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金喜善紫色穿搭美翻了,紫大衣+黑裤袜+高跟鞋,时髦又高级
160 2024-12-23
开篇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演变、生活环境、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品类丰富,多姿多彩,形态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它们在服饰材质的运用、样式的变化、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上也千姿百态。这些服饰的构成元素来源于文化传统模式,并且产生出了独立的审美意义,最终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成为了社会文化现象反映及区分族群的一个标志。下面,小编从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
服饰的图腾特征
(一)图腾的概念与由来
图腾:图是文,标志的意思;腾是媵,婚姻的意思。图腾的意思就是氏族之间联姻双方的标志符号的整合,“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方言语totem,意为“亲属”。随着人类学家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考察和研究,发现这种同某一自然对象攀结“血缘关系”的原始崇拜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少存在,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
图腾作为最早的且又最普遍的氏族象征,曾被广泛地运用于氏族社会的各种装饰中,文身、服饰之中,成为氏族的外化特征。图腾被氏族尊为神灵,认为它具有庇护、避邪、生殖繁衍的功能。在氏族这种依靠血缘关系作为纽带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社会条件下,氏族全体成员的同源是非常重要的,它通常起源于某种自然物,即全体氏族成员源自同一氏族始祖,正是这种假设才构成了图腾崇拜观念的核心。
龙图腾
(二)少数民族服饰图腾
远古时期各文化族团因自然天灾或战争,造成了他们大规模迁徙,但其文化大都保留着离开母体时的文化符号特征,而这些符号特征正是在氏族的图腾里被保留了下来。比如闻一多《神话与诗》中所描述的:
“龙的形象最初是蛇图腾,由于强大的蛇氏族逐渐兼并了其他的氏族,于是他们就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那些被他们吞并的氏族的图腾的一些部分,如马头、鹿角、鸟翼、狗爪、鱼鳞、兽足等,进而融合形成了龙的形象。”
龙图腾就是多个族群文化交融的产物,除汉族外,有不少少数民族也以龙为图腾。龙蛇是苗、彝族信仰的图腾之一:苗族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龙,用于服饰和身体装饰,将其刺绣、印染在服饰中;苗族人认为龙与人有血缘关系,视龙为祖宗苗族服饰特点,相信龙能使种族兴旺、农作物丰产;彝族的龙鳞纹样,同样源于先祖对龙图腾的崇拜。
黎族妇女文身是遵守祖先沿袭下来的成规,文身内容为始祖特有的纹样,其纹样都是几何形,但都有具体的意象——蛙,因为蛙是黎族远古的图腾,是蛙氏族的图腾标志。瑶族以盘瓠(狗)为祖先,他们着五色服、戴狗头,将图腾用于服饰上。
各个氏族在他们的服饰上应用图腾符号,他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即是绘刺图腾形象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展现氏族成员的统一同源性,并且以此来限制血缘婚,保证氏族外婚。
服饰的纹样特征
(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来源
远古时期的图案纹样是图腾崇拜的外化,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常见的鱼纹、鸟纹、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古老纹样都是代代相传的图腾符号。民族服饰纹样作为外在形制苗族服饰特点,能够揭示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内容本质,揭示中华远古文明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在那些口述的神话故事或不同服饰的人群里、在村姑野老裙边衣角的图纹之中。
鹤与花纹样
在这些色彩斑斓的服饰纹样图案之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富的样式,而且可以读到民族服饰在适应自然、记述历史、反映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痕迹。服饰纹样的图案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对自然形的拟形,也是对造化的写意,采自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为图样,或是从大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图形,矩形、圆形等几何图案;或是采用花木禽兽为图形;或是衣缘部位采用云彩或水纹。它既与大自然相和谐、又遵循礼制社会的等级原则。正如《后汉书》所载: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十二种纹饰: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它们是中国古代服饰等级的标志。
(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寓意
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是将动物植物纹样或几何图形,经过抽象、写实等几个阶段的细致处理,然后应用于服饰上,这有着她们独到的寓意。她们认为一针一线织绣的图像不是虚构的,而是自己心中世界的幻形,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譬如,苗族服饰的刺绣图案里,融入了苗族的历史和世代的理想。如:创世、祭祖图案和记载苗族祖先悲壮历史的迁徙图案。还有那些标志着苗族历史迁移轨迹的图案,如“ 蝴蝶妈妈” 、“ 姜央射日月” 、“ 天地” 、“ 黄河” 、“ 长江” 、“ 骏马飞渡” 、“ 江河波涛” 、“ 平原” 、“ 城池” 、“ 洞庭湖”。
蝴蝶妈妈纹样
还有,彝族妇女们为孩子缝制虎帽、虎形兜肚,是为了证实孩子的血脉出自虎;哈尼族为年过花甲的老人们镶嵌饰有105颗银泡的头饰,为的是让这吉祥的“极数” 给老人们祝福。藏民头戴鸡冠帽、背披绣有双眼图案的团毡,是因为雄鸡的盛阳和背后的眼睛,可以照见并驱除那些隐匿的阴邪恶灵。这些图案,就像美丽的巫符,或为祈福、或为驱邪之用。
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上,常常会出现日、月、星辰、山、水、鸟、兽、虫、鱼、花、草等纹样,很多绣绘图案都是她们世代相传的,取材于祖宗的图腾或者各民族的历史沿革。故此,在现实生活中,十二章纹,常以不同的面貌样式出现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中。
服饰的色彩特征
(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观念
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色彩观念,来自于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赤、黄、青、白、黑五色观已经深入到了各个民族的色彩审美标准中。《尚书》中有“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以五彩彰施以五色,作服。”同时,古代五行学说家将世界上的各种元素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相生相克的符号,并且确立了东方属木为青色( 青龙)、西方属金为白色( 白虎)、南方属火为红色( 朱雀)、北方属水为黑色( 玄武)、中央属土为黄色( 黄龙)。黄色为中心,即是最高统治者所用服色,它也是汉族长期推崇的颜色。五行学说、五色观对中华民族服饰色彩影响甚深。
黄色龙袍
在服色上,各个民族崇尚的色彩体现了其民族历史传承与民族神化传说,同时这也是与神灵相交感的原始观念。各民族由上古不同的氏族文化演化而来,由于其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崇尚也不一样:汉族以黄色为高贵,以红色为喜庆,以五色为正色;藏、蒙、回、羌、白、普米、纳西等民族服饰尚白;彝、土家、漂僳、景颇、壮、黎等民族尚黑( 或青) ;哈尼族将神域之色的红色顶在头上;苗族、瑶族、土族则喜欢大红大绿的搭配;纳西族的青、赤、白、黑、黄五色,被认为与人的生辰命相有深刻的关系。
(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工艺
我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的染色,大多取于身边自然物体的丰富色彩:蓝靛、红花、茜草、黄石、紫藤、蜂蜡、牛血、锅灰、石灰、土碱、树脂、皮胶、蛋青等等,在民族服饰上灿然生色。许多民族,自古“ 性喜华彩” ,神话时代的苗瑶等民族,根据《后汉书》记载,她们擅长“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为的是与“ 其毛五彩” 的盘瓤祖先同色。其中靛染、滕染、蜡染等,也是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比较有特色的印染工艺:
蜡染有冰纹肌理的自然意趣,色彩素雅淡薄
靛草染土布,其蓝色泽沉着
藤黄、茜草、树脂染黄色和红色,透明而雅致
这些出自民间的天然染料和印染方法,增加了民族服饰艺术的乡土气息。
蜡染布纹理
对于五色的喜好,推进了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工艺的发展。从色彩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染料来源,这些染料经过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染色工艺,在民族服饰上熠熠生辉。依据五色原则,可以用少量的染料,经过拼色、套染、媒染等手段,染制出千差万别的美丽色彩。
服饰的款式与材质特征
(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款式特征
由于我们各个民族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故而形成了一个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局面,但它们从根本上还是按一定方式制作的,这就是以人体为标准、包裹人体为目的,并蕴涵有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服装规范。
与西方服装形态结构相对比可知,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服装都属于平面结构,这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天圆地方的学说:
《周牌算经》: “ 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历来被文化各界、民间风俗等所尊崇,显示在服装观念上就是将整幅的布,少于裁剪,形成宽松疏朗的形制结构,这种平面式结构形态的服装,会导致精于图案、刺绣等特点。除此之外,各个民族服装款式均遵从“上衣下裳” 的服制。“上衣下裳” 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服饰形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制度,上身穿衣,下体穿裳。“上衣下裳” 据说为黄帝、尧、舜时期所创,取之于天地的形与色。天在上,地在下,故衣在上,裳在下。
上衣下裳
在服装形制细节上,主要有对襟、大襟、斜襟式上衣、袍衫和便裤。由于北方各少数民族属于平原文化,所以它们的服装形制比较统一,多身着宽大厚实的长袍,长衣盛饰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相对北方而言,南方各民族的服饰则是多样化的。属于山地文化的南方各民族,因为交通闭塞,形成了文化地理上的错落分布,服装形式多为上衣下裙,但其款式变化却很丰富多彩。在中南西南山区当中,各民族服饰精彩纷呈、风格各异。
(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材质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用料是多重性的,因为各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之中,她们千百年来看天穿衣,择地做服,因地制宜的获取最合适的原料来制作服饰。其原料材质主要来自各自生存区域的特产,比如木叶衣、兽皮围、麻毡、葛鞋、竹屐、笋帽、棕蓑、棉裙、火草卦、木棉布、石棉布、羊皮袄、耗牛毡、拓蚕丝以及用于装饰的野花碧虫、青竹藤黄、荆钗石镯、鸟羽兽牙、松石玛瑙、铜扣银泡等等。
蚕丝纤维
在服饰原料上,畜牧民族多偏重以牲畜的毛皮、以皮毛、毡、毯植、锦缎为材质,譬如鄂伦春族的兽皮袍;渔猎民族则多尚狍皮、鹿皮和鱼皮,如赫哲族的鱼皮装;农耕民族则喜欢用棉布、麻布和丝绸为原料材质,如布依族的“蜡染” 、侗族的“亮布” 、维吾尔族的“艾得丽丝绸” 、土家族的“西兰普卡” 织锦。
从以上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服饰的原料甚是丰富。从不同材质的服饰,我们能看到各个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例如:“衣木茹皮” 和羽角之饰,反映出神话荒朴的原色;麻毯葛鞋、笋笠棕蓑,透出一种心远地偏、清悠澹永的气韵;还有皮袄的粗犷、织锦的富丽、披毡的古拙、丝纱的清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服饰艺术审美特征。
结束语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它们不仅是各族人民顺应自然的实用衣物,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从少数民族服饰的图腾、纹样、色彩、款式与材质这些特征来看,一方面,体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的服饰审美观壹基金她们对服饰的不同追求;另一方面,它们都是围绕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血脉而来,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与研究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研究我国民族服饰的特征,让民族文化元素合理而丰富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对促进民族团结、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推动我国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又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