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古代女子骑马原来是这么打扮的!

佚名 109 2023-01-02

古代中国有着严格的性别意识,男女之别是礼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男性应当有怎样的仪行、女性应当有怎样的举止,都有着各种明文规定。其中关于男性与女性的不同生存活动空间古代女子服饰描写,《易经》中讲“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女性的主要生活空间被规范在家内,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机会比男性要少许多。

但是在唐代,特别是唐前期,女性的生活状况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一些改变,若较以前朝,女子的外出频率大大提高。所以,无论是长孙皇后、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宋若昭五姐妹之类活跃在政治生活中、影响着朝局的宫廷女性,还是《长安志》中记述的自在畅游于少陵园的山水亭台之间的官宦女眷,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姿态。当这些女性离开她们生活的宫殿、宅院时,自然不会是步行,那她们是如何出行代步的呢?

在唐代,女性最普遍的出行方式还是乘车出游,根据乘车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车由不同的性畜牵引。按照乘舆制度,皇后出行时乘坐的重翟车、厌翟车、翟车、安车、四望车、金根车等都是由马来牵引的,而在仕宦生活中,女性出游最常用的是牛车。

除了乘车之外,唐代女性另一种比较特别的出行方式,就是骑马。在公开场合,女子把骑马当作一种日常的出行方式,是南北朝至唐代才有的特殊风气。中原男子骑马之风起于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学习骑射的都是男子,与女性无关。而从南北朝时期的胡汉融合开始,社会风气受到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女子骑马之风逐渐流行起来。

从南北朝至盛唐,由于女性骑马之风盛行,也带来了女性出行着装的变化。因为一般而言,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除了反映了穿衣者的喜好,也是由穿衣者的生活方式、日常活动决定的,因此,古代乘坐有封闭车厢的牛车、马车出行的女子,衣着因为不会在外人面前显露出来,所以,穿什么出行就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情;而骑马出行的女子,身姿、服饰都展露在路人眼中,她的衣着就要考虑在观者眼中是否得宜,以及所穿衣着在骑马时是否足够便利。于是乎,为了配合马上骑游,骑马妇人的服饰自然也不会停留在上襦下裙的形制上,因为穿裙骑马终究不太方便,女子的骑马装定会随着风尚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北方上述民族将“幕篱”这种东西从西北带到了中原,一开始是做挡避风沙之用古代女子服饰描写,但它传入中原以后,很快就被既要骑马,又要找点什么东西来遮挡身姿的女性借用,成为女子出游时,用来遮挡姿容、避免被路人窥视的独特服饰。

然而,幕篱在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不利于马上活动与展现女性身体美,因而逐渐被唐代的贵妇们抛弃不用,障蔽容颜的功用被一种叫做“帷帽”的新物品代替了。帷帽,又称席帽,是一种高顶的笠帽,在帽檐四周缀上一圈网状面纱,故还被称为“垂裙”,长度至颈部,也是在南北朝时期从西北传至中原。

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流行的女子出行帽式又发生了新变化,“胡帽”逐渐取代帷帽,称为女性骑马时喜爱佩戴的帽子。之所以称这种帽子为“胡”,是因为“胡”是唐代对西北地区安、曹、史、米、康等国少数民族的统称,所以“胡帽”也并非只有一种固定的样子,而是一种泛称,泛指欧亚大陆上北方少数民族喜爱佩戴的各式帽子。就胡帽所包含的具体帽式而言,大致有浑脱帽、卷檐帽、尖顶帽三个类型。这些带有浓郁西域民族特色的帽子,在胡商的带动下,与胡乐、胡舞、胡妆一同传入中原。由于胡帽俊俏别致,轻巧利落,因此被士庶女性熟悉与喜爱,进而,被越来越多的女性佩戴,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不过,女子佩戴胡帽的潮流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至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胡汉矛盾激化之后,社会风气又进然变,胡帽这类与胡俗有关的服饰,一下子从“时尚”变成了“服妖" ,在唐代社会中被摒弃不用了。由于冪篱、帷帽、貂帽之类的胡族帽样都不见了踪迹,所以,如果再有人戴帷帽、冪篱走在街上,甚至会引得路人向其投掷瓦片、石块。

上一篇: 汉族服饰 汉服行业发展调研 汉服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下一篇: 汉族服饰 汉服市场分析 中国汉服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