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珠帘玉幕》妆照曝光,复古风情演绎商界女强人
68 2024-11-10
«红楼梦»
惊鸿一瞥
自是人间绝色
一针一线
织就缥缈的梦幻
繁复工序呈现东方韵致
只一眼便沉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红楼梦»中
有关服装的知识吧。
祆和阑干裙
清朝是马面裙盛行的时代清代服饰,它承继了明代马面裙的样式,并做出了一些细节升级,更注重裙门和裙边的装饰,甚至每一个细褶或裸干上都有精致的花纹装饰,多用打籽绣、盘金绣、贴布绣、绘画等工艺。裙门马面的装饰更加丰富,有各种吉祥纹样,以龙凤呈祥、海水江崖纹、八宝纹样、虫蝶最为流行。款式与明代相比,其变化和调整都主要在裙幅上,主要分为三种样式:侧边箱式、侧边阑干式和下摆凤尾式。清代马面裙则以红为贵,蓝色、绿色亦是当时流行色。图中杏红暗花绸绣牡丹蝴蝶纹阑干裙便是这样一件靓丽又不落俗气的作品。
氅衣
在清朝之前,氅衣多是属于男性的服装称谓。直到清人入关后,特别是道光年后,满人的服饰日益宽大,满人女子所着的非正式场合的外衫因其轮廓宽松,特别是袖口宽大,也被混称为氅衣,至清后期,氅衣变成了满人女子一种便袍的专称:首先穿着对象的性别发生了颠倒,其次这种类似汉族圆领袍服的服装又继承了汉服褚子开衩高至胶下的特点,已经和汉人所指的擎衣相差甚远。在满汉混居、礼教更为拘束的中国南部,氅衣也逐渐摆脱了性别限制,并且不受清代官制服饰纹样与颜色的严格限制。到了晚清,这种穿着舒适、外观华美端庄的服饰,尤其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欢。一时间,追求擎衣装饰的华美和做工的精细几乎成了后宫的一种风尚,氅衣在此时发展到鼎盛时期。
女褂
女褂所谓褂,是罩在外面的衣服。《清稗类抄》解释为“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清代的汉族女子服饰,从乾隆、嘉庆年间后,开始与满族女性的旗装融合,到了晚清,就形成了。所以它是汉族和满族女子服装相互融合的款式。
中国有礼仪之大,古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几千年间,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己博大精深的独特的完备的服装体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秦汉时期(公元前220-公元221年):我国服装系统开始建立,上衣下裳,分为曲裾和直两种。
魏晋南北朝(221-589年):对襟,束腰,宽大的袖子为主。
隋朝(581-618年):短襦,长裙,高腰,十分飘逸。
唐朝(618-907年):这个时期国力强盛,服装开始注重鲜艳颜色装饰。
宋朝(960-1279年):形似弱柳扶风,衣服像瓷器一样素雅。
元朝(1271-1368年):蒙古族统治,衣服带有少数民族特征。
明朝(1368-1644年):出现圆袖口及下摆,服饰纹样颜色鲜艳浓厚,装饰华丽。
清朝(1644-1911年):满族特点,出现了马蹄袖,后期颜色艳丽。女性多穿着旗袍。舒袖衣和花盆底鞋。
民国时期(1911-1940s):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旗袍逐渐收窄清代服饰,出现了腰省,胸省等立体裁剪。
END
—往期推荐—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撰稿:张鑫妤
初审:王梦蝶 石宏雨
审核:李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