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冉的穿搭真显年轻,粉T恤配半身裙像个年轻人,45+女人学一学
95 2025-01-18
目前,随着防疫政策精准落地、逐步放开,人们对疫情的科学认知不断更新,市场活跃度正逐步恢复。秦丝通过与数万服装老板沟通交流,发现新的模式也在渐渐兴起,国内服装市场将有望迎来反弹。
1、消费氛围活跃,市场元气逐渐恢复
随着优化防控措施的落地,元气大伤的服装行业在寒冬中迎来了行业的“暖春”。
以广州为例。
货运平台数据显示,11月30日广州调整优化防疫措施以来,12月1日至10日十天时间内,货运单量环比增长50%左右。
“对于服装产业的发展,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信心。”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韶通直言。他指出,行业整体将慢慢恢复秩序,无论是在生产还是销售层面,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再加上圣诞、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即将“扎堆”来临,消费需求将被集中带动、充分发挥。
服装零售企业为了迎接本年度的最后一个销售季,将会积极加大营销力度,多渠道开拓市场,紧抓冲击年度业绩的最后一个机会窗口。
而服装零售企业尝试各种促销、优惠活动提振最后一季度业绩的举动,也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形成消费良性循环,有利于市场信心稳步恢复。
2、“互联网+服装”有望成为我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大数据、电商平台等因素催化,叠加疫情影响,推动我国线上消费迅速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实现较快发展,大数据、云平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等业务蓬勃兴起。
而在这过程中,市场相继产生了新的业务发展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不断被认可,直播带货、私域运营都成为了普通服装商户也会选择的营销推广路径。
此外,新冠疫情爆发后,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亦发生了一定转变。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愈发受到消费者欢迎。其中,近6成的受访消费者表示线上消费超过线下消费,70.6%的消费者表示疫后在线上消费的比例同比有所提升。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服装有望成为我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以 2022年“双11 购物节”为例,全网交易额为5571亿元(截至11号早8点),与2021年(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5403亿元)相比,同比增长8.45%。其中服饰鞋包品类依然是竞争最激烈、销售额占比最高的核心消费品类。
即使是在大环境下行、可支配收入减少、购物欲望下降的2022年秋冬,电商购物节的成交额也创新了历史记录,可见互联网+服装的消费潜力和巨大价值。
在服装行业产品线上消费量增加的同时,服装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亦积极的结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产品结构。
因此,服装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或将一定程度上提升服装企业的盈利水平。积极使用软件管理进销存流程,探索私域流量玩法,做线上卖货,是服装行业的大势所趋。
3、2023年疫情状况预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称,“此轮疫情我们要做好2-4个月的准备。”
以新加坡数据为例,新冠疫情病死率在0.06%,远低于流感,但新加坡从1月1日放开后,病例相关数据一直到4月15日才到低谷,期间有长达4个月左右的时间。
因此,12月防疫措施全面优化放开之后,预计到明年三月,我国新冠疫情就会转入低水平流行。
届时全国服装市场的人流有望恢复繁荣,消费需求也有望达到新的高峰,服装批发和零售商家需提前做好准备:
1、切勿急功近利,丢却做好质量的初心。
国家十分重视服装产品的生产质量,对服装产品的监督力度也很大,2022年也有不少知名服装品牌闹出质量、安全问题的丑闻,口碑直线下滑。秦丝团队调研发现,89%的客户回购服装的第一理由就是质量过硬。所以,无论线上线下做批发、零售的服装商户,都应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
2、打造有辨识度、竞争力的线下购物体验。
零售的本质是极致的购物体验。业内专业人士周成建认为服饰网,线下的体验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如何让消费者有更多理由去近距离触摸和体验,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今产品多、渠道多、消费者也很多,不缺品牌但缺识别度高的好品牌。无论渠道零售商,还是产品零售商,亦或是品牌零售商,需要思考在这样一个过剩的商业环境下,如何做到有极致识别度的品牌产品。
3、在销售渠道上服饰网,应线上线下双渠道一并运营。
双渠道运营,就如同多一重生意的保险,在线下渠道陷于困境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如今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异军突起,让线下实体商家也能参与到原属于线上品牌商家的购物狂欢中,拓展了各大电商节的内涵和外延。而服装品类有早入局、占比大的先天优势,更应该积极适应市场趋势以及客户对线上渠道需求的增长,努力服务好线上消费群体,同时积极探索多平台的发展。
无论是服装批发还是零售商户,从此刻开始,积极探索经营模式的升级转型,做好降本增效,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市场复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