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最简约的穿搭法!“西装+裤子”,chic百搭不挑人,建议珍藏
131 2024-12-23
华声在线9月15日讯(记者 冯宇轩)9月15日下午,在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排练候演区,该剧的服装组总统筹王琛与华声在线记者聊起了该剧服饰设计中的湘西风情。王琛看着候演厅堆满的服饰对记者说:“这里有的不只是酷炫,还有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王琛向记者展示苗族头饰(摄影:李健)
《大地颂歌》剧中角色大部分来自湘西地区,主要是以十八洞村村民为人物原型,以苗族服饰为主,此外还有土家族、侗族与汉族服饰,其中有一幕将集中呈现56个民族的服饰。该剧的服装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载体,在设计上有哪些巧思呢?
原汁原味呈现 穿在身上的“史书”
《大地颂歌》在服装设计上深入考察了湘西当地民族服饰,力求呈现出“原汁原味”的风情。王琛向记者展示了几套在湘西山江苗寨采购回来的“盛装”,是当地隆重节日才会穿戴的服饰,精美的刺绣搭配闪耀的苗银看起来流光溢彩。据王琛介绍,苗族服饰的图案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等内涵。该剧设计的苗族服饰刺绣常用锦鸡、蝴蝶、石榴花等在当地象征着吉祥寓意的图案,苗族人民将古老故事、先民历史等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世代“穿”承,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咱们服装组在赴湘西采风的过程中,被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深深打动,看到苗寨的市集里穿着民族服饰的苗人,会觉得这种传承至今的服饰文化很美好。”王琛感慨地说。
湘西银饰闪耀舞台 巧妙设计塑造角色
湘西苗族重视穿戴打扮,特别对银饰情有独钟,它不但是装饰品,更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符号。王琛拿起一顶布满银饰的帽子向记者展示帽子四周精巧的银饰设计:“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是直接从背篓中拾起帽子,在舞台上呈现出完整的穿戴过程,为了方便演员行动,服装组特别对帽子上长串的银饰做了处理。而为了区分演员角色的不同,对帽子的银饰也做了区分,越复杂的头饰表明角色越重要。”
王琛告诉记者,为了演出的舞台效果,服装组对传统的苗族服饰做了一些巧妙的改良。在款式上,很多民族服饰是盘扣汉族服饰,为了方便演员迅速换装,服装组在不破坏观感的同时把盘扣内侧改成了魔术贴或者按扣;在色彩上,湘西苗族服饰多以蓝色和黑色系为主,为了舞台剧情的需要,演出服饰适当地改变了色调,如粉色、渐变色等;在不同角色的服饰设计上,采茶女、绣娘、开山工等各类角色都在苗族元素上增加了符合剧情的改良。
湘西苗寨特色各不同 帽子见证时代变迁
湘西的群山之间坐落着不同的苗寨与古镇,因为文化习俗的不一样,在服饰设计上的美学也存在一定差异。王琛向记者解释湘西苗族服饰的区别:“湘西苗族分布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色,比如山江镇与十八洞的头饰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山江苗寨当地妇女的帽子是完全用布缠带,出门可能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穿戴好,后来为了便捷,制作成了简单的帽胚,然后再用布去缠绕,方便了不少。十八洞的帽子缠法则是前低后翘,旁边还会突出两个边角,看起来非常有层次感,随着时代进步,帽子也做了简化处理,通过缝制边缘和减轻布料重量,让帽子更方便穿戴。”
制作过程历经考验 演出服饰饱含民族深情
据王琛介绍,在今年疫情期间由于服饰物料需要从北京、广州、湖南湘西等各地采集,有时候派过去的人员往返一趟就需要隔离一段时间,还有的布料市场因为疫情原因调整了开放时间,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都给服饰制作带来了考验。至今为止,该舞台剧制作了1300余套演员服饰,大量采用刺绣和银饰,凸显出浓厚的湘西特色,由国家一级舞台艺术服装设计师麦青主持完成,整个制作过程近两个月。《大地颂歌》剧中人物从头饰到鞋子,几乎件件都称得上是精雕细琢,谨慎而考究地还原湘西风情。王琛认为服饰设计对舞台表演感染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她表示:“《大地颂歌》演出服饰是饱含民族情感色彩的,也反映了湘西人民超凡的艺术创造力。”
以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为题材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将于9月27日19:30-21:30,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进行首演汉族服饰,此后将于9月28日、29日、10月17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接连演出,共四场。11月6日、7日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进行2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