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佚名 89 2024-07-12

走进如今的司莫拉,干净的石板路连起整个村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亮丽整洁,房前屋后草木茂盛、春意盎然。不远处的青山延绵、碧波荡漾,村民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司莫拉,佤语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的生活却谈不上幸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是昔日司莫拉的真实写照。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这里的很多佤族群众曾长期生活在贫困中。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2012年,“村村通工程”进了寨子。政策推动加村民主动,打通了司莫拉到清水乡政府的山路,村内道路也全部硬化;2015年起,村里又发展“一村一品”,栽花种果调整种植业结构;2017年起,司莫拉开始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让村子焕然一新。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之后,司莫拉积极应对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广泛探索,深入挖掘文旅、农业及康养资源,培育了一批以促进文旅农康产业发展为主业的样板,通过整合民族团结示范、美丽乡村、交通、旅游等项目,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通畅、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等,司莫拉从“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过去一个无资源优势、无区位优势、无产业优势的“三无”村变成了旅游兴、产业旺、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应时而生,推动村寨变景区实体化运营,民宿、餐饮等特色旅游业态竞相涌现,带领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入、群众得实惠”,农旅融合迈出了新步伐。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做了大半辈子农民,转行去做服务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在村里开办了农家乐的村民赵仁新感叹。不久后,村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请专业人士入村指导、带村民到各地参观学习。“升级了运营管理模式,我们就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赵仁新说。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2020年6月,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成理事监事一共10人的架构,其中理事7名,监事3名,村里73户人家全部入股,让每户都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万事开头难,合作社虽成立了,但面对司莫拉一直没有有序的管理团队及运营团队,没有完整体系来服务第三产业及引导村民走好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成了村两委首要考虑的问题。“理清我们现有的一些资源,应该要从哪些地方来突破这些资源的利用,让这些资源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借着政策的东风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合作社带领村民用好那些植根于乡村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以农民为主体,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传承乡村价值,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但这个发展思路在推进过程中一些村民却有异议。

村民李发果家被划为民族文化展示区,两间房被租用做藤编展示馆,但李发果一心想在家开民宿。

“不同意的声音肯定有,我们一户一户去做工作,就是说服他,然后又开了群众大会,把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以及下一步的做法进行分析,成立合作社对我们村民和集体带来哪些好处作讲解、对未来前景做指引。”为了合作社的发展,成员们煞费苦心。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人心一旦凝聚,一切都会顺利起来。通过一次次带着村民们去试点村实地参观,学习其他村的做法,村民们终于对乡村建设有了初步的概念,开始主动求变。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家集思广益,在党的政策支持下,打造了一系列农特产品品牌,合作社还启动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将司莫拉的7条巷道串联成游道,分别植入大米粑粑、佤族绘画、佤族服饰、饮品茶艺等不同特色业态,形成一巷一特色,建成幸福餐厅、大米粑粑厂、特色小吃街等,村民通过房屋土地入股,大家既当解说员、保洁员、景区管理员,以此获得工资性收入,又当小老板获取销售收入,年底还有股权分红,三份收入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真正做到了将群众嵌在产业链上,让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村民赵家训是合作社安排在司莫拉景区的秩序员,工作中他很认真、很卖力,但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不清楚合作社到底是什么,最初只抱着试试的心态加入。如今面对镜头,赵家训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加入合作社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了。”

司莫拉小吃一条街上,村民赵家芳在家门口卖起了小吃,“以前没有这些铺面,我们出去打工,家里面也照顾不到,现在我们天天来这里卖这些小吃、土特产,游客很喜欢,周末和节假日生意都挺好。”讲到收入时,她笑着说:“还不错。”简单朴实的话语,是对村民辛苦一年最好的肯定。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随着司莫拉的深入发展,合作社也遇到了瓶颈。竞争压力大、产业基础薄弱成了佤乡发展的难题。

“现在是信息化、科技化以及商品化的时代,我们这些理事、监事的思维、眼光完全赶不上外界商业性的专业合作社,所以在合作社的一些商业布局、产品销售思路等方面完全拓展不开,线上销售或直播这一块就没有意识、没有能力。下一步,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提升。”对司莫拉的发展历程,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总结了一句话:一边发展,一边探索。“一方面我们的茶叶以前是每家每户最多几亩,自己加工了以后拿到集市去卖,十五六块一斤,合作社流转过来以后,我们把它统一包装统一加工,一斤可以卖到一百五十元以上。果酱果膏这一系列东西,都是农户自己做,研发时间短、产品不多,我们就请省农科院又重新研发了一些农特产品;第二是业态的布局,哪些土地适合做哪些业态,要把环境做美、把寨子做优;第三方面是人员就业这块,这本来就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佤族服饰,让我们村民就地就近务工,来消除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经过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可运营业务由原来的27项增加到了49项。18名乡村组干部、5名合作社社员化身宣讲员,以“红色线路现场讲”“司莫拉讲堂”“板凳会”“田埂会”等方式,讲好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情满司莫拉”红色故事及司莫拉感恩奋进故事;合作社组建佤族歌舞团队,在传承佤族民间歌舞、曲乐、服饰、民俗风情的同时,通过民族歌舞,唱响感恩党、感恩祖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建成了司莫拉幸福烤吧、司莫拉幸福餐厅、司莫拉大米粑粑加工体验基地、司莫拉肉牛养殖场和司莫拉农特产品一条街。着力打造司莫拉农特品牌,研发出胭脂果酒果酱、司莫拉红茶、大米粑粑产品等司莫拉系列农特产品。做活幸福产业,开展民宿、农家乐、茶艺师、种植养殖、农民画创作、导游等培训,盘活乡土人才,为村民创业增收解锁新技能。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目前,司莫拉建成农家乐6户,民宿4家,从事农特商品售卖30户,23名合作社社员参加到餐厅务工、景区保洁、讲解、秩序维护等岗位实现稳定就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合作社2020年收入36.9万元,2021年收入42万元,2022年收入39万元。合作社实现连续三年社员分红,三年累计分红24.6万元,2022年分红资金9.7万余元,户均分红金额1540余元。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纵观司莫拉的蝶变之旅,党建领航贯穿始终,幸福佤乡合作社的产业培植,坚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因地制宜,致力于推进产业整体联动、集体和群众利益联结;坚持文化聚力,丰富“文化+”载体,建成优秀民俗文化陈列馆,挖掘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促进群众和游客间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佤族服饰,以文化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坚持“为民、靠民、惠民”的思路,以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等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实施主体,厚植群众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我们聚焦‘幸福·旅游+’产业,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走出了一条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文化共融、基层治理’为一体的振兴之路。让村子热闹起来,带动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切切实实让合作社变成村民的‘致富社’。”赵家清对于合作社的生产,规划有致、了然于胸;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踌躇满志、信心十足。

佤族服饰 腾冲司莫拉:一个留住乡愁又有奔头的地方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一直以来,司莫拉不断挖掘“古村落”文化、打造“质朴原乡”,让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也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让农村群众的日子更红火。也正是因为有赵家清这样信念坚定、勇于创新的乡村人才的坚守和付出,乡村振兴的希望才在田野中尽情绽放。

上一篇: 中国唐代服饰:华美与文化的交织
下一篇: 年销2亿,竟成为全国TOP1!中国二手衣服为何卖爆非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