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穿短裤在室外活动引质疑 园方:做“空气浴”
120 2024-12-23
在如今社交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某个漂亮姐妹或帅气小伙因为精致的穿搭而频上热搜,这些时尚达人们也不断引领着下一个季度的流行。
如果我们回到唐代,那些英俊潇洒的小伙和漂亮大方的姑娘如何穿衣打扮呢?而《长安十二时辰》中众多人物的精致穿搭有讲究么?别急,今天就让我们来跟着这些来自唐朝的时尚icon学习如何穿搭吧。
01
唐代职官制度
在说男孩子们的服装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唐代职官制度,不要小瞧这一步,这可跟男孩子们可以选择的服装颜色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唐朝国家一统,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时,封建统治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职官制度。
唐代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三省六部”,大体上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只是一种地位很高(正一品)的虚衔唐代服饰,一般无无实际执掌,不常设。“三省六部”才是实权机构。
1
中书省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置中书令二人,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
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知制诰”,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舍人六人分押尚书省六部,并辅佐宰相判案。
2
门下省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三品(代宗升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
3
尚书省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
4
六部职责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六部尚书分掌全国政务,从隋朝以来即成定型。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简单来说,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三省六部制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产物。决策、议政、行政分属三省,总于皇帝,适应了专制君主强化独裁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有集思广益、出令审慎,提高行政效率的进步作用。
除三省六部外,中央司法、行政等部门,还有御史台、大理、宗正、太仆等九寺,国学、少府、将作、军器等五监。
02
俊朗潮男的穿搭指南
隋唐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等级设置共有九个不同品级,并以法律的形式作了规定。而随着官员品级的制度化,不同品级的官员在服装颜色、礼仪等方面的规定也相应制度化。隋唐时期的服装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个部分,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员服饰制度体系,单就男装来说,服饰相对女装较为单一,但服色却被赋予很多讲究。
1
袍服
袍服是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愿意穿的一种衣服,也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大部分角色所穿的服饰。这种服装创始于北周时期,是一种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的服饰,深受北方民族服饰的影响,后在袍服下部施一道横襕,名叫襕衫。文官衣长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襕衫因紧身而狭,需缺胯开衩或穿大口裤以便行动。缺胯袍衫就是在袍、衫下开衩,为士人、庶民等劳动者所服。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章怀太子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根据《唐音癸签》的记载:“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贞观四年(630年)和上元元年(674年)两次下诏颁布服色并佩饰的规定,第二次更为详细,即:“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服深青,鍮(tōu)石带九銙;九品服浅青,鍮石带九銙;庶人服黄,铜铁带七銙”。【小编温馨提示:此处颜色仅做示意,可能与文物存在色差】
每次提到“何监”、“右相”就会有一片紫色弹幕飘过
我们观众的弹幕用色也很有水准呀!
作为三品大员的何监服紫
彩绘釉陶男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袍服是没有口袋的,如果想携带一些随身用品可怎么办呢?这时腰带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腰带上可以镶缀带銙以做装饰,有的带銙上还可穿孔或附环,或者悬挂小的蹀(dié)躞(xiè)带,一些日用品就可以方便的挂在腰带上。
就像这样
(还是唐朝的好看啊)
而根据官员品级不同,腰带上镶缀的带銙材质也有不同,就像前文中写的那样。
仔细看 何监的腰带装饰为金玉质地
大家还记得葛老口中的何家村吗?“世上最美的东西”,这批消失的大唐遗宝(详情)可不仅仅只有精美绝伦的金银器哦,还有温润华美的玉器、玛瑙……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展厅就展示了十幅玉带銙,由带扣、带跨、带鞓和铊尾组成。带扣和铊尾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皮带扣和皮带尾部的装饰,鞓是指皮质的腰带。带銙也称为带板,镶缀在鞓上,形状有方形、半圆形等。唐朝舆服制度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使用13銙以上的金玉腰带,所以大家可以展开自己的脑洞,何家村窖藏主人收集了这么多幅玉带,我们便可想象他的身份在当时的尊贵程度。
大唐遗宝 玉带銙
2
幞头
除了圆领袍服之外,唐朝男子出镜率最高、最百搭的一件时尚单品就是——幞(fú)头。
长安的男子都会头戴幞头,这也成为了剧中追击狼卫的重要线索。
小编的碎碎念:为什么张小敬不戴幞头?因为在拜火教仪式那集不小心掉装备了呀!
幞头初期是以一幅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在幞头之下加巾子,以桐木、丝葛、藤草、皮革等制成,犹如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头外形。中唐以后,逐渐形成定型帽子。
三彩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幞头名称依其演变式样而定,贞观时顶上低平称“平头小样”,高宗和武则天时加高顶部分并分成两瓣,称“武家诸王样”,“英王踣(bó)样”,玄宗时顶部圆大,俯向前额称“开元内样”,皆为柔软纱罗,临时缠裹。
从左至右:英王踣样 开元内样 平头小样
幞头的前后样式
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后渐渐变短,弯曲朝上插入脑后结内,皆谓之软脚幞头。中唐以后的幞头之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翘(就像知了的翅膀),中间似有丝弦,以令其有弹性,谓之硬脚。
三彩男装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3
裤褶&裲裆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饰。《释名》解释裤为“纨也,两股各跨别也”,以区别于两腿穿在一处的裙或袍。褶,按《急就篇》记载:“褶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这种服饰最早应用在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中,后来对汉族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释名·释衣服》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记载:“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在一些陶俑壁画等文物中,裲裆的形式为无领无袖,像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一直沿用至今,叫马甲、背心或者坎肩。
彩绘釉陶贴金文吏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穿戴整齐的唐朝小哥哥还是非常英武帅气的!
03
百变潮女的穿搭指南
唐代开放繁荣,服饰多样丰富、大胆新奇,也会涌现一批有创意的“时尚博主”,敢穿会穿引领时尚。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农历三月三日这天是古代的上巳节,在这天,宫中贵妇都会身着华服、精心装扮,在曲江游春。这便是受到万众瞩目的最新季的主流时装发布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别说漂亮自信的唐朝姑娘。她们的服饰华美秀丽、富于变化,更有你想象不到的大胆穿着。
1
襦裙
在南北朝时期,襦与裙已经成为妇女衣装的两大主要部件,到唐代发展成衫、裙、帔(pèi)三种构件,唐朝女性喜欢上身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的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裙色多变,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襦的领口也常常富于变化,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等,盛唐时还常见袒领,着装非常之大胆。唐代的女上衣一般比较短,衣身与袖子比较窄,显得紧贴身体,俏丽多姿。
而且唐朝女子着装大胆是有诗为证的:
逢邻女
周濆
日高邻女笑相逢
慢束罗裙半露胸
莫向秋池照绿水
参差羞杀白芙蓉
可见当时的女孩子自信大方,优雅美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那样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里,女孩子们从来不吝啬展示自己的美丽。
永泰公主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2
帔帛
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各国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唐人也会在传统服饰中加入各种外来元素。这种创新,如同现在的各大品牌联名。
帔帛是唐代服装中新出现的成分。在隋代以前的中原服装资料中还是很少见到这种服饰,但它也不是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服装样式。
有学者指出,与中国当时相邻的各国民族服装中,只有波斯与波斯附近的一些小国使用帔帛。在欧美以及伊朗等地博物馆中收藏的萨珊波斯金银器图案中可以看到披着帔帛的波斯女子形象;或者这种风俗来自更遥远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又或者帔帛是伴随着佛教东渐而进入中原的。
三彩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3
半臂
半臂类似于今天的短袖,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半臂。在唐朝姑娘的衣橱中也少不了一件这样的时尚单品。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三彩梳妆女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胡服女骑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4
胡服
唐朝女性大胆追求时髦,兴起穿胡服的热潮,胡服的流行给华夏衣冠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这时的胡服主要是翻领、对襟、窄袖的直筒长袍,或者圆领的窄袖长衫,下身穿长裤,足蹬靴鞋,腰束革带。腰带上还可以挂佩刀、砺石、针筒、火石袋等日用工具,这种穿着也受到了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胡服的裁剪式样上没有明显的男女区别,相比之下,女装的颜色、花饰会多一些。
房龄大长公主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5
女着男装
“YSL”在1966年设计出第一套“吸烟装”,大胆开创了女装中性风。而“女扮男装”却是我们在大唐时期就已经玩转的时尚呀!
“男女有别”,是传统礼教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唐朝妹子却敢大胆的穿着男装,这可以看作是女子地位有所提高,礼教的束缚有所减弱的结果,更是当时社会审美意识超前的体现。
隋唐时期,男女都可穿着圆领袍服或翻领长袍,男女的服装式样上没有大的区别,如果这种装束的女子再戴上幞头,就与男子装扮完全一样了。
李爽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男装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6
帷帽
唐代以前的文物中,很少见到女子戴帽子的情况,而在唐代女性欣赏胡服、争穿胡服的日子里,女子戴帽子的现象很多。
彩绘胡服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唐高宗时期,还流行一种只遮掩面部的帷帽。帷帽的主体是一种叫做席帽的凉帽,用竹篾、芦苇等编织而成。它有一圈宽宽的帽檐,在帽檐外加缀上一圈薄薄的纱网,长度与脖颈相齐,这就成了帷帽。帷帽+纱网的组合在外出行走时防日晒、挡尘土、遮蔽风雨都是极佳的搭配。
大唐是主流时装设计大咖们的聚集地,帷帽的设计可以说是兼具时尚性、美观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最潮单品!
彩绘帷帽女骑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果然,还是女孩子们的衣服样式更多一些~
最让小编感到惊喜的是,大唐长安上元演唱会首席主唱许鹤子的豪华演出套装,全套取自陕历博双环髻舞女俑哦~
万人看演唱会现场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彩绘双环髻女舞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04
精明将领的穿搭指南
军事服装在秦汉之际已经成熟,经魏晋南北朝连年战火的熔炼,至唐代更加完备。
比如铠甲。《唐六典》这样记载:“甲之制十有三,一日明光甲,二日光要甲,三日细鳞甲,四日山文甲,五日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日皂绢甲,八日布背甲,九日步兵甲,十日皮甲,十有一日木甲,十有二日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从历史留存军服形象来看,其中明光甲最具艺术特色。这种铠甲在前胸乳部各安一个圆护,有些在腹部再加一个较大的圆护,甲片叠压,光泽耀人,确实可以振军威,鼓士气。
武士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朝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受到了诸多因素影响。唐代丝织品产量、质量的不断提升,丝织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唐代服饰的多姿多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各民族人民广泛友好的交往,整个社会对各国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在服饰上所呈现出来的景象唐代服饰,就是变幻出无数引领时代潮流的新颖服饰。
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各种鲜艳的色彩交相辉映,织就了一派衣冠锦绣的大唐盛景。
大唐的国际地位,使我们形成了真正引领国际时尚的“唐潮”和国潮!在当今人们追逐世界潮流文化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去回顾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让历史与潮流结合,让经典在时尚中绽放!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今天的我们,除了去细细研究这些华丽多变的服饰,更要学习的是唐人的文化自信,博采众长,为我们的新时代赋予一抹独特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