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云南大理的白族人,他们的祖先源于何处?有哪些特色习俗?

佚名 82 2022-12-13

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白族的存在感相对而言比较低。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国境内居然还有一个叫白族的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白族人,不仅与苍山洱海日夜为伴,而且每天都会受到风花雪月的心灵感召。

白族目前的主要聚居地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但是贵州、湖南等省也有少量族人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语言但自古以来,却一直都在使用汉文与汉语传承民族文化。白族以苍山洱海为中心不断繁衍,从先秦时期至今日已经有大约3000多年的民族发展史。

苍山洱海作为白族的发育核心,不仅可以给世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也孕育出了白族的各种文化习俗。大理白族自治州由于环境优雅、四季如春;再加上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同时,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宜居地区,所以又有“东方瑞士”的美称。

以白族聚居地为中心点向西边远眺,可以发现气势磅礴的苍山十九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山腰彩云横亘仿佛玉带一般。东侧则是波光粼粼的二百里洱海,当白帆掩映着夕阳之时点点渔火,总会给人一种温馨而又愉悦的感觉。

明代白族诗人李元阳在面对大力苍山时,也不禁发出:“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的感叹。《汉书》中也曾对苍山如是说:“邪龙云南白族服饰特点,其山如扶风太乙,上有冯河,周围万步,五月积雪皓然”。

大理白族在这种山清水秀、风花雪月的环境中,怎能不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采呢!白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就世代居住在此地,并且随着历朝历代发展而不断日新月异。要想探究白族独特文化习俗成因,首先就应该去了解白族祖先的发源历史。

世居苍山洱海畔的白族历史起源

一、白族起源于先秦时期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凭空出现在世界上,要想形成民族除了应该具备悠久的历史之外,还要拥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整体认知感。笔者认为民族形成需要具备几个必要因素,地域、气候、语言、饮食以及共同意识,这几个必要元素缺一不可。

据历史记载白族起源于先秦时期,相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所谓“先秦时期”主要是指,春秋战国、周代、商朝、夏朝,如果再向上推演就到了远古时期的尧舜禹,甚至“中华三祖”黄帝、炎帝、蚩尤时期。

如果再具体一点就是指商周后期到秦朝之前,从这个推断可以得知白族至少已经存在了3600多年。在这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变幻中,白族先民的形成主要历经了土著、迁徙等民族形成历史。关于白族的起源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亦或是民族属性比较纯正。

二、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

从历史角度来分析白族起源,可以得知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最早的白族先民就是在苍山洱海,世代居住繁衍不息的土著昆明人与河蛮人。但是在历史不断变迁过程中又融入了,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

也就是说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以及由青藏高原南下的羌、氐,是组成白族的主体民族结构。后期在战乱、灾荒等历史因素影响之下,而不断融入的部分叟人、巂人、爨人;以及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使得白族成为了一个民族共同体。

世居云南大理的白族人,他们的祖先源于何处?有哪些特色习俗?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白族在3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拓土、商贸、屯垦、驻边等历史原因,才逐步形成现代白族的基本雏形。也就是说白族是彻头彻尾的融合民族,作为多民族、多种姓的民族共同体,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三、南诏时期

南诏是古代社会云南地区的一个王国,大约崛起于公元八世纪左右。当时正处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事实上在隋末唐初之际洱海地区,除了南诏之外还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

这六个由实力较强的小国被被称为“六诏”,但是在公元738年南诏亦称蒙舍诏建立之后,在大唐王朝的鼎力支持下后征服其他五诏。在统一洱海地区之后成为云南地区,实力最强的少数民族政权,南诏首领皮罗阁向唐称臣并纳贡。

这其实就是白族在隋唐时期的历史起源,由于当时白族大量聚居于苍山洱海地区。并且在唐朝的支持之下建立了南诏,这其实也是白族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时代。但是在唐朝覆亡之后的宋元时代,白族却仿佛消失一般沉寂于世。

事实上白族被正式确认是从明朝建立开始,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之后,曾在白族聚居地设立云南提刑按察使司。至此白族的历史开始被记录于明史之中,并且曾出现过汉族大量迁入云南的人口迁徙运动,从此之后白族开始进入快速汉化阶段。

白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其实都与其民族属性息息相关。白族作为洱海地区最大的民族共同体,由分裂到统一再到不断被汉族同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白族发展历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规律。

同时,白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其实也为其民族文化习俗打下了重要基础。据史料记载白族不仅有较为完整的语言、文字体系,同时,也有独一无二的民族服饰与宗教信仰。在文学、天文、建筑、雕刻、绘画领域,也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白族的文化习俗

白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有比较独特的民族名称。当然这些族称有自称也有中原大国赐称,“白子”、“白尼”、“白伙”等都为白族自称。翻译成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实际上不同民族对白族的称呼算起来高达60多种。

白族人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民族体系,就像他们的族称为白族一样。白族人的服饰文化也都以白色为主色调,无论男女老少都以穿白衣为荣,这其实也是白族崇尚白色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白族服饰习俗

在外界人的眼中白族人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衣服的民族。这些聚居于苍山下洱海地区的白族人,实际上从古至今都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无论男女都特别喜欢穿白色衣服。

1.白族女性服饰

白族女性由于肤色白嫩、容貌姣好,所以一直以来都享有“金花”的美誉。白族女性的服饰相比较于其他民族来讲,在颜色方面不仅特别艳丽而且还丰富多彩。多数情况下白族女性都喜欢穿白色衬底的衣服,然后外穿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

按照白族人的习俗女性上衣多为右衽,然后在衣扣结纽处挂几缕银饰。腰部一般都会系绣花飘带,上面绣上蝴蝶、蜜蜂等灵动多姿的图案。下身喜欢穿蓝色肥大、飘逸的裤子,鞋子则多为绣花“白节鞋”。

白族女性对首饰的钟爱绝不亚于苗族和壮族,无论已婚还是未婚女性都喜欢佩戴纽丝银镯、戒指。同时,她们也特别喜欢佩戴饰代,“风花雪月”就是大理白族女性的重要标志。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身穿民族服饰,以及佩戴头饰的白族女性一定非常美艳。

白族女系的发式分已婚与未婚两类,已婚女性基本上都以发髻为主;而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不同地区的白族女性对发式的要求也不一样,剑川年轻女子喜戴小帽或“鱼尾帽”,而洱源西山白族妇女则束发于头顶。

2.白族男性服饰

生活在大理地区的白族男性平时喜欢穿白色对襟上衣,然后在上衣外面套一层黑色领褂。下身则穿着比较有特色的宽桶裤,头上则缠白色或蓝色包头。有很多比较时尚的白族男性还会佩戴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分布于其他地区的白族男子则穿大襟短上衣,头戴瓜皮帽、外套羊皮领褂。这种装饰虽然看起来有一点不太寻常白族服饰特点,但是却可以彰显出白族男性的敦厚英俊与洒脱大方。

总而言之白族男女服饰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

二、白族特色饮食习俗

每个民族的发展基础都与人饮食密切相关,生活在苍山洱海地区的大理白族人,更是对日常饮食倾注了大量心血。白族饮食习俗中的最大特色就是“应景”, 他们在一年四季都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美食。

比如,在春季来临之时会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这三种特色食物不仅味道迷人,而且也会给人留下一种无法割舍之感。三月节吃蒸糕和凉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炸酥肉等。尤其是在端午节的时候也会和汉族人一样,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

实际上白族地区的特色美食还有很多,台州人的日常主食有白饼、醉饼、陈谷掺新米饭。菜肴则有新豆、嫩瓜羊肚菌、煎鱼包肉;以及令人垂涎三尺的肥羊、炒羊粒、羊肉汤等。很多人去过云南的人都会对这些食物赞不绝口,既纯正自然又独具民族风情。

事实上白族在重大节日时还要举办宴会,“喜州土八碗”就是宴会时的主角。这种美食其实与“满族八大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八碗”菜肴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这道菜不仅口感软糯而且味道也绝佳。

白族的特色饮食习俗,其实与其在历史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经历有很大关系。白族世代居住在苍山洱海地区,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就是白族饮食的根源。再加上多民族融合之后对白族,饮食习俗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古诗中的白族风情

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渔家傲·滇南月节词》,其实就从全方位对白族习俗与美景,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与无尽的赞美。“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夭桃都压倒,妆点好,园林处处红云岛”。

“彩架秋千骑巷笊,冰丝宝料银小,误马随车天欲晓。灯月皎,洁鸡三唱星回卯。二月滇南春讌婉,美人来去春江暖,碧玉泉头无近远,香径软,游丝摇曳杨花转。沽酒宝钗银钏满,寻芳争占新亭馆,枣下艳词歌纂纂,春日短,温柔乡里归来晚”。

这首诗歌一共有32句从头至尾,都在描写白族的风土人情。笔者截取了16句最具代表性的诗句,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通过诗句,去真真切切的感受白族的风俗习惯。虽然诗句有限但是白族的历史与文化习俗,却正在无限的延展与流传。

结 语

白族作为一个掩映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少数民族,虽然曾经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弱。但是在现代社会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大理的苍山洱海,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旅游胜地。

来自各地的游客每年都会蜂拥而至,目的就是为了观赏“风花雪月”的美景,以及感受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活在大理自治州的白族人,不仅是白族几千年文化习俗的传承人,而且也是现代白族习俗继续发展的奠基人。

白族的文化习俗与历史神韵,从先秦时期一直流淌至今,就足以说明白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白族在明朝时期才得到确认,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汉族融合,但是白族依然保留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参考文献】

《浅谈云南白族食花习俗》

《白族丧葬习俗中的死亡观探析》

《大理白族婚丧习俗变迁及其伦理观察》

《多元文化互动语境下的大理白族传统习俗》

上一篇: 人文凉山|彝族服饰的这些特点你都知道吗?
下一篇: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白族 “放高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