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在古代女子嫁人为什么要厚嫁?其中的嫁妆包括了哪些?

佚名 93 2024-07-18

自古以来,当男子在迎娶妻子时,都需要提供一定的财物作为表示诚意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聘礼”。

在古代社会,嫁人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她们在出嫁时也会备上一份“嫁妆”,而它的价值甚至比男方的还要高,并且这两份礼物会随着新娘一起带入夫家。

对此,有人肯定会非常的好奇,为什么古代女子嫁人要厚嫁呢?其中的嫁妆又包括了哪些?

在过去,当谈论女孩的婚姻时,人们经常使用词语“门当户对”一词古代女子服饰,意思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

这一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贵族阶层之间的婚姻制度,在当时,血统和地位是选婚对象时最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门当户对”虽然能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和荣耀,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的恋爱自由和选择空间。

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法思想盛行,门阀家族掌握了经济大权,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固化。

而这种匹配标准也体现在了住宅建筑上,根据历史记载,“门当户对”并不是指一个具体构件,而是指其形状、样式、大小以及外围的装饰等基本相似。

如果两家门户相似,通婚后可能会更加和谐。

例如,“如意门”是老百姓家常用的门,而石门则是有钱人家常用的门。

而街门的颜色也可以代表身份地位,商人的家通常会选择黑色的门,因为黑色与“财源广进”有关。

回顾:在古代女子嫁人为什么要厚嫁?其中的嫁妆包括了哪些?

通过古装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一般地位显赫的豪门大族才能豪华地装饰他们的大门,以彰显家族的威严和地位。

这些宅邸常常修建得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在大门上更是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和彩绘,用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与荣耀。

对于宅邸内部的布局和装饰也非常考究,这样的宅邸对于普通平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他们只能望而却步。

因此,人们将门当户对的来比喻门第的高贵。

后来这两个词常常被联合起来使用,就成为了用来衡量男女婚嫁条件的依据。

这些名门望族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地位,一般就会采用通婚这种常见的手段。

因为通婚可以使他们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和人脉,既保证了无亏无欠的婚姻,也能够把家族的血统和地位不断传承下去。

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想要与名门大姓结亲并不容易,除了自身的财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

因此,也有很多家族为了嫁女生儿而狂,将全部家产都拿出来作为聘礼,这也就是所谓的“厚嫁”。

人们常说“良田千亩,十里红妆”,这个场景相信大家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也经常看到过。

回顾:在古代女子嫁人为什么要厚嫁?其中的嫁妆包括了哪些?

你可能认为这是大户人家的虚荣摆场,事实上,“厚嫁”是一种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的古代风俗。

宋朝时期,当女儿出嫁时其父母同样陪送这些丰厚的礼物,根据《宋刑统》规定,妻子的嫁妆并不属于夫家,而是登记在女子自己名下,并可以由妻子自由支配。

这一规定决定了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并且如果夫家对女子不好,她完全可以带着财产再嫁。

而宋代女性还拥有家庭管理和经营的权力,比如苏洵的妻子程氏。

她曾经是富家千金,嫁给家境一般的苏洵之后,由于苏洵经常追求兴趣爱好,不关心家庭事务,所以家庭经营全靠程氏。

程氏拥有极好的治家和经商能力,经营生意得以获利古代女子服饰,让苏家成为了富裕家庭。

这些对苏家后代的学业和官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裨益,程氏的经营能力和勤劳精神,让丈夫和儿子都能专心学习治国、读书修文。

还有一种观念,古代家族观念非常强烈,若嫁妆太少,不仅个人面子丢尽,还会给家族蒙羞。

因此,亲戚们常常以馈赠物品和财富作为嫁妆,形成了“一家嫁女全族帮忙”的普遍现象。

以南宋理宗的女儿周汉国公主的嫁妆为例,除了服饰和首饰之外,还有一百两银器、一百匹红罗、一百匹衣料和一万两银子。

皇室和贵族争相“添房”,比如平江发运使马天骥献上一百只罗钿细柳箱笼、一百只金银锁和一百条锦缎包装的锦袱,其中还放着一百万的芝褚。

但古代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女子没有嫁妆就难以成婚,即使那些皇室同宗的“宗女”,如果家境贫困,也常常嫁不出去。

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有记载,康熙五十五年,由于家境不佳,一位“宗女”未嫁,康熙帝下令恩赏四十一位贫困宗女,每人一百两银子,帮助她们凑嫁妆。

即使是寻常百姓家,女儿出生后,家里就开始准备嫁妆。

这也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女儿未来能嫁入好的家庭,并能在婆家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幸福的生活。

而这样的规矩,从古至今,为儿女操心的父母从未改变。

在大婚前,女方的家人通常会去男方家里量尺寸,用来订制陪嫁的家具,有些家庭因为凑不够嫁妆甚至要去抵押房产。

有些豪富子弟会用数百金做嫁妆,相较而言,这样的情况会更符合古代家族的传统,但不太常见。

那么,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都包括了哪些呢?

古代嫁妆被称作"奁产,其中的"奁"是指女子的梳妆盒。

回顾:在古代女子嫁人为什么要厚嫁?其中的嫁妆包括了哪些?

梳妆盒是一个带有盖子的圆形木盒,内部分为多个格子用来盛放化妆品。

由于奁是女性专用且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古人将其引申为女子的嫁妆,但古代的嫁妆并不仅仅是梳妆盒。

在古代,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衣服、被褥、家具、书籍、药材和其他日用品等,这些物品在古代嫁妆中非常普遍。

另一类则是被称为豪门贵族所用的嫁妆,这些嫁妆包括土地、房产、商铺、豪宅,甚至还有奴婢等高档物品,这些物品大多是超出普通人接受范围的。

就拿一些大户人家举例来说,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千工床是最为奢华的必备品之一.

这种床需要超过一千个工匠,工作数小时才能建成。

千工床中以拔步床最为著名,它的体积最大,流行于明清时期。

这种床的最大特点是外围架有一间小木屋,从而既具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又充满了私密性。

床下有踏步和地下铺,结构复杂,挂檐部分雕刻着古代人物故事,前门处的围栏雕刻有凤凰等吉祥图案。

这种床一般用红木和花梨木等材质制作而成,长、宽、高都超过两米,它的特点在于冬暖夏凉、纤巧雅致。

回顾:在古代女子嫁人为什么要厚嫁?其中的嫁妆包括了哪些?

在古代社会,婚姻往往重视家族和社会地位的传承,而千工床则是代表了大户人家对于女儿婚姻的重视程度。

床的制作需要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精湛的技艺,这也体现出古代木工、织造等手艺的高超水准。

像金钱,几乎所有女儿出嫁时里面的嫁妆都包含这一项,但里面的具体数额会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而定。

一般家庭可能只有几十贯或几百贯,而富裕家庭可能更多,其中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的嫁妆中的金钱达到五百万贯。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厚嫁”无论是实用的房屋用品,还是体现财富地位的金钱和不动产,甚至是奴婢和文化品,都是古代婚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古代的“厚嫁风尚”,其实也遭到了不少文人的吐槽。

虽然在宋代,嫁妆盛行的社会现象引起了攀比和贪婪的问题,甚至让许多人感到反感,但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

那些经济普通的家庭无法与“厚嫁”相媲美,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说法,将家庭的贫困归咎于女儿。

比如说女儿的出生被看作是“贼入家”,女儿出嫁被称为“破娘家”等等。

总的来说,嫁妆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代表了娘家对女儿的重视,也象征着女子的身份和地位。

虽然“厚嫁妆”的盛行使得出嫁的女子能够享受到体面和光彩,也能提升后半生的生活质量,但也一定要量力而行!

上一篇: 秀场与公园交融,上海2024年秋冬时装周这场秀展值得一看
下一篇: 服饰有限公司 百亿市值“清零”,福建南平首富,走向破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