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佚名 125 2024-09-09

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这种强势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公元618年,李唐王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臻至强盛。当时丝绸业长足进步,各民族交流广泛,这个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并与唐朝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颠峰。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一说到唐朝服饰,初印象就是雍容华贵、镶金戴玉。不止如此,唐代服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朝汉服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服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朝服饰文化,使得唐朝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外来服饰对汉服的影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呼,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唐朝服饰,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新唐书·五行志》中即记有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的史实。唐代所谓的胡服,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唐朝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云想衣裳

唐朝妇女在肩上披搭一条长长的帛巾,俗称“披帛”,又称“画帛”。这种帛巾通常以轻柔的纱罗裁成,轻盈薄透,长度大多在两米以上,上面印画各种花纹。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将它缠绕于两臂之间,这两种方法分别搭配于不同的服饰。走起路来,跟着手臂的摆动而随风飘舞,非常美丽,宛如仙女下凡。

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时期的贵族穿着这种礼装,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乾陵 永泰公主墓壁画和懿德太子墓壁画

此外,唐朝天宝年间,在民间还曾流行过女子着男装,也是圆领衫、襆头,并一度流传到宫中,成为宫廷妇女的家常衣着。风情万种的唐代女子穿起男装来,硬是增添了不少英武之气唐朝服饰,别有一番风韵。唐代女子爱好着胡装,身穿紧腰胡装,脚下常穿小皮靴,是时尚的打扮。在封建时代,由于礼法森严,唐代妇女一直谨遵三纲五常,从来都不会做出逾越规矩的事,到了唐朝,时代赋予了她们勇于改变自我的机会,以贵族妇女为首,大胆作出了人的本性表现之尝试——女扮男装。不仅展现了贵族生活的乐趣,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花想容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十分讲究脸部化妆:画眉、点唇、涂胭脂,把眉毛画成各种形状,将胭脂涂成酒晕妆,有的还在眉间妆点花钿等。妇女好将秀发梳成高髻,常见的有“望仙髻”“云髻”“双垂髻”等。髻上以簪钗等物贯连固定,再插上梳子、鲜花、胜、金钿等头面之物作为装饰。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需举行“笄礼”,被视为成年的标志。钗一般为双股,多用金银和玉制成。后人在钗头缀上活动的花枝、玉珠等,走起路来“一步三摇”不停地晃动,称为“步摇”。唐代妇女的步摇一般制成鸟雀或凤凰状,口中衔挂玉石珠串,随着人体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这行云流水般的衣裳,正如天人的飘渺仙姿,缠绕于身随风飘曳于地的披帛,其实也是古人仿照天人仙子的如意写照而已,并非仅仅是想象。在敦煌壁画中大量的彩绘图案里,有着当时人们对佛国世界的描述;其所描绘的佛、天人、飞天与仙女等形象,庄严而逼真。如果详加对照,会发现大唐服饰和壁画中的天人服饰是十分类似的。当古人重德、守道,敬神信佛的时候,一些宇宙中的真相,就会显现给人,而那美丽神圣的一切,皆是人所追求和模仿的标准;由此可知,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后自有深厚的内涵存在。

参考文献:

《唐代妇女服饰研究》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

《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

上一篇: 解读国风国潮:服饰文化如何绽放新光彩?
下一篇: 【文化周刊】唐朝女子的服饰到底有多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