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闽南网9月1日讯 仔细回想,你或许觉得那些书包没什么特别。其实不然。
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布包,有那个年代对知识的向往,细致而纯粹。
父亲战友送的军用背包,是那时男孩子觉得棒呆了,值得跟小伙伴叨叨炫耀的稀罕物。
哪怕是80后沉甸甸的书包里,也有父亲前夜一根根削好的铅笔、母亲塞进的热水壶。
每个书包,都有一段读书往事。
小王珍藏的书包,写满了同学签名
90后
书包印上卡通片最炫酷
25岁的小芳,读小学时最流行的是印上卡通片的书包。
“中间有个扣,按一下就弹起来,里面有很多层,试卷、课本可以分开放,两边有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小芳跟妈妈描述在同学家看到的新书包,也想要一个。
妈妈最终妥协了,唯一的条件是小芳期末两科主科要达到90分以上。小芳的数学不太好,一般只能考60~70分,为了能用上美少女战士的书包,她每天都缠着大4岁的姐姐给她出数学题做,教她订正作业。
期末考,小芳的数学成绩只考了80多分,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她哭得很伤心。妈妈看小芳进步很大,还是给她买了一个舒克贝塔的粉红色书包。
80后
军用包上写满同学签名
高中毕业17年了,80后小王还存着陪伴了3年的书包。
小王是惠安人,高中就读于惠安一中。这个军绿色的军用书包,是1996年高一开学前,他在军用小卖部里买的,花了10多元。小王说,那时班级有五六十个人,他们一行比较顽皮的小伙伴,都对军人有崇拜感,也喜欢军用品。大家买来军绿色的包,再用圆珠笔在包上画出喜欢的品牌,“我画的是李宁,那时经济条件不好,没人攀比名牌,反而都觉得背个军绿色的包很酷!”
高考结束,小王没有买留言本,便让大家在书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你好包包全集,四五十个名字布满整个书包。
如今,小王是惠安的一名人民警察,高三并肩作战的奋斗,封存在这个密密麻麻写满签名的书包上。
70后
妈妈缝制的碎花书包
小学时背的碎花单肩挎包书包,至今仍让谢老师记忆犹新。
谢老师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泉州,舅舅是个缝纫师傅,平时总会剩一些边角料,母亲将这些边角料要来拼接,缝制成碎花书包。“书包正面的正中间,还会缝上一朵花。”谢老师说,到了小学高年级,书多了,姐姐用过的大号碎花书包就退下来给她用,而哥哥背的就是阳刚的军绿色挎包你好包包全集,挎包上还有一颗五角星。
如今,已经当老师20多年的她,看着孩子们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有些感慨,“那时上学同学们基本背的都是自制的书包,到了初中,双肩包才渐渐流行,现在已经见不到这种复古的手工书包了。”
谢老师说,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买拉杆书包,但她还是青睐自重轻一些的书包,“那时的碎花布包,现在想来还觉得好看又实用”。
50后
书一卷放进裤子口袋
“把书一卷,放在裤子口袋里就去上学了,哪里有书包。”今年73岁的黄阿伯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书包的概念。黄阿伯说,洛江当时是个农村,大部分家庭都穷,班上只有一两个家境好的同学,家里舍得用布缝个袋子当书包用。
黄阿伯上5年级时,才用上书包。因为当时学算术要用到算盘,父亲担心他贪玩把算盘丢了,就用一件旧衣服,缝了个大袋子给他背着。
“能装书的就是书包,有得用就很高兴”,黄阿伯说,那时候穷,能上学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可以不用干农活。他读小学时,也没有文具,就一根铅笔用到握不住。(海都记者 陈莹钰 黄晓蓉 田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