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佚名 72 2024-07-10

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

根据哈萨克民族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塞人、大月氏、乌孙、康居、阿兰、匈奴部族都是哈萨克民族的族源。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证实其中的塞人、乌孙人、康居人和阿兰人很早以前就从事制造业、编织业、首饰制造业,制造生产生活用具用品。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尼合买提·蒙加尼在由他本人主编的学术著作《哈萨克民族简史》中这样写道:“康居人用木梭编织毛织品、麻织品;制作各种陶瓷器皿;用青铜或铁制作生产用品和兵戈;用金、银制作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精美的首饰,用图案来装饰居所的墙壁。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哈萨克族立足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由于进行畜牧业和狩猎业等生产所需,充分发展了手工艺。在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服饰、马具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经过漫长的实践探索创造和制作了大量的手工艺品。哈萨克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以游牧业为主的民族,所以制造了与迁徙生活、畜牧业有关的炊具和工具,形成了今天的哈萨克手工艺品,在国际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令人瞩目的文化。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取决于其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一切文化形式的基础,给予文化最深刻最不可抵抗的影响。哈萨克族在自己生活的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哈萨克民族生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生活的民族。所以哈萨克手工艺艺人,其手工艺品源自生活,融入生活,从最大的哈萨克毡房到最小的抓茶壶的手巾……,都无不融进了刺绣工艺。由于哈萨克人的转场生活使之不便从事固定场所生产,故手工艺发达,如哈萨克人的毡房、马具、男女服饰等介绍哈萨克民族手工艺,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丰富人类文化成果。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在哈萨克族历史上有铁匠业、银匠业、编织业、缝纫业、皮革业和靴鞋业等多种手工业。

哈萨克民族刺绣的形成少说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叶塞克墓地的出土文物能证明这一点。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马具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马是牧人的翅膀,马具是哈萨克人财富、身份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对马具有着无比的挚爱,不遗余力地对马具进行美化加工。那些马具匠人既是木匠,又是皮匠和铁匠,同时,他们还是民间工艺美术家。

马鞍对哈萨克人来说也是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一般牧民的马鞍大都用金属、木料和皮革组成。马鞍的前舌用粗钢筋做成椭圆形,后舌为圆形,中间垫皮革或褥垫,这是一般简易的鞍具。其他的马鞍都为木制,前舌镞成人字形,后舌椭圆形,大都选用桦木或榆木,并磨得很光滑,讲究的在前后舌上还要镶嵌金属和玛瑙,并染上色彩,看上去富丽堂皇,工艺精细,十分讲究。除此之外还有在前后舌上浮雕或漆有各种哈萨克图案,看上去也是一种令人爱不释手的精美的工艺品。另外,除了讲究马鞍之外,对配套的马嚼、马鞍带、马肚带等,也十分讲究。一般用纳花法或用模具压成花纹,使其形成浮雕似的,具有立体感。有一种还镶嵌各种图案的铜片或银片;有的全部用银制图案镶嵌在上面,并在上面布局各种色彩绚丽的宝石。讲究的座垫除了用高级的灯心绒做垫面外,还用色彩艳丽的缎子做垫面。高头大马配上这种鞍具,真是金光闪闪,光芒四射,威风凛凛,令人惊叹不已。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匠人还在马鞍、马嚼子、马鞍垫、马鞍带、马吊带、马为秋带上面用黄金、白银、宝石等装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除了马鞍外,马具的其他部位一样要“装修”。马笼头、脚镫以及马的臀部和脖子等哈萨克族服饰,都要镶嵌上银饰。不同的银饰要用不同的花钉铆上。纹样大多是云水纹、山花纹、草纹等植物的变形几何图案。当那些黑皮带镶嵌上闪光的银饰后,非常明亮醒目。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以马鞍工艺为例,就分为木制雕刻漆画鞍、木制包皮铆钉鞍、木制包皮铐花鞍三类。马鞍形状一般为前鞍桥窄而高,后鞍桥平宽,配有鞍垫、马鞯和马镫。鞍桥两端普通型包畜皮,并镶嵌鞍条、鞍花等,鞍面油漆。豪华型往往在鞍桥上包铜、包银,图案装饰也是不能少的。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 按制作用料分,有木制镶玉鞍、木制雕刻画漆鞍、木制包皮铆钉鞍等种。木制镶玉鞍以核桃木等优质木料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前后锈上镶有各色玉石、玛瑙等,鞍的两侧饰以带。绚丽多彩,熠熠生辉,属高档产品,历代作为贡品。

木制包皮铆钉鞍为木质鞍桥,包以上等牛皮,用铜制铆钉铆制而成花纹图案,两侧装有鲜艳或素雅的丝带。坚固耐用,美观大方。木制雕刻画漆鞍用优质木料制成后,雕刻各式花纹图案,并用多种彩色油漆装饰。按骑乘者分,有男用与女用之别。男用鞍多采用禽兽刀剑等图案,花纹纤细,古朴大方,鞍的两侧饰以素雅带条,全鞍色调淡雅庄重。女用鞍多采用花草鱼蝶等纹样,并镶有玉石、玛瑙、翡翠等,两侧并饰丝制彩带,鲜艳华丽。全部产品制作精细,坚固耐用。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哈萨克族人对马鞍特别重视。有木制雕刻漆画鞍、木制包皮铆钉鞍、木制包皮烤花鞍三种。不论哪种马鞍,上面都布满了线条优美、色彩艳丽的装饰图案。用铜钉排列组成的图案花纹,闪闪发光哈萨克族服饰,光彩夺目,同时牢固、结实、经久耐用。放在马身上的马裕子用自制的毛线手工编织而成,上面用不同的色线编织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朴素大方,结构严谨,丝条均匀,大都是几何纹样,配以色彩协调的粗犷线条。在色彩处理上,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其图案纹样表现了牧民的艺术爱好和审美情趣。

制作马鞍,先选取杨木、桦木或是榆木,刨光钉木头架子成鞍子形状,再焊上钢筋架,把木架及钢筋架压在一起。然后裁剪皮子,缝好并在上面绣出花纹,花纹设计缝好后,就需要把皮子装到木头架子上,包钉、包铜皮,然后放置连在马鞍子和搭在马背上的毛毡,缰绳、马鞭、马镫子、马叉子、马肚带完成后,一整套马具就制作完成。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斓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一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

马鞍的形制有多种,因地区不同而有宽窄高矮的差异,骑兵用的马鞍和牧人的马鞍风格又有不同。鞍具的主要部件有:鞍座(木制,最结实的是用树根拼接做成的,特别是带疖子的弯木最耐用,但因少见,一般人多用白桦木的) , 大小鞍韂(韂读chan鞍座下方的皮垫, 小牛皮制) ,鞍垫(鞍下方的毡垫,多用双层),马镫(铜或铁制),捎绳主要作用是捆绑行李物品或拴马绊),马肚带(马鬃搓绳再缝到一起,分别选用银、铜、铝等材质加工)。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马鞍由笼头、肚带、马镫等组成。马鞍底部用金属制作,上部镶嵌黄铜。固定马鞍的肚带要用牛皮制作才经久耐用。制作这样一套马鞍,需要的工具有锛子、斧子、钉子、钳子、榔头、铁老虎、铜钎、截子;材料要用红铜、黄铜、杨树木、鹿皮、骆驼皮、牛皮。据说,制作马鞍的匠人还需掌握铁匠、木匠的技艺。

哈萨克族金银匠手艺也相当精巧。他们常常用金、银、铜和宝石、玛瑙装嵌在马鞍、马衔、马镫带上,设计出各种赏心悦目的图案。

(文字来源:哈萨克族草原游牧文化系列丛书 2012年12月出版 主编:保尔江·欧拉孜)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

上一篇: 乔丹服饰 【武威妇联好声音 · 看基层】凝“新”聚力——民勤县首个服饰行业妇联成立
下一篇: 独龙族服饰 【新春走基层】独龙族:丰收的开昌瓦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