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 「中国传统村落」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佚名 82 2022-08-30

村落传略

达腊屯,地处那坡县六韶山余脉巴当山的向阳坡上,海拔约800 米,是广西最大的彝族村寨,距离那坡县城约18 千米。“达腊”彝语称“腊俩”,意思是老虎停歇的地方。达腊的彝族自称“芒佐”,因传统服饰的上衣主色调为白色而被称为“白彝”。根据彝族口传历史推算,那坡县彝族先民从今四川迁到云南再到广西,大约宋代陆续迁徙至今那坡县的达腊、念毕、者祥等村落居住,至今约1000年。现在达腊屯有70 多户300 多人,达腊最初是科、黎、梁、王四姓,后来又增加了颜、苏、方、李、黄、鲁等姓。

达腊屯面貌。

建筑特色

彝族服饰 「中国传统村落」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达腊彝族的传统民居原为与当地大同小异的木瓦结构干栏式建筑。21世纪初村民逐步拆除这种建筑,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洋房”,整个村落原来的风貌彻底改变。2016 年,那坡县人民政府提出,为了提升民族旅游品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布局的原则,对全屯彝寨房屋立面实施“特色风貌”改造,至今尚未完成,效果如何尚未得知。

达腊屯有一个公共的祭祀祖神的地方,彝语称为“廊”,意为“祖庙”。20 世纪90 年代王光荣根据彝族崇拜金竹等意思,把它雅化为“竹枝宫”。

达腊屯祭司腊摩和萨楠在诵经。

特色民俗

彝族服饰 「中国传统村落」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达腊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他们的衣物均出自手工,从纺线、织布到成衣,都是由族内的妇女完成。

达腊彝族的服装包括五色( 白、黑、紫、蓝、绿) 缠头头饰,还有银质项圈和挂饰。上衣为白色,男性多为白色马夹,辅以五色装饰;女性主基调为白色,领口、袖口、衣边辅以五色装饰。下装为男裤女裙,以黑色为主,腿上有白色缎带缠腿,女性还有一条树皮做成的绿色挂线花腰带,脚穿花鞋。每当节日、婚丧、祭祀等重大场合,所有族人盛装出席,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五彩艳丽的花边装饰,叮叮作响的银质饰物,热情欢快的歌舞,友善质朴的待客之道,都展示着白彝积极向上、热情乐观、团结友爱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本民族的文化以服饰这一外显的符号传达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理享受。跳弓节是达腊彝族最隆重的节日。

达腊屯彝族女服饰。

跳弓节又写作“跳公节”“跳宫节”,彝语称为“孔告”,意为欢庆的日子。该节是广西那坡县、云南省富宁县等地的彝族民间传统纪念节日。各彝族村寨过节的具体时间不定,一般在农历四月上旬举行。达腊屯的跳弓节定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四月十一举行,节期为四天,节日的头两天和最后一天是彝族民间内部的活动,初十的庆祝活动才对外开放。跳弓节的主要活动安排是:第一天敬山神,第二天敬欢乐神,第三天祭祀锦绣神,第四天祭亡神。跳弓节结束后,进入禁止娱乐活动阶段,一直到十月粮食入仓才恢复。

彝族服饰 「中国传统村落」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跳弓节的主要活动都在寨神庙前的跳弓场举行。跳弓场中心栽植一蓬金竹,由篱笆围护着,是吉祥的象征。每一天的活动都由郎头到跳弓场击锣鸣鼓召唤,铜鼓声一响,彝家人陆续赶到跳弓场集中。先由腊摩和萨喃两位祭祀主持祭祀仪式后,由两名葫芦笙手做向导,吹起跳弓曲调,在麻公夫妻的带领下,全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花扇,排成纵队,嘴里高呼“嚯——嗨——”,对着金竹丛围成大圆圈,脚步随着节奏鲜明的鼓点彝族服饰,翩翩起舞。

整个舞蹈既有祭祀性又有表演性,充分展示了祭拜祖先、祭拜金竹、铜鼓文化等民俗文化,体现了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

达腊屯集结在寨神庙前祭拜金竹。

人文传统

达腊有七老制度,彝语称为“嘈帕”,实际上是古代长老制的遗俗。七老制度原来是村寨最高的议事机构,如今变成了只是传统民俗活动的最高决策机构。七老,也叫七师,即村中选出来的有威望、夫妻双全、人品好的7位老人。大凡村里举行重大活动,或者红白喜事彝族服饰,都要请七师坐上座,体现了达腊彝族的尊老习俗。七老中有两位是祭司,第一祭司叫腊摩,第二祭司叫萨喃,其余5 位称为五师或五老,相当于祭司“常委”。如果七师中的某一位去世或者其配偶去世,就需要选人代替。如果第一祭司或第二祭司去世,要举行隆重的就位仪式。

文\ 蓝芝同罗树杰

图\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提供

本文摘编自《美丽广西》2018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科技+人文的方式

彝族服饰 「中国传统村落」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

解读美丽广西

发现广西价值

展示广西形象

认识不一样的广西,请关注“美丽广西网”!

欢迎订阅《美丽广西》杂志:0771-5825243

上一篇: 我们四川大凉山的习俗,这样的酒席,或许你们都吃不下吧
下一篇: 经典的潮流总是越看越美 不过时的盛夏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