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提好感”还得靠这些单品!清爽干净显气质,是超值的好物
78 2024-12-23
3月24日下午,在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旁,学校保安与两名正在赏樱花的男青年发生肢体冲突。
视频在这里↓
发生冲突
3月25日凌晨,武汉市公安局骆家山派出所回复记者称,此次冲突系一名身穿类似和服的男子进入学校赏樱花引发。 和服与冲突的全过程”。
记者获得的一段1分34秒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和服式装束的青年男子和另一名身着便装的青年男子被4名学校保安人员推倒在地。 待两人挣扎起身后,穿着相似和服的男子大声反问:“为什么要打人?” 很快,他就被守卫推倒在地。 ”随即起身道:“我穿的是唐装。 在他的身边,一名便服男子被保安勒死。 安保人员松手后,他倒在了地上。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显示武汉大学生手持手机拍摄冲突画面,保安责令他们收起手机,不准拍照。 接着,学生们和守卫们讨论起樱花是从哪里来的。
一名在场的武汉大学学生告诉记者,上述两名男青年下午想进校园,到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旁赏樱花。 双方先是发生了语言冲突,休闲服青年粗口粗口,随后视频中的一幕发生了。
3月24日晚,武汉大学文理学院分管保安告诉记者,此事已引起校方重视,已移交警方处理。 “领导还在开会呢。”
3月25日凌晨,武汉市公安局骆家山派出所民警介绍,冲突起因是有游客穿着类似和服的服装到校园赏樱。 “武汉大学是中国一流大学。 不让他们进学校赏花就对了。”
警方还表示,他们正在联系两名卷入冲突的年轻人。 此外,警方还在收集监控录像,以调查冲突的全过程。
对话方
记者:你是哪里人? 哪里可以看樱花?
参加者:东北人,在沉阳读大学,特地来武汉大学看樱花。
记者:你穿的是什么衣服?
党:唐装和吴装,吴装是唐代最流行的服饰。 我喜欢唐朝的文化。 我穿唐装和武服,不穿和服。 我以前去过其他地方。
记者:真的不是和服吗?
党:不是和服,是唐装。 唐装和和服非常相似。
记者: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客户:保安不让我进去,因为他们认为我穿着和服。 我跟他们解释说是吴服,我把手机里唐装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不信。 我很着急也很兴奋。 然后就出现了视频中的场景。 是保安先动手的,然后我朋友发誓,我们之前很兴奋。
记者:你伤得很重吗?
客户:当时很不舒服。 当我的朋友被勒死时,他无法呼吸。 后来去了医院,现在身体很好。
记者:有没有想过穿这种衣服去武大看樱花引发的争议?
党:我爱国,我没穿和服,我是中国人,武大的卫兵也是中国人,中国人打不过中国人。 下次我不会再穿这样的衣服去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了。
看完这条新闻,小编心中疑惑重重。 现在让我们分析——
问题一:武大不允许穿“和服”赏樱花?
环球网评论说,男人要穿“和服”进武校看樱花,是不是和精英们穿日军军装招惹是同一种本性? 保安拦人打人的理由是什么? 旁观者说,“樱花从中国运到日本,又从日本运回中国”或许不能说明问题。 最紧迫的任务似乎不是调查该男子穿的是唐装还是和服,而是查明冲突的本质——是该男子的着装令保安不满意,还是该男子擅自闯入? 我们所珍视的“爱国主义”不应成为滥用暴力的理由。 但一段流传的视频能否展现事件的全貌,也值得商榷。 不管事实如何,还是等武汉大学的官方通知吧。
问题二:你能分清和服和唐装的区别吗?
被打的和服男是这样穿的↓
我们印象中的和服是这样的↓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唐装是这样的↓
日常的唐装通常是这样↓
唐装是唐代的汉服。 它是什么样的?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唐装名称的由来与唐朝有一定的关系,在历史上为人们所推崇。 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在他的笔记《潞水阁杂知》中曾记载:“日本自唐代起,居民称‘大唐街’,时至今日十里。“唐”已成为海外对中国的称呼,习惯用唐装来指称“中国服饰”也与海外华人有关,“主要是指公认的‘中国服饰’海外或泛指华人服饰”。从民族建设的边缘理论来看,华人服饰出现“墙内花墙外香”的现象,应该与海外华人使用的意识形态有关。服饰符号系统对外划定民族界限唐装服饰,对内强化民族认同。
服装界曾将唐装的款式结构概括为:“唐装实际上是从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个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部居中开领,立领;一是袖子,就是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平剪为主;三是双排扣,也可以斜着穿;第四种是直角扣,即线圈扣,由结和环组成。”
然而,关于“唐装”与“新唐装”,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当我们试图还原现代唐装设计师的初衷,或者重新审视原创者对其的定位时,不难发现民族服饰背后对国际形象塑造的深刻需求。 唐装在中国掀起了又一波关于民族服饰的讨论、争论和建构。 正如周星教授所言,“关于‘唐装’或‘新唐装’的讨论,对直接从晚清服饰文化遗产中汲取资源持积极态度,相关理论也对这一现象持包容和赞赏的态度。满汉服饰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一些关于“汉服”的讨论则将其原型追溯至秦汉乃至先秦时期。
问题三:听说过汉服青年吗?
鸡年春节过后,整个中国都沉浸在端庄典雅的文艺氛围中。 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歌大会》成为春节假期后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 获得总决赛冠军的吴亦舒,一度取代了影视明星的位置,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
这位“满足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16岁少女被媒体称为“汉服才女”:“长发垂垂,柳眉凤目,身材高挑,身穿优雅的汉服,还有丰富的诗词储备,加上一手好字,这个16岁少女的沉稳从容,再加上上海名校的出身,可以说是颜值与才华并存。 “
随着中国风的“吹”越来越大,各种国风综艺和传统元素设计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在大城市的大街上,时不时就能看到身穿古装的年轻人。
@三岁小姐(上海):
”一开始觉得很好看(没别的原因),后来穿上去拍照的时候,在上海著名的一平跳河的桥上遇到好几个人说:你们的韩服很漂亮。那时候有种莫名的伤感唐装服饰,开始认真穿汉服。”
@夏山茶茶(上海):
“因为喜欢古乐,两个圈子有很多交集,所以接触到了汉服~有些东西本身就有魔力,一旦接触到,自然会被吸引~”
@小可乐酱(南京):
“穿上漂亮的汉服,心情变美了~”
@coser小萌(成都):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武术和传统文化,喜欢金庸、古龙、温瑞安等武林名家,自然而然被汉服的魅力所吸引。”
中国年轻人的“汉服运动”
中国似乎正在经历另一场文化运动,有人称之为“东方文艺复兴”。 2017年1月25日,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许多人都很兴奋。 他们认为这是复兴传统文化的机会。
有人看到了商机——2014年,南京大学国学教育中心举办的“国学智慧与未来领袖”国学班,教学内容为《论语》、《弟子规》、《 《孝》等,4天课程,价格2000-4800元。 “国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盈利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卖的商品。”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钱文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汉服青年中也有乐观情绪,尤其是当政府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时,正如一位青年所说:“让我们感到还有希望。”
时至今日,学生仍被认为是这场复兴运动的主力军。 汉服商家“悦怀玉”表示,他们把服装的价格定得很低,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如果学生买不起汉服,汉服的推广就会受到很大阻碍,毕竟学生是汉服的生力军”。
汉服青年也是在全球文化冲击本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以至于“汉服复兴运动”本身就源于强烈的民族主义。 “这个概念已经被打消和淡化了。
中国没有独特的“民族服装”
据中国之声报道,民族服装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服饰。 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纱丽等各国的传统服饰在重大国际盛典上都彰显着本国的文化魅力。 作为“衣帽之邦”,中国也是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近代却没有独特的民族服饰。
时间回到2001年,“新唐装”亮相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主办国提供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服饰已成为APEC会议的惯例。 “新唐装”立领、纽扣,其制作也借鉴了西装的做法。 因国外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故名“唐装”。 服装不再只是布料的裁剪和缝制,而是寄托民族意识的文化符号。
“新唐装”的创意也在网上引起争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洁莹2002年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说,“唐装”不是唐代服饰的发展,而是曼装的延续和改进。 在当时汉服青年聚集的网络论坛上,这几乎是一个统一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杨娜在《汉服归来》一书中写道:2002年2月14日,网友“华夏血脉”在军舰上发表文章《失落的文明——汉民族服饰》论坛。 这是当代第一篇以“汉服”为题材的文章。
加在衣服上的符号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不断被消解,成长在网络时代的汉服“同志”们也在年轻群体的冲击下。 他们甚至怀疑汉服运动本身的意义:“穿传统服装就一定会束缚于传统文化吗?”
现实中,汉服在一线城市最为流行,其传播主要依靠网络。 在更传统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它根本没有受众。 对于来到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来说,穿上汉服回国,如果家里比较现代,父母可以接受这种行为; 可如果是传统家庭,他就更不能接受,更无法理解了。 “
不可否认,这场复兴运动一直属于年轻人。 即便会有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参与其中,它的受众也大多是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年轻人。 在《汉服归来》一书中公布的100人问卷调查中,50岁以上的25名受访者中,只有5人知道汉服。 20岁以下的受访者对汉服的认知度为81.3%。 其中,有人可以指出我们穿的汉服的款式、生产厂家等细节。”
汉服文化早已成为时尚的一部分
汉服不仅为富有个性的年轻人所穿,也以其考究灵动的材质和古典婉约的款式,被国内外时装设计师奉为“缪斯女神”。
因此,在众多的秀场和大牌中,我们都能找到汉服千变万化的踪迹。
早在2015年,就有品牌以中国风为灵感,将象征士大夫精神的竹子元素融入到汉唐裙子的设计中,显得格外优雅。
在今年9月的巴黎时装秀上,汉服的元素也出现了:纱线。 这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丝绸,柔软飘逸,自带灵气,能为女性的柔美增添一份经典的仙气。
中国时装设计师 Xu 也将汉服的魅力融入到他的时装作品中。 “江南山”的刺绣,明黄的色彩,宽大的袖子,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
自2003年汉服复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便利和“国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时尚达人和时尚品牌成为汉服超高颜值和深厚底蕴的“粉丝”。
【来源】上游新闻、澎湃新闻、凤凰新闻客户端、宝图网、欢欢网(ID:-com)、城市画报(ID:)、澎湃新闻(I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