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秒破百,男人最想要的SUV之一!老车主试驾Jeep牧马人
170 2024-12-23
为了使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云南采集少数民族神话故事团队于7月11日前往了一座回族村进行实地调研,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与内核。
团队历经三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这一小村庄,进入村口可以看见有回族文字标注出的“回族村”字样,这让我对这座村子充满了期待,我期望能在村子里看见穿着回族服装的村民、看见更多回族文字、回族图腾等,并且在收集的资料中看见的回族特色房屋,更是拉高了我对这座村子的期待值。
可当我真正走进村庄时,我发现这和我预想的并不一样。这里没有特色住宅,没有穿着回族服饰的居民,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见几户人家,可想而知,当地居民大都进城务工了,那么回族的文化也是逐渐失去了传承……
图为回族村入口石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心怡 摄
我们带着失落继续向前行进,期望在村里的清真寺内能够看见更多村民,看见属于回族的风俗文化。可当我们到了目的地,看见的却是大门紧闭的清真寺,绕寺一周也没能看见一个人影,这让我不禁失落,更加担忧起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闪亮的珍珠逐渐暗淡?是什么造成了民族特色文化的逐渐流失?
或许是经济吗?这座回族村里的老人说到:“村子里太落后了,年轻人们都觉得待在村子里没有出息,都去外地打工去了。”可是看看黟县西递宏村回族服饰特点,据时任黟县县委书记钱晓康回忆:“当时县财政收入不过3000万元,资金筹措十分困难”,可即使如此,西递宏村仍旧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或许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忽视民族文化吗?亦或者是地理位置偏僻鲜少有游客来往吗?
我想这些都不是文化流失的真正理由回族服饰特点,而没有用心“经营”、没有认真保护才是文化失去传承的重大原因。
图为大门紧闭、空无一人的清真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心怡 摄
还是说起黟县的西递、宏村,按照“专款专用、打紧使用、勤俭节约”的原则开展了古村落环境整治,使得西递宏村才有了如今的样貌。而其他的村落、少数民族村寨为何鲜有人迹大多都是因为没有到位的保护措施和宣传手段。
再闪亮的珍珠也会因无人照拂而蒙上灰尘,民族文化若没有人关注那必然也会逐渐流逝。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不是纸上谈兵般的指挥,而是要怀一颗敬畏之心轻轻弯下腰来拂去时间的尘垢,屏声敛气,掬水映月,用创新性发展手段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发展利用的新模式,不遗余力地全方位保护,做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良性发展。
保护是文化传承的底色,不仅仅是要有相关的政策保护,更重要的是形成文化保护的环境,让更多人珍视民族文化;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利用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业,赋予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
时光流转弹指间,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断前进,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我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是我加入这个团队的原因,我想去往更多地方了解更多文化,并在其中寻出解决文化流失这一难题的方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永远完整地流传下去。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永远保持热忱,对中华文化拥有高度的自信。(通讯员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