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佚名 71 2024-10-27

苗族移居海南岛至今已经400多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8万苗族人民与海南岛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支瑰丽的花朵,海南苗族文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博采众家之长的苗族刺绣,是满载记忆的艺术品,具有直达心灵的感染力,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今年6月,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统筹、海南省民族研究所编著的《海南苗绣》一书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这是继民族学著作《海南岛苗族》、民族学画册《海南苗族传统文化》等书出版后,关于海南苗族的又一部重要著作。《海南苗绣》聚焦“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揭秘指尖上的“无字天书”,对于研究传承海南苗族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海南苗族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蜡染

海南苗族绣娘。受访者供图

蜡染

填补研究空白

《海南苗绣》一书内容翔实、体系完整,是我省第一部系统描述海南苗族刺绣蜡染技艺和服饰文化的书籍。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海南苗族蜡染刺绣等民间技艺的精湛和服饰文化的魅力,填补了海南苗族蜡染刺绣花纹图案研究方面的空白。

《海南苗绣》总体上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族源与历史沿革”,系统介绍了海南苗族的沧桑历史以及1949年后海南苗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章“织绣技艺”苗族服饰特点,全方位展示了海南苗族纺、染、织、绣的工艺及魅力;第三章“织绣纹样”,详细描述了苗绣花纹图案的来源、意义、功用,以及其图案纹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四章“刺绣与服饰”,通过对古老服饰、传统服饰、改良服饰的图片展示和介绍,展现了海南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第五章及第六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对海南各地区的苗族服饰、全国其他7省(区、市)的苗族服饰款式以及符号元素进行展示,呈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瑰丽多彩的苗族服饰文化。

《海南苗绣》在苗族刺绣服饰工艺上的研究堪称匠心独运,高清的大图,细腻的表述,将读者带入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审美氛围中。“这本书充分肯定了海南岛苗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具有教科书式的史料文献意义。”《海南苗绣》编委会主任、省民宗委副主任彭家典表示,该书是海南苗族第一部关于苗绣技艺传承、服饰文化保护方面的著作,对研究传承海南苗族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蜡染

蜡染

身着苗族服饰的苗族母子。受访者供图

溯源民族史诗

苗族,源于古代的“九黎”部落。从上古时期开始,苗族就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将自己一生的见闻都用一针一线缝合于服饰之中苗族服饰特点,因而被学者称为“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而苗族服饰,因其精湛工艺、绚丽色彩、繁多款式、丰富内涵,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穿在身上的一部苗族史诗。

蜡染

“世代‘穿’承,永不忘怀,是他们的传统。”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黄友贤表示,研究所在省民宗委的指导下,于2020年5月专门成立了调研组,深入三亚、五指山、东方、琼中、白沙、乐东、昌江、琼海、定安、屯昌、儋州、万宁、陵水、保亭、澄迈等15个市县的苗族村寨,收集海南苗族服饰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其间,调研组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走访各市县苗族民俗专家10余人,苗族蜡染刺绣技艺传承人和民间艺人100余人,拍摄了800多张苗族蜡染刺绣技艺和服饰的图片,为编辑《海南苗绣》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当今苗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蜡染

东方市东河苗族古老款式新郎袍。受访者供图

蜡染

“从蜡染布料选择、蜡刀使用技巧、蜡染选图构图、丝线技法等方面,受访者一一给我们详细介绍。”黄友贤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调研组采取录音、拍照、笔记等方式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都与当地苗族蜡染刺绣技艺传承人、绣娘和群众促膝长谈,重点了解苗族刺绣作品中以山水、花卉、鸟禽、鱼虫、果品等为素材的寓意,了解苗族蜡染刺绣技艺与服饰的保护传承状况,而后从观察者的视角在《海南苗绣》中阐明海南苗族蜡染刺绣技艺的特点与服饰文化特色。

“我们在走访苗族村寨时,常看见身着苗装,蹲坐在家门口做活的绣娘。她们有些已年过半百,却仍然神情专注地穿针走线。细密的针脚间,记满了属于她们的文化。”《海南苗绣》副主编、调研组成员张伟是苗族人,他认为,海南苗族服饰具备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挑中带绣、染中带绣、织中带绣,结合苗族特有的、有规律的银饰文化交叉,展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和艺术特点。“这是苗族优秀文化的遗存,在全国苗族服饰文化及工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想通过此次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海南苗族文化精义。”

一针一线里的精神意蕴

“2009年,‘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被列入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彭家典表示,海南苗绣博采众家之长,保留着中华刺绣独有的特色和技法,是人与自然合一创造出来的美,既是完美的艺术品,也是创造者的“智库”,呈现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蜡染

《海南苗绣》记录了苗族女性在蜡染、苗绣的取材备制阶段,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原材料。比如:早期用草棉来织布、捻线,乃至用少女的秀发来制线;通过对蓝靛、茜草、姜黄、勒篱树等植物的叶茎根皮进行加工,制成五颜六色的彩线用于织锦,或者用来染布料制作上衣和筒裙。

“海南苗族妇女把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四季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巧妙地图案化、艺术化,用各色彩线勾画出大自然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精美图案。大家从《海南苗绣》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哪怕是已经饱经风霜的老绣片,也依旧绚丽夺目。”彭家典认为,苗绣是满载记忆的艺术品,具有直达心灵的感染力。

蜡染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苗族妇女传统平顶帽巾。受访者供图

以绣布为纸,针线为笔,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苗族人把族群的文化,对家乡和至亲的情感,以及对生命起源的敬仰之心,定格在一针一线中。比如,“大青山纹”“树杈纹”等,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重山纹”展现出对先民游徙生活的记忆;“穗羽纹”来源于山栏稻的穗羽形状,寄寓着对丰收的期待;“花楼纹”则是对先民传统居屋建筑的一种怀念……苗绣中每一种符形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海南苗绣》都作了详细介绍。“苗绣不仅是单纯的苗族民间刺绣技艺,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天书’。我们希望通过该书,触发业内人士对苗绣文化传承和保护性开发的思考,继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让民族文化保护利用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彭家典表示。

上一篇: 以诺服饰 大型实景音乐剧《昆仑之约》演出季开启
下一篇: 安顺弄染村:红色文化聚力量 文明乡风润人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