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闲置衣物重新焕发光彩 诸暨辣妈DIY改造“冷宫”服饰
187 2024-12-23
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自己的仪容仪表尤为重视,尤其女性。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美容美妆那是层出不穷。不过,在古代可没有现在的科技,她们如何化妆美妆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化妆的起源,这就得从原始社会说起了,在原始遗址中古代花钿妆容,考古学家发现用兽牙、贝壳及小石头等串成的串珠,这说明人们已经懂得饰物来装饰自己了。
先秦时期《诗经·伯兮》中曾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自从丈夫东行出征后·,妻子在家就不再梳妆打扮自己,而是任由头发生长的像干草一样,蓬松乱如麻,即使有膏脂等美发、护发用品,也不用。“膏沐”即是妇女用润发用的油脂,类似于护发现在的护发之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先秦古人就懂得从自然物中提取油脂来护发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容化妆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曾记载过胭脂的制作方法:
“预烧落藜,藜翟及蒿作灰。以汤淋取清汁,初汁纯厚大酽,即杀花,不中用,唯可洗衣。取第三者淋者,用以揉花和使好色也,揉花……布绞取渖,以和花汁……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落藜又称灰条,为一种植物,“杀花”即杀花法,一般先将花捣烂,然后过水洗净,用布袋绞去部分黄色素,之后再用酸浆淘洗,反复多遍,使黄色素分解淘尽,取红色素染红.从采擷相应的植物,将其烧成草木灰,后再取红花,用酸浆水、草木灰等进行“杀花”处理,最终使褪下的红色被保留下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胭脂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且工艺精细。
唐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等到了空前的发展。唐妆得以盛行,“唐妆”顾名思义就是唐朝时期女性的妆容。唐妆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唐朝是我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女性自我表现的意识很强,所以女性不断创新妆饰,从而形成了具有唐朝特色的妆饰文化。妆面大气、 艳丽,线条丰富。唐朝美人脸型丰满,底妆稍白,眉毛上扬、眼线夸张古代花钿妆容,略显霸气。唇部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双颊微染,妩媚动人,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唐代的妆容盛极一时,对周围国家,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极为深刻,对现代妆容也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女性的妆容面饰丰富多彩、精巧梦幻。无论是精致的花钿还是娇艳的红唇,无论是略显霸气的眉饰还是大面积的面靥,都极具个性美,成为中国由古至今妆容史上的瑰宝,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妆容的形成鲜明地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趣味,也就是说,唐妆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
1. 外来文化的影响
美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单一的。唐朝政治开明,思想自由,国力强大。西京长安是当时最大的都市,繁荣的经济、政治、文化吸引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唐朝重视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外来文化的机会。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这些外来商人把自己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带到中原,并与唐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唐人的审美观念里逐渐融入了外来文化观念,而唐妆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融合性,再加上唐朝人对新奇东西的向往和青睐,使唐朝女性的妆容有了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2. 宗教观念的影响
唐朝史学大师傅乐成曾经说:“对唐人的生活和思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和胡俗。”唐朝时期虽然立道教为国教,但并没有影响其他宗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在长安城中,除了衙署和皇宫外,市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寺庙多、旅社多、宴会场所多。市井中宗教场所林立,其中最多的当属佛教,约120所。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提供给人们信仰,也是男性与女性进行社交的重要公共场所。这些宗教场所常常利用讲读、说唱的方式宣传教义,对长安民众进行宗教精神的洗礼与熏陶,开导男女弟子世间无常苦之理,深受民众的欢迎。唐朝女子受佛教的影响,创造了“佛妆”,佛妆使用金粉涂额或者在额头粘贴金色剪纸。后来,随着西亚美术的传入,中国的传统纹样中加入了莲花等佛教图案,并在吸收与借鉴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原特色的装饰纹样,这些纹样直接反映在了女子额头的花钿上。
花钿
3. 妇女地位的提升
历代王朝中,女性受限制最少、社会最开化的朝代当属唐朝。唐朝国力强盛,属于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人们不再只顾生计,而是开始享受并追求美好生活。此时, 女性为了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待遇,开始了权利的争夺,后来女性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女子开始与男子一样, 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担任各种政治官职,女性地位空前高涨。例如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等,她们十分注重梳妆打扮,更是创造出了一些适合女性出游活动、为武为官的妆发。后来,为了充分体现她们的思想自由,掩盖性别上的弱势,女着男装出现,让她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有穿着男装的女子,虽少了一些柔美,却多了一些飒爽。此时,传统的女性妆容已经不符合当时女子的审美了,于是她们便创造出了更具男性特征的妆容,此时的妆容不再以艳丽浓淡为主,而是比较清秀,也更贴近生活。所以,唐朝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就推动了女子妆饰文化的发展。
4.男性审美观念的改变
自父系社会开始,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一直盛行,唐朝女性的地位虽得到了提升,但当时还是一个男性当权的社会。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女性需要男性的保护与庇佑,所以女性在妆饰上需求得男性的欢心和认同,以至于男性的审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社会的审美标准。为了迎合当时男性的审美,唐朝女子竞相妆饰,不断地创新妆发,具体表现在唇饰、眉饰、花钿上。女子把脸涂成红褐色,嘴唇上再染上黑色唇脂,看起来就像啼哭的样子, 有一种病态美,女子的这种妆容被称为“时世妆”,能够让男性看了产生怜爱的感觉。男性对于女性妆容的审美 视角和挑剔开启了女性对妆容的创造力和感悟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唐朝的审美观念创造了条件。
时世妆
唐妆特点
唐朝初期,百废待兴,统治者实行民族多元化的政策,也导致女子的妆饰有多元化的民族特色,显示出初唐时期国家的勃勃生机。初唐女子以肥为美,双颊微胖圆润、丰满,面颊大面积涂抹胭脂,唇形红润、丰满,涂抹唇形的妆饰材料称为“唇脂”,使用朱砂制成,以大红色为主。锥形花钿成为流行元素。在唐朝初期,盛行柳叶眉, 在比较圆润的脸上显得格外精致,长安二年,眉形开始上扬散开,后逐渐演变成为倒八字眉、阔眉。贞观年间,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中就可以清楚看出初唐女子体态丰满、脸颊微圆,女子的眉毛并不是弯弯的柳叶眉,而是阔眉,很长、很浓,也可以看出初唐女子性格豪迈。
盛唐时期,唐朝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国家的朝拜,这也侧面影响着当时女子的审美观念。盛唐时期女子的妆容十分浓烈艳丽,底妆白色, 胭脂涂抹整个面部。涂小巧红唇,此时的唇脂已经得到了改进,在朱砂等材料中加入了动物的脂膏,使唇脂涂起来更为顺滑,又增添了色彩的光泽。盛唐时期的花钿种类丰富,弯月形、梅花形等并存。面靥也不拘于黄豆大小, 而是创作出了更多的形状,如钱币形、杏核形等。眉形的特点则是长、细、淡,如远山眉、峨眉、青黛眉等。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上阳人》中曾用“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来形容当时女子的眉饰。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纵情声色,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佛教盛行,腐朽的政治统治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国力骤减,由此衰败。受政治影响,中唐时期女子妆容红粉减少,面涂大面积黄粉,许多女子争相模仿佛教人物,有的用金色的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粘在额头上,有的则在额头中间涂上大面积黄色以祈求佛祖庇佑。红色是当时人们认为最吉利也最喜庆的颜色,因此当时的花钿也以红色、金黄色最为流行。眉形则还是以八字眉、蛾翅眉为主,并且和乌唇、椎髻构成了“元和时世妆”,也称胡妆。
晚唐时期国家政治腐朽、经济衰退,民族衰亡,此时女子的审美观念有了极大变化,妆容也随之改变,女子脂粉涂面,双颊微染,一时有以悲为美、以怪为美、以病态为美的风尚。眉饰没有较大改变,而是继承了之前的阔眉特点,并伴随八字眉、蛾翅眉。唇脂的颜色也不断创新, 不仅有大红色、深红色,还有浅绛色和黑色,甚至还出现了供男士使用的唇脂,其作用只要是为了防止冬季天气干燥出现唇裂,此时唇脂的用途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美妆之术
唐朝女子创造了独特、娇娆的唐风妆容,让唐朝的女性形象在历代的粉黛中光彩耀眼,并且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唐妆风貌。这些用于面部的符号主要是唇饰、眉饰、额饰等。其中,不同时期面妆符号色彩、图案不同,根据唐朝女子的面部结构特点概括其化妆步骤,主要是先敷粉、涂胭脂,然后画眉黛粘花钿,然后点面靥、画斜红,最后染额黄、涂唇部。
敷粉、抹胭脂
常言道“一百遮百丑”,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多以面白润泽呈现,因此 有“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等诗句的赞美,“玉 色”“玉颜”“玉面”用以形容唐代女子的貌白肤色。唐代化妆所用妆粉类型多样,主要有米粉和铅粉,颜师古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敷)面。取光洁也。”其中, 铅粉的使用历史较为久远,《齐民要术》文: “傅(敷)面英粉,渍粉为之也。又红染之为红粉。烧铅为粉,始自夏桀也。”
唐代敷粉施朱推进了人物画对女性面色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技巧,女子在脸上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妆粉名为素粉妆,在脸上涂抹厚厚的白粉叫“白妆”,唐代流行的白妆源于杨玉环的白妆黑眉。白居易以“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表现对“白妆” 的称赞。唐代追求额头开明、鼻若悬丹的手法,称为“三白法”,“三白法”的应用在内蒙古黑水城出土、描绘西夏时期的唐卡中已有呈现。
唐代仕女妆容多脂粉并用,或脂与粉混合使用,或先以铅粉涂之,再以胭脂施于两颊,即“桃花妆”。唐代女性妆容受胡族影响较大,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壁画中的胡族女子,其妆容即为“桃花妆”, 胭脂在面部占据较大面积。唐代宇文氏在《妆台记》中描述:“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醉晕妆’; 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 为‘飞霞妆’。”其中“醉晕妆”也称为“晕红妆”“醉妆”。“飞霞妆”在胭脂的基础上,再薄施朱粉或白粉,呈现淡粉状态,因此也称为“晚霞妆”,如张萱《捣练图》中的仕女形象。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面靥”,用丹脂或墨在脸颊两侧各点缀一点。“靥”多用朱红色,亦有用金色赋之的,称为“黄星靥”。 初唐时期,“面靥”的形状为豆状圆点,盛唐之后,形状有所扩大,形似杏核的“杏点” 或似弯月、花卉的形状,其中“杏点”较为流行。温庭筠诗中“绣衫遮笑靥”,用以形容“面靥”,但是此妆容在唐代绘画中则比较少见。 《开元天宝遗事》中曾描述杨贵妃的妆容:“每至夏日,常衣轻绢,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 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花红也。”句中描述杨贵妃在以手帕拭脸之后,帕上着有脂粉,可见脂粉之厚。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妆容,相较于 《簪花仕女图》则更为轻淡,诗人杜甫在诗中对淡妆赞扬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前一句是写虢国夫人崇尚浅淡妆容,认为浓厚的脂粉遮掩了其美貌, “淡扫蛾眉朝至尊”则是形容当时虢国夫人对眉毛一种处理方式。
画黛眉
关于唐代仕女妆中眉毛画法,唐代诗人元稹《有所教》诗中有:“莫画长眉画短眉, 斜红伤竖莫伤垂。”初唐时期,女性画长眉, 有“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之说。盛唐时期,眉毛常被剃去,然后用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颜料画眉,称作“黛眉”, 在《楚辞·大招》中形容“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已出现画眉用的青黑颜料。盛唐、 中唐时期,仕女眉毛的共同点在于眉头偏重, 由重及浅,不同之处在于眉尾出现不同风格, 如《捣练图》仕女妆容所绘之眉微弯细长, 眉尾向下,称之“长眉”,亦称为“蛾眉”。
唐中后期,流行比长眉略粗的柳叶眉、 却月眉、八字眉,其中“八字眉”流行于汉代, 至唐代最后发展为粗阔浓重的蛾眉。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中对眉的描绘出现了不同形状,一种开额去眉,在额头中间补画眉形,眉形短阔,称为“阔眉”。另一种眉形似两座小山,温庭筠言:“黛眉山两点”,即是形容此种“小山眉”。 画眉用的颜色主要有“青、黛、绿、紫、蓝” 五彩之分,因此还有“黄眉” “翠眉”之称, 其中产于波斯的螺子黛最为流行。唐代诗人朱庆馀诗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体现了当时女性对眉毛的重视。 李白也曾在诗中云:“眉语两目笑。” 唐代仕女的妆容在眉间常以花钿进行装饰,花钿主要以红、黄、绿三色为主,仕女眉间的花钿或直接用染料点染,或以金箔、 云母片、螺钿片等为材质,剪成花的形状贴于额头,这种贴花钿的妆容被称为“花钿妆”, 唐代女性妆容对“花钿”的应用较为广泛。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云“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以及温庭筠词中描述“眉间翠钿深”,皆是形容“花钿”在妆容中的应用。
簪花仕女图部分
涂唇脂
唇部虽然占面部面积不大,但在进行面部装饰的时候,唇部装饰的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我国古代女子很早便重视唇部的装饰了。所谓唇饰,就是将厚厚的唇脂涂在嘴唇上,唇脂的覆盖力很强,可以改变唇形,可以把嘴巴大的画小,也可以把嘴巴厚的画薄。唐朝女性的唇饰十分丰富,唇饰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密切的联系。
宇文氏在《妆台记》中记载唐代流行的唇妆有十几种,如“胭脂晕品”“石榴娇”“圣檀心”等,皆是在形容女性唇妆。 “点唇”之法在唐代盛行,用胭脂或口脂涂于嘴唇中间,在视觉上给人以圆润娇小之美, 《捣练图》中仕女多画“樱桃唇”。唐代仕女妆容中一般以红色的“朱唇”为主,但在元和年间之后,兴起“时世妆”,以乌膏涂口唇。! 白居易曾在《时世妆》诗中言:“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 妆成尽似含悲啼。”“时世妆”在当时也被称为“泪妆”,诗句中的“唇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都道出了唐代“时世妆”的特点,该妆容一改盛中唐时期的富贵妍媸之美。关于“去朱施墨”的妆容,《金石文玩书画》中载有:“又云余家有墨妆,图不知所出,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粉黛,自非宫人者,黄眉墨妆方知所出。”墨妆在后周成为统治者所提倡的化妆样式。在绘画中,以“墨”为妆的遗民画家龚开在绘画中表现得最为成熟。
美容之术
古人常用“肤如凝脂”、“艳若桃李”、“如花似玉”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从其中我们大致也能窥视到古人对美的审视,不少与动植物的某些特征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古人常用面脂来洗脸搽脸。会选用白芷、桃仁、猪胰脏等动植物药材,切细磨细,加入猪油等进行浸泡熬煮,然后再加入麝香、甘松香等作为“调料”,混合搅拌均匀,做成面脂膏状物。之后,每天早晚洗脸后将其涂抹在脸上,用以滋润肌肤,使面色红润有光泽,以防肌肤皲裂。
除了面脂,美容方法也有其他方法,古代的条件虽然比不上现代,也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说法。为了防止头发能够保持清爽、干净、芳香,古人想到了许多办法,如用皂角洗头,用淄蓖麻子油护发。为了防止脱发,用胡桃、白芷、侧柏叶、玉山果等泡水洗头。
都知道珍珠有美容的作用,《草本纲目》记载:“珍珠味咸干寒无毒,镇心点目……涂手足,去皮逆胪”,意思就是用珍珠粉涂于手足上,可以起到去死皮,润肤的效果。
还有澡豆加中药,澡豆主要是由豌豆、大豆、小豆等磨成粉,配各种药物制成。澡豆常用于洗涤粉剂,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沐浴,也可以用来洗衣服。孙思邈《千金翼方》中“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说的正是如此。不过最初澡豆不是谁都能用,仅限于达官贵族,唐朝之后澡豆才逐渐普及。
珍珠加香粉,有记载称,慈禧常用珍珠来美容养颜,如服用少量珍珠粉,制香粉时参入一些珍珠粉,以此来敷脸、涂脸。
除了慈禧极具代表外,还有一位就是武则天了,她同样是一位美容达人。武则天天生丽质、美丽动人,深受唐太宗垂暮喜爱,有“武媚娘”之称,《新唐书》有言:“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衷”。武则天常用一种名叫“神仙玉女粉”的美容御药来养颜。这个秘方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每年清明节过后1-2个月,采集上好的益母草,将其阴干后研制成细末状。之后将其和面粉、水等按一定比例来调和,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用特制的炉灶将其烤干、烘干。之后,再将其研磨成细粉,加入少量的滑石粉调匀。用于洗脸、擦脸,可以使皮肤变得光滑、洁净、细腻有光泽。这也是即便到了耄耋之年,武则天的容貌依旧不减当年。#古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