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佚名 121 2022-12-22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站在这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交汇点上,《浙商》杂志特别推出“年度策划·小康观察”大型系列主题报道。

近一个月来,本刊记者分赴浙江各地,就浙江小康社会全貌展开深度调查走访,通过“市场”这一浙江独特现象,来观察小康之路的变迁。

今天推出第二篇: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

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因为疫情,看到的外商相比以往少了很多。尽管如此,一眼望不到头的商贸城,某种程度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转速。

前几年,一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热播,讲述了义乌改革发展30多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剧中人物“鸡毛换糖”的奋斗故事,也是现实世界千千万万义乌创业者的幸福传奇。

义乌三面环山,不沿海、不靠边,资源匮乏,交通不便,40多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县。如今,提及义乌小商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种神一样的存在。义乌小商品城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座40年来不断扩张的市场,无疑是一台巨大的造富机器。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曾给出一组粗略的数据:商品贸易的繁荣,让义乌诞生了1000名亿万富翁和5万名千万富翁。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01在缝隙里生根发芽

“鸡毛换糖喽!”一个老农左肩一副货郎担,右手一个拨浪鼓边摇边喊。每每听到这阵吆喝声,总有一群孩子会把他围个水泄不通,老农的货担如同百宝箱,用鸡毛鸭毛就可以换取里面的糖、针线、玩具等。

家中排行老三的老胡1980年退伍后,兄弟分家只拿到了40斤大米和2捆稻草,无奈之下加入了“鸡毛换糖”的行列。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实在苦,但是2年后的老胡买了人生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很是威风。

由“鸡毛换糖”起步,发源于义乌廿三里农民沿街摆地摊,义乌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于是,老胡跟随亲戚也做起了“背包客”,从义乌廿三里进货再背到广西去贩卖。小商品很畅销,一趟能赚个2千元。

1986年9月26日,占地4.4万平方米、摊位数4100个的城中路小商品市场开业了。老胡马上报名,成了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的一份子。经历过第一代地摊、第二代石板摊,第三代市场也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平方米,但就是这一小小的天地,老胡卖袜子最高营收曾达百万,养育一家老小5口人的同时,还盖起了两栋大房子。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如同一棵小草在缝隙里艰难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一片风吹不倒火烧不尽的离离草原。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02商铺的二代传承

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越做越大,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逐渐形成。

上世纪90年代初,义乌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便因势利导号召经营户“引商转工”,实施“以商促工,工贸联动”策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加工业。“贸工联动,前店后厂”,让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了更深更广茂的根基。

老胡一开始卖的是纱袜。先从武汉进货,之后在各地寻找货源,他以浙江为原点,足迹遍布全国。1992年,老胡在自家办过家庭作坊式的袜厂,“以前,大家做点小生意,全国各地到处跑,物流成本很高。因此在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摊位后面都有工厂,小点的有几台机器,大点的有十几台机器,那是义乌最热火朝天的光景。”老胡回忆说。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上世纪90年代办厂的还有如今在义乌商贸城做饰品批发的永银银豪首饰,现在操持生意的是店铺的二代徐永康。

永银银豪首饰是从2002年搬迁新市场时加入商贸城的,彼时商贸城已经实施“划行归市”,即按照商品品种,分门别类设置摊位,同类商品同一区块经营。顾客进场,很快便能找到自己所需商品的地段,并在同类商品的摊位前货比三家,让假冒伪劣、哄抬物价就此失去市场。这在当时属于全国首创。

6年前,徐永康从父亲手里接过店铺的接力棒。相较于父辈时候的市场,多样化、个性化、款式更迭速度快是如今饰品行业的新变化,此外加工方式也更多元化,原来商铺里的饰品几乎都出自自己的工厂,而目前已降为不到五成,更多的产品源自本土的产业加工链,合作代工近年来成为了主要生产加工趋势。“因为现在工艺越来越专业化,很多加工环节专业做,成本会更低。”徐永康如是说。

跟老一辈做商铺不同,徐永康不仅在线下做饰品批发,也在阿里巴巴等平台上做线上批发,目前电商份额已占全部营业额的30%。

03年轻人的平台

义乌与外贸的关联起步于1994年前后,当时,不少敏锐的义乌商人开始从内销转向外贸义乌女生在线饰品批发网,一些企业着手设备改造,产品品质也大幅度提升。上世纪90年代末,义乌开始有集装箱出口。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义乌外贸开始全面开花。仅2002年,外贸出口便占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额的40%。也在那一年,义乌开设了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物流通道、平台、口岸等建设的推进,义乌商品“走出去”有了更便捷的条件。围绕建设国际陆港城市目标,义乌先后建成了义乌港、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国际邮件互换局、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具备5大口岸平台功能的县级市。

2020年前9月,义乌凭借59.72亿件快递量力压广州,跃居世界第一。据说,在义乌,每新增3个老板,就有一个从事电商行业。由于客户群体庞大,义乌成了快递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力天玩具的经营者陈美君在2002年买下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两间店铺,一直做的是玩具生意,外贸占比高达90%,主要销往俄罗斯、南美、中东地区。2019年,这两间18平方米的店铺光外贸产值就做到了3000万元。

提及这18年的外贸市场变化,陈美君指出:“以前外贸都是客户来找我们,现在很多转到了线上比对、沟通,变成了‘货找人’,只能通过维护老客户拓展渠道。”对于义乌目前的市场环境,陈美君借用她一个华侨客商的话说:“现在的义乌有‘小香港’的感觉。”

除了市场在变化,商贸城的店铺经营者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老胡的两个儿子都已成才,但都不愿接班,老胡也到了在家颐养天年的岁数,“我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电商、网络搞不过年轻人,干脆直接就把舞台交给年轻人”。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04巨大的造富机器

袜子大王、拉链大王、气球大王……义乌小商品城的故事里不缺少传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义乌小商品城从无到有,从小商品成就大市场,这是义乌人用双脚丈量世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

采访完小商品城,记者在这座中国地图上毫不起眼、却不时搅动全球贸易神经的小城闲逛,发现和和大多数城市不同,义乌少有封闭式的单元社区,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六层左右的小楼房,而每座楼房的一楼,都可能是一个批发市场或是仓库。

​义乌小商品城,“鸡毛”换来的造富机器丨年度策划·小康观察

市场早已遍布义乌的各个角落,与其说小商品城坐落在义乌,不如说义乌就是一个小商品城市。

短短一代人的时间,义乌就已经超过了许多城市。目前,义乌是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熙熙攘攘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橱窗,陈列着无数致富样本,记录着中国人关于财富的梦想与现实。

专家点评

“义乌奇迹”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朱希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从穿街走巷的“鸡毛换糖”,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义乌是展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重要窗口。义乌人民在计划经济时期依然保持着“鸡毛换糖”的历史传统,“敲糖帮”在拾遗补缺的商品交换中编织着无形的商路,是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发展起点。义乌政府始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积极有为的促进政策,无论是早期的“鸡毛换糖”,还是“划行归市”,以及市场升级换代,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正是政府的积极有为,使得义乌发展中出现的“热馒头挤蒸笼”效应不断缓解,有效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义乌也从昔日贫穷的农业县华丽变身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续写“义乌奇迹”美好篇章,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数字义乌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余次,经营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

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1个专业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木材市场、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出版物交易中心)、14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截至2019年11月,义乌市有180多万种商品出口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吸引约50万名外商前来采购,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万名外商在此常驻。据统计义乌女生在线饰品批发网,义乌全市有外资公司2829户,投资来源国(地区)123个。

2020年10月21日,义乌小商品城的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将7.5万商户全部搬上义乌小商品官网“义乌购”,在线商品300万种,日均独立用户访问达15万人次,这个全球著名的小商品市场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

上一篇: 明星和动物“撞脸”,热巴李易峰上榜,最后一张越看越欢乐
下一篇: 与罗志祥分手后周扬青现状曝光,换全新发型,帅气发型师成功抢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