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巧手让京族服饰美得像朵“花”

佚名 122 2022-12-27

7月初的天亮得早。6时刚过,赵良霞就起床了,给家人做好早饭,送完小孩去幼儿园京族服饰,便出发去离家10多分钟路程的东兴市江平镇文英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英民族服饰公司”)的就业扶贫工场上班。

8时,伴随着“哒哒哒”的缝纫机声,赵良霞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赵良霞今年33岁,是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母亲身体不好京族服饰,家里为母亲治病花了不少钱,日子过得有些艰难。可又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外出务工。

江龙村村干部得知赵良霞的情况后,推荐她到文英民族服饰公司工作。去年年底,赵良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赵良霞告诉记者,她今年3月正式上岗,现在每月都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她说:“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做不好,在樊姐手把手的培训下,我很快就上手了。”

樊文英正在绣花。

赵良霞口中的“樊姐”是文英民族服饰公司负责人樊文英。记者见到樊文英时,她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手上一紧一松,脚下一踩一踏,一件京族服装便已成形。

“我从1987年开始经营这个服装店。”樊文英说。她一直喜欢服装设计,认为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多年前,她看到身边的人几乎都不穿本民族服装,觉得很惋惜,这更加坚定了她开京族服装店的想法。

她们的巧手让京族服饰美得像朵“花”

客户在挑选布料。

一直以来,樊文英既注重传承和保护京族服饰,又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着装舒适性与便利度,她对京族服饰进行大胆创新,加入绣花、印花、钉珠等制衣工艺,设计出既富含民族元素,又体现当下特点的服饰。她说:“服饰脱离了时代就很容易放在衣柜里。”

创新、设计、销售……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很多店员转业做外贸,樊文英却坚持了33年。

樊文英告诉记者,目前店内服饰主要热销于本地演出团体、京族学校,每年哈节前日订单量都破百。不仅京族人民穿,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量身定做。“没想到民族服装也能穿得这么漂亮。”每逢得到顾客的赞赏,看到更多人能认识京族文化,樊文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营店铺的同时,樊文英做好“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们,不定期举办公益培训班,向广大京族服饰爱好者传授制衣工艺。

2015年,文英民族服饰公司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户。2017年,樊文英被评为自治区级的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更多人学到这门手艺。”樊文英笑着说。

2020年6月11日,文英民族服饰公司就业扶贫工场正式挂牌,成为东兴市第2家就业扶贫工场,为3名贫困户以及9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上一篇: 风笛服饰 风笛女装转型后首次面向全国市场正式亮相
下一篇: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至今,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