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宁“日本军服”风波,再谈日本侵华时军服和军刀的故事

佚名 119 2022-12-26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对#李宁新品服饰类似日本军装#引发的舆论批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李宁帽子的垂布设计像极了日本军帽的“屁帘”;

二是李宁衣服的配色像极了日本军服所采用的茶绿色。

今天,我们借这个话题作关于日本军服历史的最后一篇文章,简单介绍日本“昭五式”与“九八式”两款最重要的制式服装,以及关于日本军刀的一点点内容。基本上可以将关于侵华战争期间的日本军服这个话题的介绍清楚。

一、“八年抗战”与 “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说法,值得厘清和铭记

首先在开始正题前,我们必须要明确关于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两种说法。

我们习惯上一直称的“八年抗战”,通常是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作为全国性抗战的开端,“八年抗战”是八年的全国抗日战争史。

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已经开始明确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种提法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入侵东北地区的开始,也是我国从局部抗战演变为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十四年抗战”是十四年的民族抗日战争史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我更喜欢“十四年抗战”的说法。看到从国家层面强调“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而言,这都是极其重要的进步。八年抗战是抗日战争的攻坚战,十四年抗战才是抗日战争的全景图。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曾经的故事,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读者大概会记得在2003年左右,我国台湾省的艺人杨丞琳曾在娱乐节目中面对主持人“抗日战争持续多少年?”的提问,因为不知道答案,且随口一句“才打了八年而已?”。一度被两岸网友狂喷到退出娱乐圈。

实际上,我国台湾省对于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有十五年、十四年等观点,最后也是接受了八年抗战的说法。所以现在来看,确立并铭记“十四年抗战”的正确历史,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都是理所应当、不可推卸的义务。

二、明确抗战史,再聊聊日本军服换装的历史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日本军服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之前的倒幕运动,同时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军服设计上轮番借鉴了法国、普鲁士、美国等各种不同的风格。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日本军服主要是十四年抗战时期,被鬼子穿着进入我国的几款军服,包括有一下三款:

昭五式军服(1930年-1938年)

九八式军服(1938年-1943年)

三 式军服(1943年-1945年)

尤其是昭五式与九八式是日军侵华时期最主要的军队制式服装,其使用时间较长且款式变化明显,而到了战争后期的三式军服时,不仅相对于九八式军服改动较小,且由于彼时的日本已到了山群水尽的陌路,其军服的生产质量和能力急剧缩水。

所以说最后的三式军服与其说是换装,不如说是日本最后垂死挣扎的证明,因此我们今天也主要介绍前两款。

所谓“昭五式”,就是指昭和五年(1930年)定装的意思。这款军服的最大特点有三个:法式垂直大肩章,铲型兵科章以及立领。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一直到1938年5月武汉会战即将打响的这八年的时间,日本陆军的主要军装就是昭五式,这应该是出现在抗日题材中最多的一种“鬼子皮”。从最开始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就是穿着这种衣服闯入了我国,此后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诸多的重大战役中,也都是这样的制式服装。像我们熟悉的电影《八佰》、《南京!南京!》等,里面的服饰道具也应该是昭五式。

昭五式军服在制式上的最显著特点是肩章(用以展示军衔)的尺寸很大且与肩垂直,这样的设计在美观度上比较出众,但缺点却是成了鬼子的“索命符”。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种尺寸较大的肩章,配上当时日本的金属制军衔标,在战场上闪闪发光。如此招摇的肩章简直就是在花枝招展的吸引对方火力,而且日本的军衔越高,军衔标的材质越好,尤其是将级的金色肩章,在白天的战场上阳光一照,金光闪闪的样子,简直就是在向狙击手招手:将官搁这猫着呢!

说到抗战时期的狙击手,也不必怀疑。且不说《我的兄弟叫顺溜》这种电视剧的剧情设定,即使在当时的真实年代里,在日本入侵我国的第一站——东北地区。就在当地活跃着大量的抗日武装,而他们很多都曾是当地地主豪绅曾经雇佣来看见护院的东北俗称“炮手”。没错,就是你想的孙红雷那样的二炮手。

这些人枪法奇准,在战斗中精确射杀日本军官并非罕见;除此之外,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的所谓的“胡子”、“绺子”之类(也没错军刀服饰,就是“震三江”那样式的),往往也都具有强大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觉,他们的枪法和抗日决心也不容小觑。

除此以外,昭五式的肩章与当时最常用的军官配枪——南部十四式手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王8盒子”)也不怎么对付,这种武器通常需要配备皮带斜跨,而斜跨的皮带也常造成肩章的磨损,有时甚至影响拔枪。综合多方面因素,日本决定更换新的制式军服,也就是此后的“九八式”军服。

从李宁“日本军服”风波,再谈日本侵华时军服和军刀的故事

对比图

所谓“九八式”是其列装的1938年,在日本旧历中是神武2598年,因此被称作“九八式”。通过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九八式的最重要改动,一是把军服立领改为“折领”,其次是取消肩章而以领章的形式显示军衔,最后是原本兵科章在立领上的位置被军衔占据,兵科章被移到右胸位置,并改为“M”形,俗称山形章。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全世界的军队基本已经取消了兵科章的使用,由其他形式代替。所谓兵科章,主要是用来表示陆军的具体兵种,例如步兵用红色、骑兵用绿色、炮兵用黄色、工兵用褐色、辎重兵用蓝色等。

九八式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从肩章改成的领章,体积都非常的小,而且是不管军阶都是用同样的小尺寸,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昭五式大肩章的“索命符”缺陷。不过到了1940年,又对九八式做了一些调整,对领章做了一些放大,主要还是想体现高阶军官的威严和与众不同,同时取消了胸前的兵科章,这些小的改动最后衍生出了日军的第三款“三式”军服,大同小异,不再做具体介绍。

之所以取消兵科章,是因为日本人发现,昭五式肩章的“索命符”虽然去掉了,但金属的兵科章依然闪耀,照样可以给对方火力提供指引。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战场上日军的换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实际上,换装过程中的新旧军服同在的局面一直是战场上的常态。

例如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的昭五式换装为九八式,基层的鬼子就对九八式虽然取消了军官招摇的肩章,却增加了基层鬼子明晃晃的兵科章不满,而且步兵又使用红色,这就相当于摘掉了军官的“索命符”,增加了基层的“索命符”。相比之下很多鬼子兵宁愿穿旧的昭五式。这也导致九八式换装进度很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39年5月的诺门坎战役,当时参战的关东军第23师团,就依然穿着昭五式军装作战。关东军作为日本陆军的最精锐力量,他们穿着昭五式,显然不可能是因为九八式没有配发,而是普遍不愿意穿。

说这些的目的,主要是想说明现在很多军迷和影视评论家,经常会对抗日剧的服化道提出批评,当然很多确实非常有道理,但有些则显得吹毛求疵,实际上并不是换装之后就不可能出现旧军服。

实际在真实的战场上,日本军装混搭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非常常见。甚至在很多如今依然保存的日本旧照片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昭五式、九八式甚至三式制服,同时出现的场景。

这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与当时日军的内部制度有关。根据现存的档案资料以及鬼子的回忆录等,在一段短时期内,日军对于军服的发放有特殊的规定——普通士兵统一免费发放,军官则是给予补贴,自行按照陆军标准定制购买。这往往造成,很多军官往往宁愿补贴一部分钱,也要定制材质更好更耐穿的军服。

同时,在正式的战场环境下,旧的军服并不收回,也不强制要求销毁,所以对于鬼子而言,只要旧军装还能穿,依旧可以穿。比如下面这样照片,这是现存的日本军官合照,就是典型的混穿,军官尚且如此,在普通士兵中更加常见。

另外需要提一句,虽然九八式的军服换装不顺利,但这次制式更换的却是日军进行的最广泛的一次。除了军装,武器上的更换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像现在很多知名的二战日军武器,均是以九八式命名,如九八式军刀、九八式榴弹、九八式轻战车、九八式俯冲轰炸机、九八式直接协同侦察机、九八式高射炮等等。

三、日本的军刀是否真的很珍贵

最后,聊一下日本的军刀。在我们的很多电视剧中军刀服饰,经常会出现缴获日本人军刀的士兵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至少比缴获一些轻武器要珍贵得多,那么这样的电视剧情是否是真实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军刀配发制度。

众所周知,日本刀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战这样的纯热战时代,配刀的实际作用已经不大。当然对战争后期的日本高阶军官而言,配刀的用处极大(后面我们会讲到)。

日本的军刀主要有元帅刀、赠呈刀、海军指挥刀、陆军指挥刀、军官刀等各种不同的分类,在全面抗战之前,日本陆军对于士官(日本称为军曹)以上都统一配发军刀。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的陆军师团数量急剧扩张,而打造军刀所需要的精钢数量庞大,为此日本改变了配发军刀的传统,该由军官自行购置。这对于很多平民出身的军官而言,负担极大。据记载日本陆军省发放的置装费大约300元,需要置备全套的军服、望远镜、水壶、文件囊、手枪和军刀等等。通常而言这300元根本不够,而普通军官的月薪不过65元,所以就会有低阶军官放弃军刀的购置,因为实在意义不大却耗费不菲。

而对于高阶军官而言,配刀不仅重要而且是一种象征。尤其是对于贵族军官而言,他们的配刀不仅珍贵而且罕见。贵族军官往往会携带家族祖传的刀随身。一方面彰显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对于普通士兵的号召能力。甚至有些皇室军官,他们的军刀上不仅有皇族专用的菊花图案,还不乏御赐的高档货,这样的军官配刀不仅刀本身价格不菲,甚至可以称为古董文物。

而当我国军队缴获这些配刀,这无异于就是我国军人在民族抗战中最好的军功章,配刀越珍贵,对胜利的纪念意义越大,所以很多人甚至愿意将缴获的日本军刀作为传家宝,主要珍惜在缴获的刀背后具有太多的纪念意义。

实际上,战争越到后期,军刀对于日本军官的意义越重要。因为面对战争注定失败的结局,日本军官无论求生还是求死,都需要用到军刀。

要求生,他们就得用献刀礼作投降仪式;

要求死,他们就得让别人用刀执行介错。

上一篇: 细数三军仪仗队“礼仪、礼服、军旗、军刀”
下一篇: 民国时期军官的高级“装饰品”——中正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