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 展现珞巴族服饰之美

佚名 147 2022-12-23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地域特征鲜明各民族服饰图片,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苹历经三年,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逐一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亲手绘制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原创性资料。本报刊选其中一篇,以飨读者。

珞巴族是生活在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珞巴”是藏族对居住在珞瑜地区民族的习惯称呼。珞巴族没有关于自己民族的统一族称,1965年,由国务院批准珞巴族这一族称。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境内的珞巴族总人口数为3682人。

珞巴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珞巴语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种独立语言,各部落之间方言差别较大。

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 展现珞巴族服饰之美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珞巴族的农业生产还是刀耕火种,生产工具也简单粗糙。狩猎是珞巴族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珞巴族还喜欢捕鱼,将捕获的鱼烤成鱼干,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这也是珞巴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采集业是珞巴族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是生活在高山部落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在饮食上,珞巴族绝大多数部落的食物以谷类为主,主要有玉米、稻米、鸡爪谷、高粱、荞麦、青稞、土豆等。珞瑜地区的山鼠肥大,肉质鲜嫩各民族服饰图片,是珞巴族婚嫁待客的上乘佳肴。珞巴人喜欢饮酒,多喝用玉米、鸡爪谷、达谢酿成的黄酒和白酒。

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 展现珞巴族服饰之美

珞瑜地区有十余种竹子,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轻巧耐用、韧性较好的特点,是很好的建筑材料。20世纪50年代前,珞巴族的住宅多为“干栏式”竹木建筑。珞巴族的住宅建筑可以分成两类,都是竹木结构,一类是一字形的长屋,作为家族居住或是作为公房,崩尼语称为“南塔”,依所住人口,数量从几间到十几间不等。一类是小栋房,可以住一到三户,有“干栏式”和“地居式”两种。干栏式中间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顶棚堆放杂物等。珞巴族屋子的中心是火塘,火塘上有一三层木架,用来放置和熏烤粮食和肉食。火塘周围是人们吃饭、休息的地方,绝大多数部落都是席地而卧。

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 展现珞巴族服饰之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珞巴族很少同外部接触,所以在服饰方面,珞巴族至今仍然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55幅少数民族服饰图谱 展现珞巴族服饰之美

珞巴族的男女均披发、耳垂上有穿孔、赤足。珞巴族主要利用植物纤维、棉花和兽皮等作为衣服的原料。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和与外界接触程度的不同,珞巴族各部落的服饰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珞瑜北部地区,靠近藏族地区的部落,由于海拔较高,冬季气候较冷,男子上身穿藏式氆氇长袍或山羊皮、野牛皮上衣,外罩称为“纳木”的黑色套头大坎肩,再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上。男子头戴藤条编制的圆盔或熊皮圆盔帽(博噶尔人称为“冬巴达贡”),帽后垂有一块熊头皮。在上山打猎时,男子穿着用棕毛和山羊毛制成的长筒靴。妇女穿麻织物制成的对襟、无领、无扣、窄袖短上衣,外披小牛皮,围腰带,下身穿过膝紧身羊毛筒裙,小腿绑扎裹腿。在珞瑜的中心地带和西部,服饰的样式仍然比较古老,男女一般都只在上身围一块布,长及膝盖,男子露出左臂,女子露出右臂,崩尼人称为“埃济”,还可以外加一件披风。珞瑜东南部地区,男子穿短袖无襟无领短上衣,妇女上身用蓝色、红色条纹的土布围裹。

珞巴族的男女喜欢系一条考究的腰带,腰带的质地很多,有用皮革制成的,也有藤条编成的,还有羊毛编织的,腰带上装饰有精美的图案,有的还缀有贝壳、铜制的小饰物。腰带上还可以悬挂小刀、火镰、弯刀、烟斗等。珞巴族男女都很喜欢佩戴装饰品,男子戴耳环、项链、串珠、手镯,腰间佩有长刀和弓箭,珞巴族妇女很喜欢项链,喜欢佩戴多串由蓝色石料或是兽骨、兽牙、海贝等材质制作而成的项链,长短、颜色、大小和佩戴方式不一,在手上多戴银质、铜质手镯和戒指,腰部缀有许多海贝穿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可达数公斤重,装满一个小竹背篓,这些饰物既是他们衡量财富的标志,也是节日和出嫁时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上一篇: 世界10大顶级奢侈品服装品牌排行榜
下一篇: 唐代壁画文化特展再进澳门校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