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风景

佚名 66 2022-12-28

惠安女风景

惠安女风景

惠安女风景

摄影/ 陈晓东 文/张 滨

老早就听说福建有惠安女这道特殊的风景惠安女服饰,惠安县崇武镇的妇女们为了便于劳作,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服饰,所以人们往往称这些当地的渔民妇女为“惠安女”。

崇武镇的大咋村是一个海边的渔村,过去这里的人们主要靠打鱼为生。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在家除了料理家务外,还要帮男人做些打鱼的辅助工作,比如男人打鱼回来,女人要到海边帮忙卸船,另外还要帮忙织补渔网等。

在通往大咋村的路上,我的脑海中就不断浮现出惠安女劳作的独特场面。我想在海边会有许多惠安女高高兴兴抬着满筐活蹦乱跳的鱼虾向岸边走来;三五成群的惠安女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有说有笑的织补渔网;还有不少惠安女在远处赶海……车子一驶入村中,映入眼帘的却是二三层的小楼,满村见不到惠安女的影子。即便走到海岸,也见不到繁忙的劳作场面。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现在崇武镇的渔业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惠安女服饰,渔民只管打鱼而不考虑销售。经营海产品销售的人员在海边用石头垒起大小不一的池子,专门用来存放鱼虾之类的海产品。渔民将打回来的鱼统一交到此处就可以了,所以家人也不必再去帮忙。

过去有首打油诗形象的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只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部却暴露无遗——“民主”。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浪费”;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安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审美观。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惠安女穿起了茄克衫和束管裤。随着惠安人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打鱼为生,而是走出渔村到外面打工,因此惠安女的传统服装就不再具有穿着舒适、劳作方便的优势了,穿着的人也相应少了许多,只有在村中的小集市上才能见到一些昔日惠安女的影踪,往往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或中年的妇女。

这些惠安妇女上身一般是紧身短小的白色上衣,下身一律穿着裤腿宽大的黑色绸布裤,腰间大都佩戴有宽宽的银质腰带,腰带的宽窄是家中财富的象征。她们的头上一般戴着蓝色小花布头巾,头巾不像内地人那样将一块四方巾对折成三角形围在头上,在颌下打个结。而是将一大块蓝花布固定在一根钢丝上,然后像内地人那样围在头上,不同的是在颌下不是打结而是用扣子扣上,讲究一点的人会用一个类似小脚花的别针别住。额头暴露在外的头发上,一般都会佩戴一到三个色彩鲜艳的塑料梳子或精致的发卡。如果不带头巾的话,她们会梳上两个经过染烫,像大毛笔一样的刷子。有趣的是在两个刷子的发根处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绕上二三公分,然后才是两个大大的黑刷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头上戴的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不过现在年轻人已不戴这种头饰,也很少有人穿这样的服装,青少年则根本不再穿了。我问了几位中学生和二十几岁的女青年是否喜欢穿这种服装,是否欣赏这种服装的功能,回答大致相同——不喜欢。她们认为现在好看的服装太多了,何必穿传统的衣服。至于传统惠安服饰的功能,她们全都不晓,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一种习俗而已。

上一篇: 从古至今,历代女性服装的变迁
下一篇: 谁才是“童装之王”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