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
瑶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其先民主要生活在湖南北部。5-6世纪时,向北迁;13-17世纪,他们被大量南迁,广东和广西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区。17世纪,部分瑶族人又从广东、广西分别迁入贵州和云南的南部山区,形成了今天的分布。
现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崇拜祖先“盘瓠”,禁食狗肉。在瑶族的原始宗教中主要崇拜雷王、风伯和雨师,也崇拜五谷灵娘(即五谷神)、山神、河神、树神、兽神和牛王等自然神。众神之中,盘瓠和密洛陀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而瑶族的服饰文化也相当丰富,以韶关瑶族的地区为例。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中就有瑶人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苗族服饰特点,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瑶族支系众多,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所以,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广西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因而得“白裤瑶”之称;龙胜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瑶族的服饰,东边同西边瑶彼此所穿的服饰差异很大,而东边瑶也因居住地不同,其服饰亦略有不同。只要对瑶山情况了解的人,一看瑶胞的服饰,便知其居住何坑。但这种差异,多反映在妇女的头饰上。
东边瑶,男子蓄发留辫,象清朝的发式,用绣有花纹的蓝色或白色的布巾包头。头巾打结的方式分额前及脑后两种,若额前打结,则两端所余较短,并使之向左右上方挑起,若脑后打结,则两端所余较长,垂于两耳之后。
头巾正中之花纹,必露在头顶偏后一些,戴银质三角形耳环。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三角高帽用白布包扎,然后在上面复盖一条青蓝色的绣花巾,此帽日夜皆不除下。洗头一次,需时一天,故往往一二个月才梳洗一次。
妇女上衣一概用青色的布,长及膝,无领大襟,纽在右边扣。下身不穿裤,内围短裙一条,胸前再挂一条长围裙,然后扎一条腰带,带之两端有彩色丝条垂下。过去妇女都在腰间悬一串铜钱,走路时发出叮叮之声。上衣背后及胸前长围裙之正中,各嵌有一方图案花纹,大小与男服的图案基本一样,扎绑腿。
东边瑶因居住地域不同,服饰亦稍有差异。如必背、游溪的男子包白色头巾,扎白色绑腿,但不穿白色衣服。而营坑、东田片的男子包蓝色头巾,扎蓝色绑腿,喜穿白色上衣,外套蓝色背褂。营坑妇女戴三角形高帽,有两枝竹片从脸颊向下延伸,长及领,吃饭也不大方便。
西边瑶,除保留一点头饰外,男女服装与汉族无大差异,唯妇女头上戴的不是三角形高帽,而是折叠成很多层的布,或用绣有花纹的蓝头巾包头。上衣的领边、袖口、衫脚等处用白蓝黑三色镶嵌。
除了整体特色服装外,瑶族还有许多特色服饰元素,如瑶族服饰的传统纹样。
从艺术造型来看,大致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星辰山河纹等数种。不仔细看的话,看起来都是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事物,但仔细一想,绝不是简单的临摹,也不是一时兴起所产生的,而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发展 、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们是根据本民族思想形态来决定苗族服饰特点,与信仰、对自然的崇拜、民族的历史等关系十分密切。与信仰有关在人类原始阶段,人们希望对某种神秘信仰,祭祀,以希望来获得来自他们的保护。
狗纹,往往出现在衣、裙、头巾、腰带的显著部位。多用醒目的红、白色丝线挑绣出来。形象十分简洁、干练。如此打扮,皆因“瑶人相传,彼之祖先仍一狗头王,故男女之装束均像狗之意”。这些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瑶族的盘瓠图腾崇拜习俗。可见,绣在服饰上的狗纹,实际上是图腾神犬(盘瓠)的形象。
树纹,多为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的植物图案,常绣于衣、裤、头帕等显著部位,或单独一株,或三五成行,或排列成片。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来源,采摘树的果实为食,用树木构建房屋,以树皮、树叶遮体保暖,生病之时采摘树下的药,所以对于树人们非常崇敬感谢。用一株大树或一片茂林作代表树神。在瑶族每个定居较久的村庄旁,均保留有一株高大的古树或一片茂密的“神林”,以此来表示对林神的崇拜。
人像纹常绣于衣襟显眼部位,俗称“人公仔”。瑶胞刺绣“人公仔”纹样具有祈求人丁兴旺、族人平安的目的。“人公仔”的形象与壮族供奉的生育神“房门婆”十分相似。瑶族还常将“人公仔”与禾苗纹一起绣在衣襟上,既有对农业丰收的希望,也有对子孙繁茂的希冀。直至今天,这种纹样仍然是作为民族繁荣昌盛的一种象征。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