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佚名 89 2023-01-04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手工艺,流行于大理白族聚居区各县城乡。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常用图案有牡丹、佛手、石榴、菊、桃、梅、竹等花果及狮、虎、龙、凤、金鱼、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图形。刺绣前或是直绘图样,或是剪纸作底,再用各色彩线配绣。绣硬件绣品时,可把绣品直接置于手上;绣软件大物时,则用花绷作圈架。

白族刺绣服饰由头巾、衣裤,围裙、鞋子等构成,围裙、鞋子的刺绣更为讲究,一条围裙图案手工刺绣需40个工以上,一双鞋子的刺绣也要六七天。在大理古城中已是一种生活,一道风景。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刺绣内容多取材自然,内涵主要包括生殖崇拜、吉祥纳福、避邪禳灾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因而神奇美丽的自然万物、瑰丽多彩的民俗风情都被囊括在白族女子巧手所制的刺绣中。在白族刺绣的图案中,运用最多、最为普及和常见的是各种花形纹饰。白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自古以来大理就以善于种植花卉而闻名,白族人民对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致“爱花成癖养花成风”。因此白族人民不论男女都喜欢用花形纹饰来装饰自己的衣物,这样的一种喜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都尽情挥洒没丝毫差异,他们借物抒情,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宋代大理国统治者就对茶花情有独钟,现今的部分白族村落一直都有“家家融绣户户挑花”的传统。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花口水兜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花口水兜

这种口水兜我小时候也戴过了。图案多采用牡丹、佛手、石榴、菊、桃、梅、竹等花果及狮、虎、龙、凤、金鱼、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图形。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花口水兜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绣花钱包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绣花钱包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鞋

白族绣鞋:流行于云南大理,一是船形绣鞋,盛行于大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鞋形像木船,又演变为鸡冠鞋、鱼形鞋等,特点是鞋头高翘,鞋尾有尾扣,鞋帮全绣上花,常用图案有石榴、梅、菊、桃、佛手等花果,还有蝴蝶、青蛙、公鸡、蟹等花样,鲜艳夺目。白族姑娘从小就学做绣鞋,一双接一双,日积月累,到婚嫁时已数十双,多的上百双,可见新娘的勤巧。为此,接新娘的队伍中还有有专门挑鞋的人呢。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花背被

白族绣花背被

背被结构对称、色彩艳丽白族服饰特点,五彩丝线满绣,适当变形、夸张的蜜蜂(呈人形)、山茶花、蝴蝶等吉祥图案。另外,背扇内衬毛毡或棕毡,又具保暖透气、坚韧挺直的实用功能,保护婴儿的脊柱和身体健康。背被上镶嵌有铝泡为饰,人们相信,这些银色的的铝泡,能够照妖驱邪,保护孩子的灵魂不受侵扰;而银色铝泡使得背被从构图上来说,整体结构显得更为明亮与活泼。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绣花香包

白族香包用加厚的硬布作底,坚挺方正,呈略微上窄下宽的梯形。以蓝色布牵滚成连续的波纹为隔,满绣荷花、魔蛋、蝴蝶、公鸡等纹样,色彩艳丽,绣工精美。挎包上方有一块同样大小的盖布,平时盖住,保护绣花,进行佛事活动时再打开,以保证绣品的鲜艳持久,可谓用心独到。

白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是白族文化的生动表现白族服饰特点,千百年来,白族人民克服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把大自然写进绣品中,用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艺术的篇章。独树一帜的白族刺绣,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了上千年。

上一篇: 国家京剧院庆建院65周年开设京剧艺术展陈馆
下一篇: “华丽智库”论坛精彩回放|为何说“可持续”是运动户外行业不可错失的新机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