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身材穿卫衣像大妈?那是你没选对款,这4个穿搭思路很值得学
64 2024-12-27
图为翁丁寨旅游景区
图为沧源崖画
图为佤族服饰展示
图为新米节活动现场
图为风光旖旎的班鸽村
图为国门新村景区一角
图为荷花塘村旅游景点
图为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全面打造的红色旅游景点
有人说,沧源的“高颜值”在山水之间,也有人认为,沧源最大的吸引力就藏在民俗和民族美食之中,不同的说法都在认可沧源的美,表达着对沧源的喜爱之情。
时值旅游旺季,沧源佤族自治县各景区游客数量持续攀升,游人如织,鸡肉烂饭、牛干巴等特色小吃竞相登场,摸你黑、沧源溶洞、崖画、乡村游让游客流连忘返,感受着不同且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民族文化灿烂、自然生态宜居、沿边优势突出,是佤山沧源的核心优势。
近年来,沧源县着力打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提质工程、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初见雏形,全县文化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从无到有,迎来新跨越
“沧源文化旅游业起步于90年代后期。1997年以前,全县境内的自然人文景区景点都处在待开发状态,这一时期佤族服饰,沧源没有一个文化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行社、导游和文化旅游企业……”在沧源佤文化研究中心,这几天,佤文化研究专家肖江正在整理沧源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
肖江从事佤文化研究工作已有30年,见证了沧源文化旅游业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2001年,沧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佤山旅行社,为游客提供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及导游等相关文化旅游服务。”肖江介绍,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沧源司岗里溶洞、崖画、翁丁、广允缅寺等景点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使沧源的文化旅游业步入了正轨。随着全省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县在沧源实施,一批私营文化企业、饮食娱乐行业孕育而生。
从破解旅游基础设施的短板入手,抓住历年来的发展机遇。“十四五”以来,沧源各景区示意牌、休憩长亭、停车场、打歌场、步行游道、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线路不断健全完善。截至2022年,葫芦小镇、司岗里崖画谷、班洪葫芦王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门新村景区、芒阳永农秋景区、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的“烟波稻浪产业区、勐来乡村休闲区、崖画谷探秘区、高山产业区”四大板块、61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沧源将建设农旅、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园,全县文化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节庆旅游,擦亮佤山名片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沧源旅游了。第一次冲着摸你黑来,太震撼了;第二次冲着沧源翁丁去,感受佤文化的神奇魅力。这次我打算去班洪,感受下那里的红色气息。”游客罗女士告诉记者。
沧源县坚持把文化创意、节庆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突破口。近年来,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沧源佤族音乐节、佤族新米节“三大节庆”品牌的成功打造,沧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悉知。特别是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民族狂欢节”、中国“十大魅力节庆”“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
“在打造挖掘推出节庆品牌的基础上,围绕到沧源旅游吃什么、住什么、怎么行、游什么、购什么、娱什么,沧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节庆旅游为主向民族文化体验、观光购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探险复合型转变。”肖江说,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的目标,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沧源还创建了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旅游古村落,同时,按照“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打造特色观光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庄园、生态文化产业园,打响了“佤”字号品牌,沧源已然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旅游促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独特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走进班鸽村,依山就势而建的村庄与峡谷相得益彰,呈现出村景融合、农旅融合的景象。
每天清晨7点,村民卫叶梅就和丈夫开始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活起来,打扫卫生、摘菜、洗菜,为迎接新一天游客的到来做足准备……
今年以来,到班鸽村旅游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极大地带动了卫叶梅家农家乐的生意,仅一个月的时间,收入就有6000多元。农家乐的开办,不仅拓宽了卫叶梅家的增收渠道,也增加了她经营的信心。“现在,我家每天都接待很多游客。下一步,我要把农家乐经营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们村玩。”卫叶梅信心满满地说。
“过去的班鸽村,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但基础设施不完善,来游玩的人通常是转一圈就走。”在班鸽村,记者与驻村干部王静谈起当地的发展,他打开了话匣子:“依托旅游要素和带动力谋划乡村振兴,班鸽村采取‘党支部+旅游开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集中建设景观农业和生态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村里的旅游有了起色。”
王静介绍,目前,按照旅游公司“人才订单”的需求,合作社设立了旅游设施服务组、观光车组、游船组、自行车管理组、环境卫生提升组等,带动了272名社员从事旅游相关生产活动佤族服饰,让社员们同旅游村利益捆绑,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增加收入。预计今年班鸽村的人均纯收入将达16941元,同比增长12 %。
据统计,2020年以来,沧源选定24个具备创建特色小镇及乡村旅游优势的示范点,成功打造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沿边旅游村、2条沿边旅游线路及沿途13个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的带动力不断显现,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短评:
好资源变好前景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世界佤乡、心灵家园,大美之地、养生天堂,秘境边关、开放前沿。”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长期以来,沧源抢抓机遇,强基础、树品牌、抓示范,用文化旅游的思维谋划发展。
一方面,通过文化挖掘、文化创意,从深度和广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打造文旅融合。
另一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作为资源转换的有效载体,大干项目,推动好资源变好前景,文化旅游厚积薄发。
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审视乡村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短板,沧源用发展文化旅游的思维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成功打造了以下班坝、班鸽、翁丁、芒阳、国门新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资源优势进一步突显,绿水青山终变成了“金山银山”。
当前,随着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景区创建步伐加快,沧源文化旅游正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方向前行。加快建设美丽家园,绘就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阿佤人民的新歌将更加嘹亮。(邱炜 关汪武 王云东 李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