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猫和单身狗哪个更幸福,看了这几条就明白了
64 2024-11-10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回、达幹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锡伯等民族。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通常表现在居住、饮食、服饰、行旅、礼仪、节日、婚姻、丧弄、禁忌、信仰、祭祀、工艺、美术、娱乐、故事、传说、神话、歌谣、谚语、谜语、结社、游宴等社会生活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又经过世世代代的沿袭而流传下来的。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风俗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变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尤其社会制度的变革,对风俗习惯的变异有更大的影响。某些不利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影响群众心身健康的陈规陋俗,经过移风易俗,自然被淘汰。有的旧习俗经过演变而赋予某些新的内容,或更换某些新的形式,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继续保留下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地也有所不同。内蒙古东西部蒙古族习俗有差异,农区与牧区的婚礼形式不同,鄂尔多斯婚礼舞与布里亚特婚礼舞也不相同。总之,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一种反映。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民族特点相结合,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原则,主张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教育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尊重风俗习惯,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促进内蒙古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蒙古族的民俗。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
一、衣。
蒙古袍: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传统服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艳色的镶边。衣扣多用黑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类制成。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子: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毡靴3种。布靴用高级布料或大绒制作,靴头和靴筒上往往以金丝线绣花。图案新颖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皮靴通常用牛皮制作,有旧式和新式两种,旧式皮靴用涩面香牛皮制作,其样式古老,靴头粗笨,靴尖上翘,靴筒约1尺多高,筒口宽大,呈马蹄形,靴底较厚,为多层底,状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制作,俗称马靴。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俗称毡圪达。牧民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行走或骑马,只有穿上毡圪达,方可度过严寒。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牧区的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小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槽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配戴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钮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着鲜艳花朵,并缀有五颜六色的电光片儿,光泽闪闪。蒙古坎肩始于元代。《元史·后妃传》:“······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袢,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这种坎肩,初为世祖皇帝所服,后流行于民间。到明、清两代,逐渐成为普通蒙古妇女的一种服饰。
蒙古顾固冠: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语称孛黑塔,汉文史籍称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艳丽的首饰。能显示出妇女的身份贵贱和社会地位。这种高冠,一般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成长筒形,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黑鞑事略》:“故姑之制,用画(桦)木为骨蒙古族的服饰,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直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元亡后,这种首饰失传,1974年在自治区四子王旗发掘的元代蒙古贵族陵墓中,多有顾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艺水平。
二、食
苏台柴:蒙古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日常饮用的一种茶,也是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放入茶水中熬开,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在内蒙古地区的各族人民基本上已习惯于喝奶茶。
炒米:蒙古语称为蒙古勒巴达,称包勒圣巴达。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加工方法是将糜子筛选后,淘去沙土,放在大锅中,加适量的开水,用慢火焖至半熟出锅,经炒锅炒熟,再碾去皮,即为炒米。炒米香脆味美,可口耐饥,是蒙古族农牧民的传统食品。
乌如木:蒙古语,意为奶皮。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称图黑乌如木,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一种是将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结成一种薄奶皮,称宝勒森乌如木,即熟了的奶皮,是做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马奶酒:蒙古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牧区用马奶酿制前一种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将新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醇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历史悠久,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此前,耶律楚材曾写过《七律》赞马奶酒:“天马西来酿玉浆、革囊倾处酒微香,长沙莫吝西江水,文举休空北海觞。浅白痛思琼液冷,微甘醋爱蔗浆凉,茂陵要酒尘心渴,愿得朝朝赐我尝。”(《湛然居士文集》卷四)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子: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 而喜欢喝酸奶子,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蒙古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祗、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宴更加盛行、北京罗王府和内蒙古各盟旗王府都以全羊宴接待来宾。随着烹饪技术的改进蒙古族的服饰,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协日森豪尼: 蒙古语,意为烤全羊。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做法是将羊宰了后掏出内脏,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布呼利:蒙古语,意为手把肉。蒙古族人民经常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剁成若干块,放入锅内,加少量盐煮熟为止。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招待客人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菜肴。
协日陶斯:蒙古语,意为黄油。奶皮中提炼出来的食用油。主要是放在奶茶里喝,也可以烙饼。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夏日祛热,冬天防寒,还有治疗烫伤、止腹泻等功能。
胡乳达:蒙古语,意为奶豆腐。蒙古族人民爱吃的一种奶食品。有两种;一种是用酸牛奶加工而成的奶豆腐,称胡乳达,味道鲜美香甜,可以长期存放;另一种是将鲜奶熬开发酵后加工制成的奶豆腐,称别喜力格,味道酸甜。
三、住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账”,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罳,可以卷舒,前面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织成硬圈,迳有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账逐渐被蒙古包所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4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哈那、6个哈那、8个哈那、10个哈那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在草原上是罕见的。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上出现一顶12个哈那的蒙古包,包内总面积可达60多平方米,为自治区蒙古包之最。
四、行
勒勒车: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一般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千斤,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运行。既便于短途拉牛粪,拉水和柴草,又适于长途运输生活日用品或移牧时搬迁蒙古包。有时一个女牧民可驾驭六七辆,甚至数十辆牛拉勒勒车,一辆接一辆地联在一起,排成长队缓缓地运行,显示了牧区的特有风情。现在经过改进的勒勒车,使用胶皮铁轮,组装轴承,用马牵拉,车速和载重量都显著提高。
蒙古轿车:蒙古语称为哈木特儿戈,或称毛黑勒格儿戈,专门乘坐人员的车。在勒勒车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其构造是在勒勒车体上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棚周围包以羊毛毡,形成篷帐,使其遮阳光、挡风雨、防雪御寒。这种轿车主要用于外出探亲访友,接送亲人以及婚姻嫁娶等等,乘坐轿车的人,多半为女子,女子乘轿车,在《蒙古秘史》已有记载,现在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召河旅游点特设蒙古轿车,供国内外宾客乘坐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