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无法接受哪些男士的穿搭?丑到连看脸都无法换回的地步!
163 2024-12-23
在春城昆明
有一间老屋
那里有火塘、水龛、
氆氇编织的盐茶袋子、
浸透了马汗的牦牛皮背包……
每一样老物件都散发着浓浓的
藏族群众生活的气息
来过这里的人们
仿佛撩开了那个远在雪域高原上
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
切身感受着藏文化的温度
餐厅一角
这间老屋位于昆明市五华区菱角塘路的玛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风情宫(以下简称“玛吉阿米”)餐厅内,作为曾经香格里拉藏文化的宣传窗口,“玛吉阿米”开业至今已经18载。这里,让香格里拉人神归故里;这里,让游客邂逅美妙的爱情;这里,甚至搭起了外界投资的桥梁……它深受顾客和游客的喜爱。虽然如今它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它展示藏文化的使命并未改变。近期,记者来到这里,听副总经理罗茸卓玛娓娓讲述了“玛吉阿米”的故事。
走进“玛吉阿米”
触摸有温度的藏文化
走进“玛吉阿米”,藏式大门、大厅顶上色彩鲜艳的藏式壁画都让记者惊叹不已。罗茸卓玛笑着说:“壁画是我们藏族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在住宅、寺院经堂的梁柱以及各类客店都可以看到藏族服饰,壁画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没有请任何设计师。你看到的这个大厅屋顶的壁画用的是我们藏族喜爱的一些天然材料研磨而成的颜料,请藏族的画师创作的。”
餐厅内部
二楼楼梯口,一整幅牦牛皮上是一位藏族少女羞涩的画像。接着往里走,巨大的红铜经筒让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有些来就餐的客人喜欢在用餐前后顺时针推动经筒转经,还会在那附近留下一些硬币,时间久了也会积攒不少的数目,我们会收集起来,捐献给失学儿童。” 罗茸卓玛介绍着。餐厅里,日照金山、香巴拉壁画、屋顶悬挂着藏纸做的灯笼、面具、唐卡、牦牛头、梁柱和顶棚,这里的一切无不展示着藏族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精美绝伦。
香格里拉的退休干部次仁诺布告诉记者,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一下“玛吉阿米”,静静地坐在那,喝一杯酥油茶,吃一点泼水粑粑,看着身着精美的藏族服饰演员和着弦子欢快地舞蹈,回味着过往的人生,“玛吉阿米”已经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罗茸卓玛介绍,1997年,“玛吉阿米”品牌的创始人泽郞王清在西藏拉萨开办了“玛吉阿米餐吧”。餐吧融入了藏族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以及传统的绘画艺术、色彩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摆设在“玛吉阿米”各个角落的藏式家具、古董和各种从民间找来的装饰品,更是让这里成为广大顾客(游客)喜爱的地方,“玛吉阿米”的品牌文化也逐渐形成,后来又开办了北京分店。
香格里拉包房
“2002年,‘玛吉阿米’潜在品牌价值被迪庆州发掘,抱着‘通过玛吉阿米的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香格里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促进迪庆州旅游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他们邀请泽郞王清来昆明。最终,在多方筹划下,2003年3月,昆明‘玛吉阿米’开业。”罗茸卓玛说,成立这么多年来,有很多像次仁诺布一样的人经常光顾餐厅,“这里成了他们在昆明的家”。
“融”在“玛吉阿米”
这是他们共同的家
服务员本是一个流动性相对较大的职业,可拉姆在这里已经工作16年了,从最初的服务员做到现在餐厅大堂经理。
记者问她怎么能一做就是16年,她没有解释,反而将记者带进了包房“香格里拉”,指着里面,轻声说道:“这里的火塘、佛龛、藏柜、各种陶制的罐子、装酥油的盒子、水瓢、熏黑的实木柜子,甚至连地板都是从香格里拉以前的藏族人家里回购后搬过来的藏族服饰,重新安置在这里,连一颗钉子都没多用。这里一切跟我香格里拉的老家的感觉一模一样,在我眼里,它不只是包间,也是我们的家。”
藏族日常生活器皿和首饰盒
说起家乡,拉姆言语中透露着自豪,她说:“我们经理常跟我们说,希望来到‘玛吉阿米’的人们可以感受到香格里拉最真实的藏民生活,让‘玛吉阿米’成为我们藏文化的符号,在昆明——这个云南省的文化中心,打开一扇藏文化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藏文化。”
17时许,客人们陆续入座了,拉姆忙起来了。客人喝着酥油茶、青稞酒,吃着手抓牦牛肉、八宝沙拉、石头烤松茸等精美地道的藏族美食,怡然自得。
夜色降临,“玛吉阿米”的演出开始了。姑娘伙子们身着将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穿在身上的藏袍,拉起优美的六弦琴,唱着动人的曲子,为每一桌客人献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洁白哈达。随着演出进入高潮,客人们与姑娘伙子一起跳起锅庄舞,整个大厅成了一个欢乐的坝子。
玛吉阿米的演员正在进行表演
“疫情以前,每年藏历新年这里都会演变成一个中外各族宾客狂欢的节日。来过藏历年的朋友,在这里会煮一小碗‘九粥’。每桌还会有一个‘切玛’,被这一桌选出的最吉祥的人带走。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国籍的游客在这里品美食听曲子跳锅庄,一颗颗心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游客离开时,胸前洁白的哈达也带走了我们藏家人浓浓的情谊和深深的祝福。现在因为疫情,客人比起以前少了很多,不过眼看着我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的状况,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说起将来,阿姆充满了向往。
2005年,阿雅来到“玛吉阿米”工作,从服务员做到前台财务总监,她也在昆明安了家。“老板经常对我们说,餐厅能有今天,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帮助,这是我们国家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的体现,也是对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保护和传承所做的不懈的努力。我们不仅是服务员,更是我们藏文化的宣传员,这让我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以往来我们这的全球各地的客人也很多,我特别开心。不仅因为营业额上去了,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能喜欢我们藏族文化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藏柜
53岁的汉族大姐卢丽仙是“玛吉阿米”的保洁员,大家亲切地叫她“小卢姐”,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8年。问起原因,朴实的她只会说:“老板对我好,同事们也很友善,我非常喜欢这里浓浓的藏族气息,在这里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
除了她们,这些年来,“玛吉阿米”进进出出了很多人,现在有20多位工作人员。他们中有藏族、汉族和傈僳族,可无论什么民族大家都是团结一心,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着。
通过“玛吉阿米”
打开藏文化连接外界的窗
“香格里拉雪域高原上的气候、地形、物产、历史、文化和宗教,给予了藏族人独特的审美观,藏族的服饰也成为伟大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有一次,南非华人议员张女士慕名来到这里,喜欢上了我的藏装,她想穿着这身藏装去参加议会。这样的大人物也喜欢我们藏服我开心又激动,要将藏服送给她,可是她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最后她执意买下了那套藏装。”罗茸卓玛言语中透着感动和自豪。
铜水缸和铜瓢
“还有人在我们这里收获了爱情。”罗茸卓玛娓娓讲述了烟台女孩儿小牟的故事。小牟喜爱藏文化,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玛吉阿米”认识了来自拉萨的罗布。为了爱情,她成为“玛吉阿米”的一员。后来,罗布成长为厨师长,小牟由服务员成长为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起初,小牟的奶奶听说孙女找了藏族小伙儿很担心。后来,小牟带着罗布回了家乡,看到眼前帅气的罗布,92岁的奶奶开心地笑了。
舒伯特女士是伯恩大学管理学博士。有一次受有关部门邀请来到云南、走进“玛吉阿米”,便深深地爱上了藏文化。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带着来自印度、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朋友们来“玛吉阿米”,她说要把“玛吉阿米”当作自己的家,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她,喜欢她。
后来,舒伯特又来到“玛吉阿米”,因为结识了这里一群来自雪域高原的善良、激情四射的人,她认为香格里拉一定也是一个像诗一样动人的地方,并表示想为香格里拉做一些事情,在迪庆州驻昆办有关领导的协助下与迪庆州政府取得联系。2005年岁末,在舒伯特的帮助下,来自德国国家银行的近3000万人民币的援助金被用于迪庆山区的人畜饮水工程。“可见,一种真实的、优秀的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最为神奇的沟通。”讲起这段历史,罗茸卓玛感慨不已。
获得“云南省餐饮名店”“昆明市名优产品”荣誉的“玛吉阿米”,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厅,她静静地在春城绽放,等待全国、全球各地各族兄弟姐妹的到来。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文/图(部分图片由“玛吉阿米”餐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