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服饰 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佚名 116 2024-10-30

10月1日至3日,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来自澜湄六国的艺术剧团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悠远灿烂的历史文明、山水相连的相知相亲在音符中流淌、共鸣。

缅甸 服饰里面看变迁

轻盈的旋转,灵动的跳跃,手指轻抚过空气,仿佛拨动了时间的琴弦。演出现场,缅甸宗教与文化部选派的舞蹈演员如同从古老壁画里走出的人物,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讲述着缅甸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

“这次文化艺术节,我们带来了讲述缅甸三个时代故事的舞蹈,其中蒲甘舞蹈是缅甸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其舞姿与服饰均还原于蒲甘佛塔中的壁画。”舞蹈演员泽玛町介绍,蒲甘舞蹈的配饰极具特点,正如她身上的披肩,就像壁画中神鸟的羽翼一般轻盈。“这些服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诠释角色,讲述缅甸历史与文化变迁。”

出自艺术,不止于艺术。随着当代缅甸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身着现代缅装,并巧妙地融入许多传统配饰元素。“设计新式缅装,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已成为备受缅甸青年追捧的新职业。”泽玛町认为,创新的设计不仅保留了缅甸服饰的精髓泰国服饰,也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从小热爱舞蹈的泽玛町已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上大学时,我有幸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进行文化交流,4天时间里,我们在各个剧场进行了多场演出,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泽玛町深知每一次演出的重要性,她希望能通过舞蹈展现缅甸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着音乐响起,泽玛町的舞姿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感受着缅甸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向其他国家介绍缅甸的文化艺术,同时也能从其他国家的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为我们的艺术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 《乌莎巴罗》很云南

泰国服饰 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夜幕下,一曲清亮的章哈调悠然响起,将观众引领至那古老的傣族世界。“00后”章哈高承华携手搭档,表演《乌莎巴罗》的经典片段——乌莎与巴罗在森林中定情的浪漫故事。

af5285417df342a5a9e4e5c489723dd6.JPEG

高承华(左)在演出中。 供图

“章哈”意指傣族歌手,是傣族民间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傣族章哈剧是基于傣族章哈说唱而形成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包含了傣族长诗、舞蹈、音乐、语言等文化元素。“章哈剧《乌莎巴罗》取材自傣族五大叙事长诗之首的傣族英雄史诗《乌莎巴罗》,不仅集合了大量傣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还展示了古代傣族社会的广阔生活画面。”高承华介绍,剧中演员采用唱、演分离的表现形式,融合了民间音乐,既保留了傣族章哈的传统唱法,又探索创新剧目呈现新形式。

“《乌莎巴罗》讲述的故事很有云南特色。”高承华感慨道,“它展现了傣族人民崇尚和平、追求幸福、热爱自然的民族性格,也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歌声中,观众仿佛能看到云南的绿水青山、民族风情和悠久历史。

“在与其他国家剧团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通性。”高承华认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通过艺术这一桥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拉近彼此的心。“我希望在交流互鉴中,以傣族章哈剧为纽带,努力将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故事讲给世界听。”

泰国服饰 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泰国 一招一式见功夫

“罗摩王”与“魔王”以弓箭作为武器对战,“猴王”飞身起跃,连续空翻轻巧落地,泰国演员带来的孔剧《拉玛坚》在彩排时便赢得各国演员的阵阵掌声。

d9ffe0e798ea453d9dc9d9f93f7514cb.JPEG

泰国演员演绎孔剧《拉玛坚》。记者 李文君 摄

孔剧被称为泰国国宝级的舞剧艺术,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一大特点是以舞传意,演员佩戴的华丽面具也是孔剧的独特之处。

专业孔剧演员一般从小就开始严格训练。这次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演出的3位主演,都有15年以上近20年的学习经历,最早的从6岁开始接触孔剧。他们说,小时候跟着家人观看孔剧演出,虽然不懂剧目的含义,但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从此踏上了学习的道路。

泰国服饰 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猴王的角色特点是活泼,动作多、幅度大,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演员塔皮西·帕克皮安说,为了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特点,演员要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从开场到结束,都要保持最饱满的状态。

“学习了快20年孔剧,我越学越喜欢。”演员普瓦蓬·皮尼约拉普卡萨内说,孔剧有数百年的历史,最难的是了解角色和剧目背后的文化思想,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表演中,“演出结束听到观众的掌声是最让我们兴奋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普瓦蓬·皮尼约拉普卡萨内介绍道,以往像孔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因为门槛高、传播途径少,年轻人很少了解。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孔剧以短视频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了它。为了保护传统艺术和文化,泰国的一些小学也已开设孔剧课程。现在普瓦蓬·皮尼约拉普卡萨内在一所艺术学校教学,他希望未来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孔剧演员。

柬埔寨 指尖生花韵味长

种植、发芽、生长、开花、出叶、结果、凋零、重生,柬埔寨文化艺术部选派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轻盈地跳着仙女舞。她们脚步舒缓柔美,修长的手指展现着一颗种子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代表着柬埔寨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8d6d8e412d224a649ecd480689ac7cdc.JPEG

泰国服饰 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滕·披赛在排练柬埔寨仙女舞。记者 李文君 摄

24岁的舞蹈演员滕·披赛,9岁开始学习舞蹈。“小时候,外婆看到电视上的舞蹈演员表演非常美,便决定送我去专门学习。”滕·披赛说,仙女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柬埔寨传统舞蹈中极具代表性,舞台上的演员似仙女一般光彩照人。舞蹈学习之路却并非坦途,训练的累和苦让滕·披赛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但家人一直跟我说,想要有收获一定要有艰苦的付出。”滕·披赛以仙女舞中的手势动作为例说,每个手势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对演员的手部柔韧度、动作流畅度和优美度要求极高,只有长期练习才能表达出指尖的那一丝神韵。滕·披赛抬起左手手掌,手指一齐向后弯折,右手轻轻助力,左手手指的指尖便轻松贴到腕部。“以前觉得难的,现在不觉得了。”她笑着说,时间的历练让她感受到了仙女舞的魅力。

2019年,滕·披赛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随着舞蹈技艺日渐成熟,她这些年多次到中国,以及东南亚、欧洲演出。这样的经历让她见识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每次登上舞台,她都希望用舞蹈表达出柬埔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次我们到中国演出的演员都非常年轻,希望展现年轻舞者对柬埔寨文化的理解。”滕·披赛说。

老挝 芦笙演奏乐悠扬

金秋十月,来自老挝琅勃拉邦省艺术团的基迪萨·西拉迪昆,带着陪伴他多年的老挝芦笙走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的舞台。

老挝芦笙是老挝的传统吹奏乐器,取材自竹。演奏者需通过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笙管内空气柱产生振动而发音,每根笙管上都有一个指孔,根据取音不同而按压不同的指孔。“我高中时就开始学习芦笙,如今芦笙演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基迪萨·西拉迪昆介绍,在老挝的节庆、婚礼或日常聚会中,芦笙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老挝琅勃拉邦省艺术团团长苏里通·维塔纳蓬看来,老挝芦笙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2017年,老挝笙乐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芦笙的制作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老挝的自然、农业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苏里通·维塔纳蓬介绍,如今学习老挝芦笙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群体更加年轻化,不少中小学也开设了芦笙课程。“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改良,笙乐深受老挝人民喜爱,不少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芦笙的元素。”

为了让观众了解更多老挝文化,本次文化艺术节上,老挝琅勃拉邦省艺术团还带来了民族传统舞蹈,希望借此展示老挝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随着中老铁路通车,前往老挝旅游变得更加便捷,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展示,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老挝旅游,了解丰富多彩的老挝文化。”苏里通·维塔纳蓬说。

越南 情意悠悠曲中传

65岁的越南丽玉剧院主席阮氏丽玉在文艺行业工作已近50年。这次,她带着7位演员来到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表演越南的官贺民歌。

官贺民歌是越南的特色民间音乐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阮氏丽玉介绍,官贺民歌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表达着越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我们想把官贺民歌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大家知道它有多么美丽。”她补充道,有很多观众喜欢越南的木偶,于是,他们把木偶戏表演融入这次的演出中。在演员的操控下,木偶伴着音乐完成各种动作,塑造了准备赶庙会寻找意中人的越南姑娘形象,令观众印象深刻。

阮氏丽玉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她介绍,2013年丽玉剧院成立,十多年来泰国服饰,剧院的演出类型不断拓展,演出团队到过法国、意大利、摩纳哥、日本、韩国、老挝等国。与中国也有着深厚的艺术交流缘分,团队已十多次前往南宁,如今到西双版纳也已是第二次。“非常荣幸可以将越南的艺术家以及节目推向世界舞台。在与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交流中我感受到,越南文化的特色非常突出,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其他国家的独特文化。”阮氏丽玉说。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各个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文艺从业者要更加积极地传播各自国家的文化,为了让年轻人能接触并了解、喜爱传统艺术,从学校教育开始,各相关方面要更加努力。”阮氏丽玉说,澜湄国家山水相连,各国文化有相通、相融之处。在多次访问中国的经历中,她发现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希望越南与中国能在这方面加强交流。(记者 刘子语 舒文)

(原标题: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山水共鸣 心通情融)

上一篇: 中国过季商品成爆款!TikTok Shop狂卷东南亚
下一篇: 服章之美 承千载风华(假日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