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民族名片 | 苗族:一个传唱飞歌的古老民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云贵高原东南段的崇山峻岭之中,红水河畔、南北盘江河谷及都柳江流域,在漫长的地质岁月里,由于江河流水冲刷形成泥沙堆积,或由于神奇的地质构造,形成一块块大大小小方圆数千平方米至数十平方公里不等的小平原,在这些小平原周边,世代居住着以各种苗族分支族群;
建筑
吊脚楼依山傍水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就地取材修筑民居,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燥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极好的生态建筑 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吊脚楼依山傍水,层叠而上,在其主观上与自然变得更为接近,使房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服饰
五溪衣裳共云天
苗族服饰,民族特点十分鲜明,尤其是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既古朴又艳丽,堪称绝妙的艺术品,各地区各支系在服饰方面至今不同程度地保持了自己某些共同的民族传统。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之间又有明显差异,各具特色。
苗族服饰,主要以地域而定,根据妇女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的女孩。
苗族盛装
节日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时岁节日是苗族风情展现得最精彩淋漓的时刻。苗族的传统节日有100多种,如过苗年、姊妹饭节、牯藏节、爬坡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数不胜数,一些节日又往往“节中有节”,或者不同地方同过一个节,节庆活动此伏彼起,真所谓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苗族牯藏节祭祀仪式。
民间音乐舞蹈
笙鼓声清远,飞歌调悠长
苗族民间音乐“飞歌”享有盛名。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乐器以芦笙最为驰名。舞蹈以芦笙舞最为普遍,且技巧高,深受国内外赞赏。
苗族 ,传统歌舞
苗族乐器,芦笙
民间造型艺术
缕云裁月,巧夺天工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银器饰品等造型艺术,属工艺美术范畴,瑰丽多彩,久负盛名。
织锦,是一种编织工艺,称“苗锦”或“洞锦”,明清时期已负盛名,主要流行于贵州苗族地区。织锦是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要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苗族服饰特点,程式化的作业要求很高。织锦产品分锦带、锦布。
银饰,是苗族著名的锻造工艺。明清以前,苗族男女都喜佩戴银饰,尤以青年女性为最。常见的银饰品有银冠、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银饰品的工艺, 有粗件和细件之分,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而细件包括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链、耳坠等。
苗族手工银饰
苗族手工银饰
苗族手工银饰
饮食
丰富多样 酸辣为主
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
苗族喜饮酒。平时劳作之余,喝一点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苗族服饰特点,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
高山流水
湘、桂、黔交界地区的苗族还流行喝油茶,它不仅是苗家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饭前饭后的一种特制饮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当中饭吃。湘西、黔东北和重庆南部则将炒米茶作为过年节时饮用和招待亲友贵宾的高档饮料 。
坛子腌肉
糯米酒
苗族人用糯米酿的糯米酒才是一绝,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苗族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和技巧。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一直传承至今。
(以上仅是小编个人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