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佚名 59 2022-09-15

清入主中原后,剃发成了一个焦点,在清统治者看来,剃发与不剃发是对其统治服从和不服从的政治态度问题。如果口头承认服从清朝,而没有剃发,就被认为是有狐疑观望之心,对于这些人必须要给予严惩。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但是剃发令受到了广大汉族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并开展武装斗争以维护民族尊严。最初,多尔衮对反剃发斗争曾采取高压手段,终因当时的严峻形势所迫汉族服饰,暂时被取消。汉族人民仍旧可以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清朝在北方地区的统治也就稳定下来。

如果说剃发自愿这个政策一直被执行下去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多尔衮将很快会统一全国。然而时过不久,剃发令再一次成为强制措施,朝廷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顺治二年六月,豫亲王多铎率军占领难尽,活捉弘光帝朱由崧之后,朝廷以大局已定,于是不再顾忌汉族人民尊严和风俗习惯,以顺治帝的名义向全国颁布了剃发令,基本内容有三:

一是强调全国统一实行剃发的必要性。

谕旨中说:向来剃发之制汉族服饰,没有严格规定,由个人自行方便,是要等天下大定,始统一实行。如今中外一家,君即是父,民即是子,父子一体,岂可违背,若不统一,终属二心,不几异国之人乎?此事无用朕讲,想天下臣民亦必知也。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二是指出剃发令是涉及忠于清朝的政治态度。

谕旨中强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十天之内;直隶各省地方自接到礼部通知之日,也限于十日之内,尽令剃发。遵命剃发者即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就是抗拒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决不轻贷。

三十宣布对不剃发者予以严惩。

谕旨中公然宣城:各地方文物官员,皆当严行查验百姓剃发之事,若有还敢为此事上奏反对者,欲将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其衣帽装束,许从容变更,一律遵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反。礼部即行传谕京城内外、并直隶各省地方,使文武衙门、官吏、师生一应军民人等,一体遵行。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从以上三条剃发令可以看出,只给全国各地以十天的时间,二且用“杀无赦、决不轻贷”等严厉措辞,显示了清朝对此项法令的毫不妥协的决心。

满人入关时人口不过才百万,却强迫人口以亿计的广大汉族人民剃发易服,这本来就不合乎情理,似乎满族人民学习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才更应该。

那么多尔衮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原来罪魁祸首是一个叫孙之獬的人,这个人是前明官员,为了讨好清廷,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汉奸的角色。

孙之獬是明天启二年的进士,后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这个人向来不要脸喜欢钻营。为了抱上魏忠贤及其阉党的大腿,极尽讨好之能事。谁知崇祯帝即位后清除阉党,孙之獬也因此被罢官回乡,十几年赋闲在家。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顺治元年,朝廷派人招抚山东,孙之獬立刻投降了清廷,为了赢得新主子的信任,他不惜散尽家财,组织地主武装,镇压了当地的抗清武装,得到山东巡抚的举荐。后被召入北京,授礼部右侍郎。

孙之獬来到京城后,看到和他同为阉党的冯铨投诚后剃发效力,很受多尔衮的赏识,还当上了内院大学士。所以他不仅效仿冯铨,未等剃发令下达之前,便主动剃发,还叫他的家人不论男女改穿满族服装,以示对清廷的忠心。

岂料孙之獬此举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难堪。时在北京,清朝的大臣上朝站成满、汉两班,汉族官员皆束发。孙之獬身穿满装,乃归满班,满族大臣因其是汉人不接受他;归汉班,则汉族官员以他服满装衣饰为由排斥他。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这件事给孙之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二天他就给多尔衮上了一道奏疏称: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更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制,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在此之前清廷对剃发一事持谨慎态度,就拿多铎来说,他进入南京城后,便张贴告示说:“剃发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

而孙之獬在疏中把民族习俗之不同,硬是抬高到“非中国从陛下”的谁服从谁的大问题,促使多尔衮在全国严厉推行剃发令。

多尔衮得其疏大喜,因为来自汉族官员的剃发请求实在难得,他立刻下令全国限十日内实行。

清入关后不强制剃发,有个汉族败类上了一道疏,让多尔衮下定决心

当时人记载:“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孙之獬一言激之。”此说全部归罪于孙之獬,虽然有些夸张,但他确实起到了煽风点火的坏作用。

上一篇: 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
下一篇: 以“时尚之名”助力河南服装产业叫响全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