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骑车,才能让你看起来很“高级”?
164 2024-12-23
12月9日,广州市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当天发布了《关于中大纺织商圈有序复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中大纺织商圈
12月12日有序复市
通知称,经研究,中大纺织商圈自2022年12月12日起有序复市,海珠区科工商信局请各市场确保在复市前完成对全部场所进行一次清洁卫生和全面消毒,全面完成一次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安全有序复市。
“希望商圈各市场以复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复工复产和产业升级,共同擦亮‘中国纺织时尚名城’称号”,通知中对商圈市场做出鼓励。
多个商户开始招工备货
9 日下午,记者向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求证得知,上述通知属实。通知中还提到,“请各市场确保在复市前完成对全部场所进行一次清洁卫生和全面消毒,全面完成一次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安全有序复市。希望商圈各市场以复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复工复产和产业升级,共同擦亮‘中国纺织时尚名城’称号。”
海珠区不少纺织业商户收到了上述通知后,开始为复工复市作准备,积极招工、备货。
纺织商户积极备货
9 日下午,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不少制衣厂老板拿着样衣在街头招工。一名老板称,很多工人此前已经返乡回家了,留下来的工人每天两班倒还不够,所以还要继续招工。一名住在龙潭村的制衣工徘徊在几个老板面前询问工价,他说:“事实证明,等待的结果是好的,终于迎来了复工复市,又可以干活了,赚点钱过年!”
不少装载布料的车辆在瑞宝村穿行
在海珠区瑞宝村,9日下午,不少装载布料的电动自行车和汽车在村内穿行,村口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家制衣厂老板表示,现在还在赶之前的订单,希望在过年前把订单完成。
广州服装店主三年守业
在这个冬日看见春天
“唐老板,好久不见,今天准备拿多少件?”结束封控,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再度热闹起来,各家商铺忙着上新、发货,店主们满怀对未来的期待。
12月7日,“新十条”正式出台,优化防控措施逐一落地。与不少行业一样,在这个冬天,服装业也迎来了春的消息。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北门口,工作人员把打包好的货物送往快递接收点
过去三年,服装批发行业遭遇客流锐减、原料涨价、发货延迟等种种窘境。在广州,这个曾经火爆的产业面临何去何从的难题,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间,多少服装从业者一度感受到凛冬冽风。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服装批发市场,白马也在风雨中经受考验。来去之间,有些商户始终坚持进口女装冬天,在不确定中保住一方店铺,直至今天。他们是如何抵御冲击?如何在危机中寻路?近日,记者走进白马服装市场,倾听他们守业三年的心路历程。
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内,工作人员与客户线上确认服饰款式
“拒绝守株待兔”
临近傍晚6时,白马服装市场提醒关门的广播响起,姚洁伟和员工还在整理最后一批衣服。他所经营的这家原创女装集合店里,挂着最新款羽绒服、大衣,并按照颜色做了分区。“坚持开店,总会等到客人来。”疫情以来,尽管生意难做,但他一直没有退租关店。
在姚洁伟看来,实体店铺是根基,无论多困难,也不能舍弃。创业之初,他就是从一个十平方米的小档口起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再满足于销售,而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于是,他尝试着独立设计年轻女装,逐步建立完整的生产链条。2019年,姚洁伟租下小档口对面的两个铺位并打通,升级为150平方米的店面。
顾客在挑选心仪的服饰
“版图”扩大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姚洁伟记得,那时,新店的生意特别旺,“人多得挤不动,我还让爸妈来帮忙。”然而,孰料,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由于疫情防控,大家出门少了,市场内客流量同比降了三四成。
工作人员在写订单信息
工作人员在进行服饰吊牌标签登记
客人不到店里,衣服怎么卖出去?此前,电商兴起时,姚洁伟处于观望状态。“当时团队小,精力也不够,还是想专注做好实体店。”疫情席卷全国,线上销售成为服装批发商的新出路,他只能硬着头皮干。
一开始,姚洁伟专注于熟客,每天通过微信给他们发图片、视频,在线选购下单。“以前客人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主动去找客人。”接着,他试水直播,寻找新客源。搭配好款式、模特上身试穿,买家不满意还可以退货,姚洁伟摸索着步入全新的销售场景。
每周三次直播,慢慢地,人气有了明显增长,销售额也水涨船高。最高的一场,仅四个小时销售额就突破十万。“疫情前,也很少有这么高的销量”。
复工后货物量较大
门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订单并打包服饰
尝到甜头的姚洁伟,坚定了发展线上渠道的决心。今年9月,他又在新平台开设账号,闯入不同赛道寻找商机。疫情之下,各种变化突如其来,姚洁伟步子不敢迈得太大。但是,他也拒绝守株待兔,“原地踏步很容易被淘汰,可以小碎步前进。”正是靠着这种稳中求进的心态,他带着20多人的团队坚持了整整三年。
最近,挺过一轮最严峻复杂的疫情,白马服装市场恢复营业,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交地铁取消查验健康码、跨区域出行无需再“落地检”……一个个消息,让姚洁伟看到更明朗的转机。出行没有顾虑,他相信采购商总有一天会回到店里。
“这是个过程,需要等待,我做好了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姚洁伟发现,线上线下并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反而可以相辅相成。接下来,他计划把线上积累的客户引流到线下,持续壮大店铺。
在这位34岁的姚老板眼里,最艰难的时刻已然过去。最初发家的小档口,他未曾放弃;自家出品的衣服,如今的他有信心能卖得更远。
门店货物已打包好,整齐摆放在店内等待收揽“小企业家的生存方式”
不同于姚洁伟疫情后才“触网”,早在2009年,谢亚兰就带着品牌入驻天猫商城。从那时起,她的服装品牌“两只脚走路”,对内守住门店,对外全网揽客。疫情发生后,九成收入来自线上,保住了200多位工人的饭碗。
画设计图、制作新款、联络物流……“双十二”购物节将至,这些天,谢亚兰正带着员工全力备战,以期把错过的“双十一”抢回来。一个月前,就在“双十一”开启的关键时刻进口女装冬天,白云区出现病例,工厂被临时封控。机器停摆、主播居家隔离、店铺关门,谢亚兰无可奈何:“大活动来了,却只能看着其他人狂欢”。
工作人员在直播卖货
类似的无奈,这三年谢亚兰时常遇到。有人劝她别干了,毕竟快60岁的人,没必要那么拼。“我从没想过放弃。”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她主动调整预期:过去是追求高利润,现在只要不亏本就是赢家。谢亚兰称之为“小企业家的生存方式”。
“更何况,这样结束太没责任感。”从1988年下海经商,谢亚兰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几十载,不仅有厂里的员工,还有众多上下游客户。她明白,自己甩手不干,影响的不止是一两个人,更是成百上千的相关主体及其家庭。
店家在打包被订购的衣服
工作人员把打包好的货物送往快递接收点
而且,干了一辈子,最后却草草收场,天生要强的谢亚兰不甘心。疫情以来,她反而斗志满满,不断尝试新事物:直播、自媒体、短视频,等等。“所有事情都是我做主力,带着小年轻干”。
在白马服装市场二楼,谢亚兰租下一间店铺,专门作为直播间。她不请运营公司,自己做模特出镜,还手把手教店员转型做主播。每天连播四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不超过三天,雷打不动的直播已经持续两年。凭借多方发力,店铺维持疫情前七成的销售额,稳住了底盘。
门店的主播在直播带货
谢亚兰主营高端晚礼服,面料从韩国进口。看到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除了松一口气,她还期待着早日出国考察,去欧洲各大时装周,跟同行面对面交流。尽管现代科技足够先进,作为老服装人的她还是更喜欢手摸到面料的真实感。
疫情三年,服装行业经历了洗牌,有人落寞退场,而谢亚兰仍留在台上。看过风云变幻,她最大的心愿是大家生意都兴旺发达,行业欣欣向荣。“不管怎样,太阳升起,又是新的开始”。
来源: 印染人、南方针探、羊城晚报·羊城派、纺织面料平台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