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绿色穿搭秘籍,教你轻松玩转时尚又舒服!快来试试吧
1 2025-04-19
在横店版抗战神剧横行的今天,良心的写实抗战电影已成凤毛麟角,之前上映的电影《八佰》虽然在细节上有很多失误,但整体战争的营造上却较好地还原了战争场景。电影昏黄的画面,以及在这些湖北补充兵们油头垢面的形象确实也是当时我军在战场环境下的形象,同样的抗战军队的形象可以参考《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炮灰团。
电影《八佰》中底层的士兵写照
很多人受到抗战神剧的影响,都会误以为当时我军在发型上会和里面的主角那样打着发蜡,梳着一个大背头和三七的中分,甚至还有时髦的榛子头。战斗打下来,不仅衣服干净整洁不说,甚至连头上发型还是浑然不动,俨然一副“血可流,发型不可乱”的既视感。
抗战神剧中发蜡量很足的我军士兵
但神剧终归是神剧,在战争年代为了作战需求和战场环境,很多军人对于发型都是从简。那么在抗战乃至二战中,各国军人对于的发型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抗战中的发型
抗战中日军的日军多数信仰武士精神,在他们先祖还是武士的时候就喜欢剪月代头,没错……就是那种中间剃掉一块,有点像地中海的那种发型。不过到了明治维新后,很多日本是士兵都学西方,军队的发型也变成西式的短发,但这个时候军队对发型的管理不是很严,基本上不是长刘海和长发就行,平头短发随便选。
身处太平洋没空理发日军(大多是平头)
而到了抗战时期,随着钢盔的普及,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本陆军率先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对入伍的军队中在一线作战的士兵、士官和尉佐军官都进行了规范,统一剪成接近于现在光头的小平头。一方面这种发型可以是为了适应战场环境,便于在战场环境中头部受伤救治和包扎,另一方面当时脏乱差的战场环境,避免长虱子和卫生要求。而到了二战后期,为了向前线的军队看齐,很多日军的士官学校都纷纷剃头,甚至这个风潮都蔓延到社会中,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都纷纷效仿、
一时间40年代的日本成为了“全民光头”的社会。
被俘日军,可以看出发型多是平头和光头
但出了名和陆军对着干的海军可不会乖乖就范,学习西方的日本海军,还是要保留自己的西式血统,因此对于一些普通的海兵,为了作战要求还是选择剃了平头。但他们却对于士官以上的官员不做任何强制要求,甚至还鼓励保留西方的中分或者三七分美国大兵发型怎么剪发,比如日本海军中的“和平将军”——米内光政,此人就是三七分的忠实拥趸。当然在战时陆军头已经风靡全日本,海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为了赶时髦,也选择剃发,山本五十六和永野修身就是光头的代表。
发型时髦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日本的“全民光头”没能维系多久,到了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日本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加上二次元和时尚的发展,适合于亚洲人的短发已经被日本抛到角落里,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厚刘海,女性化的非主流的发型。
昭和末年日本男儿(陆军:你要知耻啊)
说完日本,再来说说我军,在北洋军阀的年代,虽然装备着各式的万国牌武器,但军队中的发型多数为平头,原因基本也是为了战场要求。不过随着战事的扩大,很多被抓壮丁的士兵们很多都来不及理发就上战场。而到了抗战中我军的士兵们基本上都是剪了小平头,那个时候军队还有在专门的理发师随军。不过我军的发型和日军那种无限接近于光头相比,还是有点头发的。
我军驻印军训练照,多为平头
而和日本海军一样,我军的空军和海军也是对发型很随意,特别是空军,在那个年代空军可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海归留学生组成,在对自己外貌打理上,也有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发型也多是欧美国家当时流行的满满发胶的榛子头和中分头。比如国军中的战斗英雄、曾经击落过日军先进零式战机的战斗英雄毛昭品就是剪了个中分头(发胶量很足)。
国军空军队员照片,一水的榛子头帅哥
总之,在东亚战场上,无论中日两军基本上都是剪容易打理,经济适用的小平头和光头。这样方便卫生的同时,还便于战场救护,同时小平头和光头板正肃穆,也适合于严谨和板正的东亚人。
二战欧洲发型
抗战中的日本和国军中的海空军都喜欢模仿西方的头型,主要还是的偷学德军的“普鲁士军头”,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并流行于今天的榛子头。这种头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耳朵一下全部剃短,仅留不到一寸,而头上头发会是中长发,一般情况下德军会对发型进行两种整理,第一种如果是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将头发简单地往后梳(便于打理)。而第二种则是在后方或者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则是将其进行精细打理,梳成中分。
德军中的普鲁士军头
那德国军官和士兵们对于“普鲁士军头”痴迷到什么程度?
首先是每个德国步兵连中有专职理发师一名,被编制在第二粮秣队后面和卡车司机、马具师、以及书记员被编成非战斗人员,除了增加理发师,对于定型的发胶或者凡士林,在当时的也是仅次于香烟的存在可谓是军队中的奢侈品。士兵们宁愿自己脏点或者臭点,都要保持自己的完美的头型。当然的德军的发型不仅在本国受欢迎,因为30年代中德合作,国军除了模仿和引进德国装备,甚至在发型上也是稍加模仿。在抗战中不仅军人们喜欢这么打理发型,在亚洲的一些伪军中的政府人员(翻译官)也是很喜欢这个发型,因而在上个世纪末当中分头再次兴起的时候,很多老一辈的人喜欢叫其“汉奸头”。
盛世美颜贾队长没有抹发蜡,一个月没洗
德军如此时髦和费发胶,那最有钱的美军是怎么样的呢?
在二战的时候美军对于士兵头发的标准并不是很在意,但是也是规定头发不得超过耳眉,因此并非像今天一样必须要剪“锅盖头”。很多士兵会按照他们入伍前的标准简单修理一下头型,而有的美军为了标榜自己的勇敢,是不是会修剪类似莫西干发型之类的,整体而言美军在发型上管理不是很严格,只要不违反大纲就行。
《兄弟连》中剪了莫西干发型的空降兵
和美德的随意相反,苏军的发型则是更像亚洲的,除了当新兵的时候是光头之外,都是剃短发,不过这种短发类似于我们现在毛寸。原因可能也和亚洲士兵一样——简单清爽,便于救护。
雨田君说
在战争中,军容军纪代表的是一支军队的形象,而二战中一直标榜为职业军人典范的德国军队在发型上也是领先于其他国家,以至于“普鲁士军头”在现在成为了很多时尚人士的发型宠儿,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代表着型男和硬汉。
不过在那个艰难的抗日岁月中,我军可没有西方那种条件,在物资紧缺没有发蜡和凡士林的年代,留着这种时尚的头型很难有时间打理卫生,搞不好甚至会长虱子。因而短发和寸头才是那个时代我军的主流发型,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神剧中那种多耍帅和抹了背胶的现代发型美国大兵发型怎么剪发,用在德国军队身上还行,在亚洲这种发型妥妥的是违反当时的时代背景。
所以现在的抗战神剧,切莫因为收视率,而忘却老一辈人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