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让女人一见钟情的男人,都有这3种特征,颜值不是第一位
123 2024-12-22
前两天刷到存存子这组私服照片:
黑色报童帽,蓝色吊带搭配阔腿牛仔裤,看惯了女明星精致高档的街拍,这种在潮湿嘈杂的闹市随便一拍的风格,非常让人眼前一亮。
更有细心的网友扒出存存子的一身行头:2万的LV包包,1万7的鞋子,6千块的裤子。
然而浑身上下加起来4万多的私服,却被网友说看起来像几百块钱的样子
其实这已经算是存存子表现比较好的Look了,毕竟她以前会把大牌穿成这样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氧叔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很多东亚女星穿奢牌,总会透露出一种精致的土气。
盛装不仅没有衬托出她们本身的特质并加分,反而把自我禁锢了起来,让观感变得不伦不类。
遍历中日韩三国娱乐圈,总是能把欧洲奢牌服装穿出韵味的女明星,屈指可数。
四十岁的孔孝真,依旧是韩娱的时髦top:
对于大多数明星来说,有时候还不如穿百来块的基本款,来得舒爽自如、大气惊艳: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普遍会用“超模与明星有壁”来解释,尝试得出只有超模能把衣服穿时髦这个结论。
但是要问得再深入一点,比如壁究竟在哪里呢,人们又会变得支支吾吾起来。
很多人会说是身高,可凯特·莫斯和戴文青木都是170cm以下呀。
也有人说是身材。
要论扁瘦纤细,娱乐圈几乎全员纸片人,可该土还是土。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琢磨了很多icon和超模之后,叔发现答案主要在于:
拜文化背景所赐,东亚人和欧洲人对时髦这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上古代服饰,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双方在服装审美上体现出的品味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全球的欧美服装美学,根本就不适合大多数东亚人。
01
为什么东亚人穿奢牌会土?
因为时髦和时装经典美学,是欧洲审美传统的现代产物。它建立在欧洲人的身体特征、文化背景和心理需要上。
比如欧洲自古希腊以来,就崇尚窄衣审美。展示和修饰人体线条,是设计服装时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欧洲的旅居文明背景,也要求男士的服装,具有一定的轻便性。
但对于东亚人来说,我们自古就崇尚直线条、宽轮廓,隐藏绝大部分身体线条的宽衣审美。
另外古代服饰,安土重迁的我们,最先考虑的也是服装庄重典雅“合乎礼仪”的特质,而非能够撒腿就跑的轻便性。
所以我们能看到。
同样是内衣,欧洲人发明出来的是鱼骨束腰,而我们是宽松许多的肚兜。
当康熙穿着长袍马褂的时候,与他通信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穿得是高腰长裤。
在过去两个世纪里,欧洲的服装美学,随着它发达的科技和坚船利炮,横扫了全世界。
导致全世界的人都主动或被动地,穿得像个简约有力、生气勃勃、代表现代文明的欧洲人。
所以直到今天,当我们谈论所谓时装美学时,谈得其实是在欧洲审美传统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时装美学,它与东亚的服装传统几乎毫无关系。
因此不合穿、别扭,在一些情境下,也就变成了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比如风很大但是又被大规模抱怨,“实在穿不下”的BM风。
大家查一下维基百科就会发现,BM的产品研究团队其实是由一群15岁以下的欧美少女组成的。
所以他们的目标客户也是15岁上下的白人和黑人!
由于人种差异,白人和黑人的发育速度很快,那个年龄段的她们,在四肢纤长的基础上,还没有发胖。
所以轻盈贴身的BM风,非常适合她们。
但是对于黄人呢。
我们中的大多数,基因本来就没有给予我们兼顾纤细修长的四肢,和窄窄的身体。
就算瘦死,也还是比白人和黑人的骨头粗,也会比她们宽。
所以在欧美广泛适用的BM风,在东亚,纵观整个年龄段,除了少儿,也就只有“天赋异禀”的金晨们能够hold住了。
更何况,15岁上下的黄人少女普遍都在发胖!!看看我们的第一张身份证照片就知道了
。
02
主流奢牌服装的两个体系
与东亚审美环境有不同的连接点
这两个体系,一个是由法国人主导的时髦美学;
它的基础在于解放身体、削弱服装的性别差异,彰显脱离了上帝的人的自由,以及具有思辨气质的文化品味。
迎合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具有易于制作、穿着,且注重个人风格的特点。
比起古典时代基于视觉的“和谐美”标准,它更重视造型的文化和精神属性。
因此很多法国奢牌,都喜欢请哲学家当顾问。
LV的哲学顾问索菲·查萨特&YSL的哲学顾问吉利斯·利普文斯基:
所以当我们翻开《巴黎女人的时尚经》这类造型指南书籍,会发现里面并没有像日本时尚杂志那样,事无巨细地教我们如何配色、搭配材质、妆容等。
而是把更多的内容放在了,“你该怎样看待和对待自己的身体,怎样面对造型这件事”等问题上。
这种看待服装造型的方式,对于从古代一步跨越到现代的东亚人来说,无疑是很难理解并运用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stylish”(有风格)是欧洲人评价明星和超模造型水平的重点。
欧洲时装界甚至会专门把一类人叫作,“style icon”,比如伊娜·德拉弗拉桑热:
而东亚人通常用的是“好美哦”。
“时髦”在大家心里,通常对标的其实是另类、奇特什么的,视觉表现力很强。
而非法国人定义的:
“都市感、新奇、反叛、矛盾、优雅、慈爱、有教养”等等。
欧洲奢牌的另一个体系,是由意大利人主导的欧洲服饰经典美学;
它的特点是普遍具有复古质感,庄重、典雅,融合着穷奢极欲的天主教装饰美学。
这个体系因为其更依赖古典视觉和谐美的标准,从而比较容易被缺乏欧洲文化背景和思想传统的东亚人get。
但对于现代的法国系奢牌来说,我们却总有一种“它什么意思啊”的困惑。
法国女明星闲散轻盈的红毯造型,也让我们怀疑“真能这么随便吗?”
法国女星 vs 美国女星:
所以从审美环境出发,我们的女明星相比于法国系云淡风轻的“时髦”,更喜欢也更懂得驾驭意大利系的“美”。
而当她们带着“美”的目的,去穿以“时髦”为设计目标的欧洲奢牌时。“衣穿人”、“灵魂与造型分离”的悲剧就出现了。
她们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不够美的样子,让她们显得格外土。
因为土气的对立面从来都不是美,而是时髦所崇尚的“我穿我自己”的潇洒。
气质的独特,根本上还是因为头脑和为人处事的独特。
所以我们看张爱玲的老照片,总会觉得她很时髦,根本不像是太奶奶辈的。
而宋美龄这个标准的民国名媛,相比于张爱玲她也是土的。
天后与大幂幂对比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02
东亚的时髦解法
那如果抛开法国人定义的“时髦”、意大利人定义的“美”。东亚人目前在奢侈品级的服装美学上还能选择什么?
答案是日本。
由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保久玲们,所创造的,符合东亚人身体和文化偏好的时装美学。
东亚人的身体相比于大面积裸露,更适于包裹。
相比于人工的繁复,我们也更崇尚自然和简约。
这些衣服可以把东亚人和她们的文化背景、相对谦和沉静的气质形象联系在一起,让造型美感蔓延得更远也更深。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依旧是个妥协之后的选择。
民族多元、领土辽阔的中国,除了与日本共通的这些审美趣味之外,当然还广泛存在着其他部分。
这些为中国审美所独有的部分,才真正蕴含着中式现代服装美学的未来。
它们或许就隐藏在最近几年的国潮复兴、汉服改良、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探索之中。
总之,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可见能充分衬托我们的造型美学,永远都不会独立于我们的观念和文化背景而存在。
“了解你自己、你的审美基因”,永远都是变美活动中最重要、最困难,然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抛开这一切,任何一种关于美的说教,都会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无根浮木,当然也就缺少了去实践它的意义,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