开放移民

没办法,中国未来也会如此,80后要做好晚年身边到处都是黑人穆斯林的心理准备,但目前还不用担心

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一直是净移民输出国,也就是每年润出去的国人比润进来的老外多得多,去年大概净润出31万——虽然有润的念头的人远不止这点,但因家庭牵绊,职业和语言技能限制,以及贫贱不能移等原因,导致实际能润出去的人很少

因为你懂的原因,未来这个数字肯定会继续攀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能大幅攀升),这些人就像股市里减持套现的大股东一样,卖了就永远不会再买回来,是彻底的空头力量

但和14亿人口基数比,每年少个几十万润人影响不算大,少子化带来的可是每年上千万的人口代际断崖式下跌

有人可能会反驳:少子化会不会因出台大规模生育刺激政策扭转呢?

答案是刺激政策会缓解少子化速度,刺激力度越大,出台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但也不可能扭转局面

韩国和港台的数据太辣眼睛没法看,最早出现少子化问题也是政府想了最多办法解决的日本的数据(近年来总和生育率在1.2-1.4区间)足以证明——政策刺激最多让人口减少速度慢点,斜率缓和一点,止跌回升不可能

根本原因还是我在《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里再次提到的:

现代社会,人的观念变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过上有品质的快乐生活是比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人生目标,生育从必选项变为可选项

你可以选择养娃玩,也可以选择养猫猫狗狗玩,政策只能刺激想生但怕养不起的那部分人,对于完全把孩子视为负担,会降低生活质量(事实也的确如此),宁可给猫换猫砂也不想给娃换尿布的年轻人,不管怎么刺激都没用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不妨做个调查——

生育和教育经济总规模持续萎缩,宠物和旅游经济总规模持续增长,是不可扭转的大趋势

无法大规模开放移民入境,润人持续增加,年轻人生育意愿持续下降,决定了未来20年,总人口或者说房地产市场总需求会持续萎缩,这是最基本的大方向,可视为无法动摇的"常量"

再看总供给

明眼人都能看出,各地政府还在持续卖地,开发商还在持续盖楼,总供给还在一刻不停持续增加

还要考虑到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居住正义,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卖地/卖房压力,中央政府正在加大砸钱力度,在大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覆盖力度,这会进一步把原本需要到商品房市场买房/租房的潜在需求转移到保障房,进一步减少商品房市场总需求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现有5.4栋农村建筑(农村人一般独门独户),城镇住宅有4700万栋,3.63亿套,七普中国家庭平均人数2.62人,粗略计算,中国存量住房够24亿人居住,已严重供大于求,现在就有40%+的房子没人住,主要集中在人口持续流出的农村

这种没人买也没人租的房子未来会越来越多,从农村进一步扩散到人口流出严重的中小城镇,这些房子就是烫手山芋,想拿手里等回暖再走是痴人说梦,该担心的是这些破旧老宅以后跌到一钱不值,直接价值毁灭!

所以结论很明显:总需求持续缩水(速度会越来越快),总供给却还在持续增长,长期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房子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只会持续下跌,一大半房子甚至就是废铜烂铁,没有任何价值,长期价值无限趋向于零

……

理解了这个根本大趋势,再看大趋势下的小趋势:人口越少杭州化妆学校哪个好,经济越差,赚钱机会和优质资源越倾向于集中到少数中心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少部分房产,依然会被争抢,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还是要回到房子的最底层逻辑:居住——具有排他性的居住权,你得到了相关价值,别人就没机会得到

除了遮风挡雨,房子还能提供什么价值?

主要有三:

一是房子本身不仅能让你居住,还能让你住得爽,提升生活品质

所以新房子、大房子、户型好的房子,开发商用心建造品质上乘的房子、有电梯和地下产权车位的房子、物业管理良好的房子,就更容易受到青睐,成为无数房子里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这道理和我《这件大事,我总算想通了…》里提到的两性关系一样

任何时代,帅哥美女永远是少数,哪怕整容化妆技术再高,人均网红脸,也还是有天生丽质的美女能脱瘾而出,继续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因为普通人的幸福感不来自于拥有什么,来自于你是否掌握社会稀缺资源——你有别人没有就开心/骄傲,别人有你没有就痛苦/嫉妒

就像全世界只有一个抽水马桶,皇帝用上了就会幸福感满满,全世界都是抽水马桶,你上厕所就不会产生半毛钱幸福感

再如中国普通家庭安装卫洗丽的还不多,我介绍我家时说装了集加热、温水冲洗、暖风干燥、自动杀菌为一体的马桶盖,冲PP的位置、水量、水温都能智能调节,很多人就很羡慕,你家新装一个就会明显提升生活幸福感

但卫洗丽在日本是标配,满大街公厕都有,日本人丝毫不会因此产生幸福感

新(房龄10年内,最多不超15年)、大(至少100平以上三房)、好(南北通透,户型正气,采光通风良好)、有地下车位、(高层)有电梯、小区环境优美……也就是没有明显硬伤,能被绝大多数人喜爱的房子,是稀缺房产最起码的标配

二是方便你获得更多稀缺优质资源的机会

比如有海景、湖景、河景,比如紧邻全市甚至全国最好的医院和学校,比如家门口就有大型公园绿地,各种商业设施,美食遍地,紧邻地铁站……近就有优先使用权(获取成本低),近就是王道,你使用次数越多,房子附加值就越大,这些都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相对而言,商业设施最不缺,因为很容易造起来,同质化商场遍地都是,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海景、湖景、河景等自然景观相对稀缺,顶级医疗教育资源更稀缺

唯一有争议的,是学区房

大城市学区房过去溢价最高,现在跌得最惨,但很多中小城市学区房依然是全城最坚挺的香饽饽

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归根到底,还是稀缺性不同

绝大部分县城有且只有一所优质小学/中学,排名第二就已泯然众人,当地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信息不对称和选择空间,全县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那所唯一的最优学校,自然竞争激烈

但大城市很多优质学校,还分一梯队二梯队,摆在家长面前的选择不唯一,还有越来越多家长选择送孩子上私立或出国

而且大城市居民观念也相对更进步,少子化现象更突出,幼儿园/小学招生已出现困难,相比高中,优质初中之间差异没那么大,相比初中,优质小学之间差异更小,导致房价下行期,小学学区房率先崩盘,跌幅最惨,再过几年,压力传到中学,大城市初中学区房也会跟着补跌

中小城镇也摆脱不了这个规律,无非观念差异,少子化速度慢一点,但现在学区房的高溢价早晚也会终结

可能3年后、也可能5年后,谁知道呢,在没有外来购买力的小城镇,学区房能坚挺到几时,就看当地新生儿下降速度有多快,而生育意愿又和收入增速、通货膨胀、生育刺激政策都有关,但这些变量都无法改变大趋势

相比过去大家追捧的学区房,未来更稀缺的是临近全国顶级医院的房子,因为还想让顶级医院给自己续命的老人越来越多

就像沙白说每周三次去医院血透痛苦不堪,如果你住的房子离医院很近,步行可达,不用花时间奔波在往返路途中,身体负担更轻,是不是更值钱呢?

普通医院也不稀缺,普通小毛小病配点药找社区医院就行,那还不满大街都是?

怕的是患上重病,特别是疑难杂症,医疗团队的水平真能决定你的健康乃至生死

中国最顶级医院集中在北上,尤其北京,顶级医院也集中在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西安等数得出来的几座热门一二线,医疗稀缺资源可选空间也不大

三是最重要的一条附加值

绝大多数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至少在能拿养老金之前得持续工作挣钱,这是社会正态分布决定的

所以哪里的房子能让你有机会赚更多钱,哪里的房子就更稀缺,更容易被抢

在人类还没发明瞬间移动技术和高度仿真的AR技术之前(远程办公在绝大多数场景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教学的糟糕体验没忘吧?),光靠现在的高铁、地铁和地面交通网络,协同办公在物理上的客观距离无法被克服,绝大部分人还得集中到一个办公地点上班,距离越远,通勤的交通费和时间成本越高

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时间不值钱,每天几块钱交通费相比便宜两千块的房租更划算,愿意沿地铁线,往郊区找更便宜的房子,所以你看北京回龙观和上海九亭泗泾地铁站早高峰都挤成啥样了……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对高收入人群来说,自己单位时间能产出更多价值,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挤地铁不仅体验差,还很不划算,更愿多花几千块在距离公司更近的地方高价租房,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就是为什么能集中提供大量高薪工作岗位的产业园和CBD附近的房子,无论房租还是房价,都相对更坚挺

板块如此,城市亦然

不能看人均GDP,GDP高也可能大头都给政府和企业拿走了,比如鄂尔多斯,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

目前排全国前十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绍兴

为何北上广深能称为一线,连杭州最多也只能叫"准一线",红得发紫的成都充其量和杭州齐名,其他城市更是完全没资格和一线沾边,全是地方政府和房产中介的YY?

不仅因为北上广深人口多,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当地人收入水平不用加引号的遥遥领先,能力强、野心大的小镇青年想逆袭赚大钱,去一线最有可能实现梦想

更精准细分,要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变成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绍兴、宁波、南京、温州、深圳

为什么苏州一个普通地级市,房价却比所有中西部省城都高出一大截?

因为苏州是全国唯三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万元的城市,比广州还高,昆山常熟张家港,哪个不是县城中的顶流?

为什么浙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房价都能轻松五位数?让中西部小伙伴看傻眼?

因为相比全国,整个浙江都超超超有钱,浙江最穷的城市也比很多中西部省城更有钱,去掉北广深,中国最有钱的城市被长三角包圆了

我有个生活在绍兴做医生的粉丝经常怼全国网友,因为他凡事拿绍兴举例,殊不知虽然城市不大,只有臭豆腐和鲁迅闻名全国,但绍兴收入水平已是全国顶流凡尔赛,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发言当然被全国网友怼了……

现实世界,想继续赚钱的人比已财务自由纯粹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多得多得多得多

相比住起来无比舒服,周围还有许多顶级景观、医疗、教育、娱乐资源的好房子,能提供更高收入机会的房子,显然更有吸引力

毕竟前者的稀缺性决定了竞争过于激烈,至少是两千万级以上的房子才可能具备,99%+的国人只能望洋兴叹,后者的可选空间则大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卖掉老家又新又大又漂亮的好房子,也要来一线买老破小的原因

第一条好房子标准是明牌,所见即所得,唯一变数是后期物业管理水平,但物业做得太糟还能业委会发起业主大会投票换掉,并不致命

第二条也接近明牌,自然景观资源不会变,优质教育、医疗、交通资源都要砸很多钱,一旦建成,也不会轻易改变

但城市和板块能提供的高收入岗位,却是波动的

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最典型的是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两年互联网行业高位崩盘,依托互联网产业聚集起来的未来科技城房价同样自由落地

同为大城市,眼下的平均收入已反应在目前的房价上,未来房租/房价涨跌,则要看未来收入能否继续提升

这个计算题很好算——

比如同样工作要求和工作强度,一线能赚15K,但房租4K,生活开销4K,每月结余7K

二线省城能赚10K,房租2K,生活开销2K,结余6K

老家只能挣5K,每月开销2K,但老家有房,不用付房租,结余3K

只算经济账,肯定去一线更划算

但如果想长留一线,就得买房,但一线房价比二线可不止贵一倍,而是三五倍的贵,还贷压力就大多了,有人考虑长远,觉得没有留下来的实力,就选择一线打工挣几年钱后,退居二线买房定居

还要考虑到如果一线经济变差,工资从15K缩水到12K,结余只有5K,和二线打工一样,就更留不住人了

但如果二线经济也下滑,收入减少到9K,结余4K,那还不如回老家县城

老家虽然收入少,但能照顾父母,父母也能帮着做饭带孩子,既省钱又省心,身边也都是几十年交往的亲友,人在这种熟悉环境中幸福感更高,很多人不愿为了多1K结余,牺牲掉这些

这里有三个经济变量:收入、房租、生活成本(物价),还有一个情感变量,合在一起计算,哪里性价比更高,人就倾向于哪里

那会不会一线收入持续下降,降到和二线差不多呢?

不会

因为市场会自发调节,当一线收入下降速度超过二线,综合性价比变差,二线就会从一线反向虹吸劳动力,导致一线劳动力紧缺,迫使一线企业提高薪水,同时一线人口流失也会导致房租下降,从而重新吸引人群回流一线

劳动力市场就在这种博弈中,持续动态再平衡

考虑到中国经济已进入成熟期,城市地位很难再有大变动,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深圳奇迹",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趋势下,人口、资本、产业,包括政府投资都会进一步集中到大城市,以此报团取暖,产生更强烈的马太效应

所以城市之间不管短期如何动态平衡,长期看,确定性最高的只有上海和北京

一个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一个是国际交往、科技创新、文化、全国政治中心,再过100年也不可能被其他城市赶超

深圳和广州明显差了一个级别,但精挑细选的话,还是能找到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好房子

其他城市,哪怕成都杭州苏州南京,都各有各的短板,更别说重庆武汉西安天津,眼下非要投资,那也是粪坑里捡豆子,风险颇大

长期看,房租和房价有着内在联动机制

这牵涉到租售比、稳健理财收益率和房贷利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假如我住的房子卖100万,每年租金3万,租售比3%,我可以全款买下,但稳健理财收益率有5%,房价又没有明显上涨趋势,我就倾向于拿去理财,收益拿出部分付房租,剩下还有赚

反之,如果稳健理财收益率只有2%,覆盖不了租金,就倾向于买下

如果付不出全款,但收入稳定,房贷利率2%,而房价又没有明显下跌趋势,我也倾向于买下,毕竟一个是纯消费,以后啥都留不下,一个是买资产,再不济也是养老依靠

但这套公式再过去20年长期失效,因为房价涨太快,买家根本不在乎租售比——房价涨一年,20年租金都赚回来了!

也不在乎房贷利率有吓人——房价涨两年,这点利息全回来了!

更不在乎理财收益——买房就是最好的理财!

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房贷最低利率已跌到2.6%,稳健理财收益也只有2%+,有些房子租售比却随着房价持续下跌,回到2.6%以上,特别是大量老破小

同板块老破小租售比远高于高大新是因为有钱人多买房,穷人买不起只能租房

有钱人更在乎生活品质,特别看重上面说的第一条附加值,于是高大新被追捧出溢价,老破小被嫌弃成折价

穷人更在乎赚钱机会,只要房租便宜,生活品质差一点也可以忍,上面说的第二条和第三条附加值,同板块高大新和老破小并无本质差别,所以老破小在租房市场上反而容易受追捧

买房市场被歧视,租房市场被追捧,市区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老破小就特别容易出现高租售比

"房子要往中心大城市置换"的观点早就成了显学,但上面说的保值性最强的稀缺房产太贵,很多人财力只能买一线老破小,一看,哇塞租售比那么高!现在利率又那么低,理财也没好机会,很多人就动了买一线老破小长期收租,保值升值的念头

这思路不是不行,但有两个风险

一是相比同板块高大新,老破小长期保值升值的确定性差了很多

上面三条附加值,地段再好的老破小也只满足两条,充其量未来高大新大涨,你跟着小涨,高大新小涨,你只是不涨,高大新小跌,你很可能大跌

更重要的是,买房市场鄙视链未来不但不会变,还会进一步强化——因为有钱人都想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老破小位于鄙视链最底端,会进一步被嫌弃

但为什么最近一线出台楼市刺激政策后,北上深成交量纷纷大涨,交易主力都是老破小呢?

因为一线依然在虹吸全国,现在政策都是吸引原来没购房资格或首付不够的外来新鲜韭菜,矮子里拔高个,还是觉得只要能在一线上车定居,哪怕只是老破小也比二三线高大新更值得拥有

但少子化的未来,这样的接盘侠也会越来越少,但供给却会持续放大——老破小一手房东多为土著老人,老人去世后,子孙嫌弃不愿住,就想置换更好的房子,进一步打压老破小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媒体只说北上深成交量破纪录大涨,却只字不提房价——现在的成交量大涨,是以政策刺激后,房价继续下跌换来的!

10月是这波刺激政策集中释放期,看着吧,11月成交量铁定快速下滑,12月更低,尤其北上政策都低于预期,诚意不足

几次"狼来了"之后,房价还是继续跌,政策边际效应正在加速递减,越往后刺激效果越差

中央救市如果继续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为了给自己留后手,不把牌出光,实操上扭扭捏捏,不肯花血本砸钱力挽狂澜,明年一线房价大概率还是继续阴跌探底,更别说二线了

那些看到出台政策就梦想房价反弹,因而不愿降价甚至还在提价导致房子卖不掉的房东,将再次陷入尴尬境地,被迫转售为租,又会打压租金

这就说到第二个风险

租售比和股息率一样,不是静态的

假如整个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通货紧缩和消费降级无法遏制,最终导致更难扭转的深度通缩状态——像日本那样的工资性通缩——不管一线、二线、地级市还是小县城,所有人收入都停滞增长甚至下降,到时全国房租就会被迫普跌

因为买房成本已锁死,如果未来房租不涨反跌,租金回报率就会下跌,到时怎么办?

咬牙承受更低的现金流回报?

还是直接变现?

担心房价再度大涨,很纠结…

变现时,卖不上价格怎么办?亏本出不出?

左右打脸……

看重租金回报率而去投资,说明你把这笔投资视为稳健型投资,但成本锁死,长期收益却不确定,不见得是高明的理财之选

相比之下,同样是稳健型投资,前几年买的4%长期复利年金险,则是成本和长期收益都锁死,只要承担未来小概率出现高通胀导致资产贬值的风险,却无需承担大概率通缩降息导致全市场投资收益下降的风险

说到底,房子和股票一样,属于权益类投资,在理财配置中,天然属于进攻型球员,让房产这个进攻型选手去做防守型球员的工作,难度更大

相比而言,红利股(基金)或可转债都属于进可攻退可守,关键是流动性好得多,看情况不妙随时可以卖掉,不像房子,持有就会有各种成本(空置风险、中介费、折旧、二次装修、物业费、未来可能的房地产税),交易成本和难度也大得多

……

上面从底层逻辑一步步推演下来,看懂的都知道该怎么做了,但可能很多人还是看不懂,我再从实操视角总结一下——

1、手上还握有不属于稀缺房产,但今后自己或家人朋友永远不会去住的房子,都要出掉

一二线的,可以等下一波强政策刺激的风口再出,相对容易些

三线以下的,马上出,别贪图眼下看起来还不错的租金收益,那不是雷打不动的,长期看,会持续下滑,也别以为自己老家房子看起来没怎么跌,挺稳啊,那是政策不允许降价,实际上已没有了流动性,不降价根本没人看

2、还想纯投资的,没有2000万以上预算,建议打消念头

就算有这么高的预算,目标也只能集中在北上市中心优质稀缺资产,广深都要谨慎考虑,就对照我上面说的这三条去找

全世界一线房产天然具有强金融属性,租售比就是偏低,东京租售比就是长期低于大阪,纽约就是长期低于费城,悉尼就是长期低于布里斯班……所以哪怕现在看起来租售比很低泡沫很严重也不用太害怕,未来如果经济复苏,它涨得最快最凶,未来如果经济持续低迷,它也相对最抗跌,怎么看长期都是稳的,不用太担心

其他房子,真没必要急着去送钱

还有人说我公积金账户里躺了十几万,不用白不用啊,兄弟你钱躺公积金里的钱至少还有1.5%利息,本金无忧,拿去买房可能本金都给亏没了好不好……

现在是抗通缩环境,9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4%,除了蔬菜水果鸡蛋因季节性因素大涨,其他商品服务都在降价,非必要的奢侈品降得更厉害,连茅台都跌跌不休

连闲鱼手办价格都在大跌,新盘大规模破发,二手货和我在日本中古店相比,加入日元贬值因素后,很多还是比日本便宜……那么多胶佬都在疯狂出货,实体经济是差成啥样了……

3、置换的,可以先卖后买,但最好别拖太久,谁都不知道后面政策会不会突然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4、纯自住的,就看你的紧迫性

比如提问的那位,孩子刚出生,上学还有6年,那就不用着急,再等等

如果孩子已上幼儿园,买房本身周期就较长,还得装修杭州化妆学校哪个好,置办家具家电,通风散散甲醛,如果首付拿得出,月供压力也不大,现在就该下手了

类似还有要结婚买房的,着急就上车,不急就等等,都一个逻辑

如果不急,等到何时是比较好的上车时机呢?

你看中的房子租金回报率明显超过房贷利率时,就可以上车了

就是上面说的房租、房价、利率之间有内在联动机制,市场会自发形成优先租房VS优先买房之间的均衡点

过了这个阈值,买房相比租房,性价比就会显得越来越高

而租房是纯粹消费市场,没有半点泡沫,与之联动的房价,也意味着不再有明显泡沫,进入到价值投资区间

和股市一样,房价长期下跌可能造成信心崩溃,过了阈值还会再超跌一段时间和距离,但最终还是会均值回归

即使如此,也不代表房价就会马上反转上涨,是否值得投资依然需要观察,但自住肯定是上车好时机了

现在极限房贷利率2.6%,但很多一二线好一点的房子租售比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再跌跌,可能就接近了

上一篇: 杭州女子初中毕业开始打工,一路奋斗成了大师:你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停止学习!
下一篇: Weekend Review:二手腕表市场回温;Met Gala 公布主题 “花花公子”;波司登投资Moose Knuckle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