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局限性较大,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传统手工业

佚名 73 2024-09-23

横亘千年的文化守望

寨子里的羌族人,大多还保留着穿传统民族服装的习俗。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会”(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季举行。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

每逢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羌族人便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羌族男子和穿着精美刺绣服饰、佩带雕花首饰的妇女聚在一起,代表各自村寨,在山间放开嗓子赛歌以决胜负。更有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对歌,互倾爱慕之情。

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局限性较大,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传统手工业

演唱不受场地、时间和男女的限制,分领唱、轮唱、重唱。日复一日,这种演唱方式在村寨里日益盛行,形成了羌族特有的多声部文化。

“羌族人久经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孕育了他们豪放的性格,粗犷的舞蹈,以及直来直去的说话做事风格。”唐英介绍说,羌族的沙朗舞,类似藏族的锅庄舞,是最为活泼、奔放的艺术形式。“这个舞蹈男女老幼均可参与,有时几十人或者上百个人高歌劲舞,气氛非常热烈。”

及至“十三五”末期,我国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域都将脱贫摘帽,即将实现所有人群同奔小康的致富目标。值“十三五”期间羌族服饰,国家大力推动“精准扶贫”方案的实施,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皆全力加强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四川的藏羌地区,尤其是被喻为“云朵上的民族”的羌民族地区,看似极富诗意的美名背后,实则包含的是自然环境的复杂、恶劣及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匮乏。因此,针对边远的民族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着重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战略。同时,对该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应用亦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羌绣——羌文化的表征

羌绣乃是我国民族刺绣工艺中的璀璨明珠,它用非语言的方式阐释了羌族人民独特的思想、情感、愿望与信仰,集中体现了羌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特定生存环境下生成的强大艺术创造力和特殊审美旨趣。作为羌族文化载体的羌绣,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近年来,国家对非遗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着力颇多。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重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党中央的高度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升文化自信。①因此,羌绣的传承与应用是弘扬、繁荣民族文化及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

羌绣的分布以汶川县的地域为主,涵盖了绵虒镇、威州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其工艺有挑花、绣花、纳花、盘花等。羌绣图案丰富多样:有寓意深刻的自然纹样——象征幸福的牡丹,象征丰收的瓜果、粮食,象征喜庆的鸟巢,象征欢乐的狮、猪,象征吉祥的鱼、龙等。也有对古代文化的延续图饰,羌民族作为华夏的古老民族,亦有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因此,从羌绣服饰中的图案可以窥见古羌彩陶纹饰、西周酒器纹饰与敦煌莫高窟唐代“藻井”的缩影。羌民族的人们用纹饰作为载体,表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达到了文化的创新用意。因此,羌绣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亦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更是羌族人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局限性较大,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传统手工业

二、羌绣传承面临的窘境

然而,羌绣的保护与传承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首先,传承方式的窘迫。羌族至今无完善的文字,羌绣的传承始终是依靠“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学的尴尬途径。此种教学虽然能够保证传授的质量精准度,但传授的范围比较小、数量也比较少。如遇 “5·12”大地震等不可预测性的灾难,既导致懂技艺人员减少,羌绣文化传承更加无力。其次,在现代工业技术的“方便”下,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刺绣品极大地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刺绣对于现代人来说已脱离生活实用意义,精神价值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漠视与贬低。如今,羌族人民也逐步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年轻一代,从小就使用现代工业品,习惯了机械化生产,淡化了手工制作。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手工艺一则从时效性方面落后于现代工艺;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此,导致羌绣的传承也是只得其形,很少赋予文化价值。

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局限性较大,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传统手工业

三、羌绣的传承与扶贫工作的融合

首先,羌绣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代表着羌族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异质性羌族服饰,是我国百花之一艳。因此,传承与发展羌族刺绣,是延续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及保证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有力举措。同时,亦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相应地区顺利实施、丰富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在扶贫致富的过程中,对羌区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而后制定了相应的扶贫策略。事实上,经过诸番调查与考量,亦寻及羌绣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如交通的闭塞、自然环境的恶劣、观念的守旧以及教育的落后等。政府部门为脱贫致富解决这些基本难题的同时也为羌绣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第三,加快羌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八届五中全会既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把“发展特色农业与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着眼点与落脚点。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扶贫脱贫要把民族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全面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民族风情、民族村落、民族医药、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资源转化,找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生长点,从而实现内生式发展,并进一步修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羌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局限性较大,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传统手工业既是带动羌区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

上一篇: 179元买的稻草人(MEXICAN)冲锋衣是不是很划算?
下一篇: 【脱贫故事17+】羌族胡久珍:“大雁”西南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