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绝不简单“以胖为美”,沪上学者解读大唐之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去年至今一首国风歌曲《忆江南》风靡一时,作品对于江南文化的体现相当生动透彻,因此受到广大听众的认可。《忆江南》的词作者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胡建君。胡老师近日做客行知读书会唐朝服饰图片,为读者解决唐代盛世文化。这也意味着暂停了多时的行知读书会正式回归。
胡建君对于中华传统美学有着自己独到的研究。谈起唐代的艺术和生活,胡建君说,从《洛神赋》到仕女图,丰肌硕体宛若大唐盛世唐朝服饰图片,深入人心。进入开元盛世之后,一批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主题的“绮罗人物画”涌现,女性须眉丰颊,体态肥硕,妆容别具特色。
人们都知道唐代女子是“以胖为美”的,但丰肌硕体并非美的唯一标志。就拿化妆工序来说,唐代女子就比现代女子要讲究得多。据胡建君考证,唐代女子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点唇脂等多个步骤。其中,胭脂在唐代就有了便携式新品种。而当时的女子对眉毛的崇拜更是达到顶峰。唐代服饰,披帛、 绣罗、团花、抹胸、高腰、透视,元素众多,极具层次感,透着包容自信。
“如今看来,或许艺术性就是唐人的生活,时代中的女性,总以神采和气度取胜。”她进一步解读,除了女子妆容、服饰值得研究,明代《捣练图》 中还出现了熨斗、月牙凳等纹饰曼妙器物。
香文化在唐代也十分盛行。胡建君说,唐朝贵族官僚对香料或香材的使用可称得上是奢侈无度。在唐朝社会中无论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以至柳仲郢“衣不薰香”,竟被作为“以礼法自持”的证据。“由香可知,唐朝文明之所以能取得空前绝后发展的原因,要归功于海陆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以及与之伴生的文化交流。”
创办于2018年10月18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日的“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人民政府、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举办之地就在陶行知当年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对面。作为北上海地区覆盖面颇广、影响力颇高的读书会,5年来行知读书会一直坚持陶行知 “知行合一 文教结合”的理念,广邀名家,对市民进行优秀文化的普及。成为与“思南读书会”齐名的上海两大读书会之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