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唐门:新生穿搭瞩目,穿黑胶袜就算了,连路人都换上了短裙
72 2024-12-23
引言:
服饰,是映射当下社会状态的一个直接体现。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各具特色的服饰,
从远古时期以动物毛皮为主,到秦汉时期裾袍襦裙,乃至于唐宋时期的襕衫长裙,每朝每代的服饰,都反映出各具时代特色的风格。
这其中,服饰的穿着和搭配,在每个朝代都有严格的规定,无论是为官或是为贾,亦或是平民,都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随意乱穿的结果非常严重。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特点大体拘谨、守成、俭约,在严格的制度下,官民士庶人等都要收到品级的限定和约束,不敢轻易逾越。这样就形成了明初“人遵画一之法”。
明代男子服饰(影视形象)
明代中叶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商品经济逐渐繁荣,同时官僚机构逐渐腐化,法制也日益松弛,服饰越礼犯份之事随机而生,社会风尚也为之一变。服饰方面由俭入奢,逐渐演变成追求怪诞、违禁的风尚。最终导致明代中期以后服饰风格的剧变,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社会形态的改变。
“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为服妖!”——班固《五行志》
1、流行时尚的变化,促进了消费的需求,从而形成“随时异制”
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明朝服饰图片,到了成化、弘治年间,明代的社会经济得以全面恢复和发展,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经济生产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同样的服饰风格,也逐渐突破明初那种恪守礼制、单调刻板的风格,逐渐呈现出趋新幕异的流行趋势,服装的款式、所用面料也出现了多变的风格。
松江府,是明代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更是纺织业和印染业的重要城镇。它在服饰界的地位,仅次于苏杭一代,各种新的款式和新的面料,均出自于此。可以说,相当于明代的巴黎也不为过。
明代服饰
成化年间,松江府的服饰风格最初崇尚宋锦,之后又喜好唐汉风格,其中还有部分魏晋时期的特点。而
男子服饰风格,从早年的样式演变成“胡服”,再到之后流行“阳明服”、“十八学士衣”、“二十四气衣”等;这仅是成化年间的服饰变化,又至隆庆、万历年间,又喜好道袍风格。
这种风格的变化,重点是人们追求求新求异、标新立异的着装心理。
“皆着道袍,或着阳明衣;其心好异,非好古也”
不仅仅是男子服饰,包括女子的发髻,在隆庆初年时,女子的发髻样式大多喜好梳成扁圆形状,隆庆中期,变成见尖顶形状,再之后又流行平梳,不留发髻,变化之快,可谓是日新月异。
明朝的服饰,在中期之前风格还较为简朴,整体呈现出拘谨的风貌。官员佩戴忠静冠,士子们配方巾。但在中期之后,日新月异。仅士大夫佩戴的方巾,就逐渐演变出
如汉巾、晋巾、唐巾、诸葛巾、纯阳巾、东坡巾等十余种类,又有别出心裁之人,在方巾上缀上玉洁子、玉花瓶等装饰之物。包括所穿之履(鞋子),之前大多为云履、素履,没有其他款式,后期出现了如方头履、短脸履、毬履罗汉履等多种款式,
颜色也从单一的色彩转变成红。紫、黄、绿,丰富多样。
明代服饰
服饰的变化,最能反应一个社会当下的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明朝中后期纺织业的发达,促使了服饰款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尤其是在嘉靖朝之后到万历朝之间,短短数十年的光景,服饰以及女子发式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现象都
反映了当时明朝的时尚创新以及变化之速,同时,在古代没有媒体的情况下,流行时尚文化的传播也是非常之快,在这些消费需求的背后,是明朝纺织业和印染业的发达体现,也是明朝民间社会思想逐渐解放的具体象征。
2、女戴男冠,男着女裙;男女混装的晚明
当新奇的款式和面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服饰史上的一大特征就会出现,那就是男女混装。
嘉靖末年,在苏杭一带,有一首民谣,对当时苏杭地区男女混装的情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这首民谣流传甚广:
“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桌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苏杭一带,在其他地方也都如此。如在安徽赤山,就有女戴男冠,男穿女裙等。又比如河南开封,女子将发髻晚起,穿宽松大袍;男子却喜好着短衣和修身裙,远远看去,与女子一般。这些都是男女混装的表现,而这种情形,说明那女服饰的混杂,在晚明时期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并且流行起来。
明代女子服饰
“余乡二三百里内,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且色染大类妇人;生员读书人家,尽为女人红紫之服,此乱象也;余每见惊心骇目;近日改得古诗一首: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明.李乐《见闻杂记》
明初,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朱元璋曾召集朝臣官员对庶民和百姓的衣服形制进行议定,规定了庶民和文武官员以及士子、生员之间,在衣服的长度、袖子以及袖口的宽度等诸多尺度。当时上行下效,但是
到了嘉靖年间,先前的定制却成了摆设,妇人所穿的衣服犹如文官,而男子所穿的衣服,更是五花八门,男女混装,是当下流行的趋势。
3、服装僭制、风气奢侈,是追求享乐的表现
明末时期,“服妖”的现象发展到极致,甚至出现了越制的现象。
在嘉靖之前,凡是有一定资产的富厚之家,大多谨遵礼法。饮食不过,居家不淫。但在嘉靖之后,就越发的肆无忌惮,服饰器具、宫室车马,无不以奢华为风尚,至于礼制,已经抛在脑后。这种越制的现象从嘉靖时期成为一个转折点,从尊礼守法转变成超越礼制。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从嘉靖之后,明朝的政治环境对比开国初期而言,日渐宽松并且走向松弛。而在这种松弛的政治环境下,上行下效,服装方面的越礼犯份就日益增多。比如
被人尊为人君象征的龙纹,在嘉靖末年已经成为吴地百姓的常服纹饰。还有如教司坊乐工,在明初只是一群供人使唤的下人,服饰上简洁规整,要求素色,尤其在头巾上,明初仅限佩戴青万字巾或绿头巾,而在嘉靖中期之后,却堂而皇之的效仿士大夫,在衣服上绘制瑞禽鸟兽,整体穿戴,竟与“朝臣无异”。
明代女子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如在吴江县,当地经济较为富饶,因此僭制的情况更为严重。如像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妻子,经常穿的是命服,这在之前只能是超听风朝廷封赏的诰命夫人方才能穿,如今却如同常服一般招摇过市;而富家之女就更为夸张,已经不满足与穿命服,而是在衣服上纹绣兽头之类,方才显示其与常人不一样。不仅仅是女性的服饰僭制,男性服饰也更为奢侈,“男饰皆瓦笼帽,衣履皆纶丝,且时改新样!”由此可见,各地的风气也逐渐奢侈起来。
明初时期,整体风尚和风气还是崇尚简朴,像村镇小民,一般都是居住在茅草屋,衣服也是“裙布荆钗”而已,而到了嘉靖中后期,整体风尚为之一变,奢侈僭制比比皆是,这背后并
不仅仅是在嘉靖时期才出现如此情况,严格来讲,是在英宗之后,随着明朝的政局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崇尚享乐,进而才造成这种情形的。
凤冠霞帔
4、以布为耻,以绸为贵;僭制无涯的潮流
在明初的关于服饰规制的制度中,要求普通百姓的妻女袍衫只能使用如黑、紫、桃花以及诸多浅淡颜色,而对于如红、青、黄等色禁止使用。但是到了万历朝之后,像江浙一带的小康之家,非大红绣衣不穿,而大户人家的婢女,则是非大红里衣不穿;民间不分贵贱、不分贤愚,都是带方巾、纹花绣,更有甚者,着黄装银顶,如果遇到需要参与的宴会等,那就更为夸张,原本是高官才能穿的大红蟒袍随处可见。
明朝的服饰定制,在洪武时期就有明确的规定,朱元璋严令全国遵守“画一之法”,起初尚能维持,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开始尊崇奢侈,对于规制,选择了无视,再加上朝廷对这方面期间宽松的管理,使人们开始群相蹈之。
像翡翠珠冠、凤冠霞帔等,原本是皇后、王妃才能穿的服饰,竟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由此可见,平民服饰流行时尚的变化,已经到了“僭制无涯”的程度,
不仅仅是富裕人家如此,穷苦人家也被迫卷入这个潮流,不论是贫贱富贵,还是在乡在城,男子皆是轻裘明朝服饰图片,女子皆是锦绣,越贵的衣物,争相购买者越多。
明代皇后服饰示意图
不仅如此,像屠夫、商贾以及倡优这等下层人士都在衣物上竞相效仿。若是穿个布衣外出,就会被人耻笑若是有人坚持穿着布衣,那么就会被邻里
是为
怪物一般,可见这种攀比之风和奢侈之风,已经深深的进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对明太祖朱元璋曾指定的服饰规制,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结语: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