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魏晋时期服饰
引言: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服饰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意识、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随意的。作为一个时代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投影,一定时期的服饰文化总是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 的精神面貌。
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面,服饰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服饰文化心态。而最为突出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和两宋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对服务文化有不同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从“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两方面,看看是如何影响古代服饰的。
魏晋时期服饰
“魏晋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服饰形态
魏晋南北朝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意识形态等,都经历了转折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新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的情趣体验人生。
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就是魏晋风流。确切地说,这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把名教视为精神枷锁,要求解脱名教的束缚,摆脱欲望的支配,返回无拘无束的自然世界。
这样的时代特征对魏晋时期的服饰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宽松和奢华的服饰风格,被称为“名士新潮”。最著名的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王戎、阮咸等“竹林七贤”,不但在行为举止上,而且在服饰装饰上亦引导了不拘世俗礼节、放浪形骸的“名士新潮”。他们常常袒服、散发、赤足,宽袖大衫渐成风气,“褒衣博带”式的服饰样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甚广。
当然,“褒衣博带”并不是魏晋时期唯一的服饰。晋代葛洪《抱朴子》中就记载当时时兴的衣装忽长忽短,反映出人们追求时髦好奇的风尚。服装形式的流行,反映了由魏晋名士开始的思想变革对社会其他层面的影响。
宋朝女子服饰
“程朱理学”在两宋时期的文化背景与服饰形态
宋在与北方辽的战争多次失利以后,宋代统治者失去了唐朝那种开拓进取的豪迈气概,全力加强封建集权专制。宋太祖深知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他大力提倡儒学,重文轻武,尊复古。这时,由程颖、程颐奠基,朱熹集大成的程朱理学,就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
“二程”提出“理”的范畴,确立了理学的思想核心古代服饰,是理学的奠基人,提出了“存天理,去人 欲”的口号。而封建统治阶级在这样的借口下,就竭尽全能压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多次宣布平民服饰要 “务从简朴”,“不得奢僭”,明令禁止百姓穿销金织物等高档衣料,严禁妇女戴金翠首饰。当时社会舆论在这些思想、政治理论工具的欺骗下,也主张一定要简朴洁净,不提倡华丽奢侈。因此,宋代的服饰显得朴素简单,日益世俗化。
宋朝服饰的审美观念与当时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重文轻武、尊孔复古有密切的关系,切合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宋代的官服礼仪也比以前历朝代要严格,官服的式样、颜色不得有丝毫的逾越。这点,看宋代官帽的设计就能看出来,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官员交头接耳。
宋代妇女服饰也显得较为拘谨和保守,款式简朴,色彩淡雅,裙摆紧收掩足,领口开得较小。妇女外岀时也多戴盖头、帏帽。宋代的襦、袄线条不明显,腰身、袖口都比较宽松。颜色选用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间色,习惯以素雅为主。当时还出现了缠足、束胸等严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奇特风俗,影响所及直到近千年以后的民国时期。
宋朝官员的帽子
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影响的对比
“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对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后世朝代服饰文化的影响;二是对女性服饰的影响;三是对民族之间服饰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阐述。
01对后世朝代服饰文化的影响魏晋玄学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与程朱理学对后世服饰文化的影响,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1)魏晋玄学对后世朝代服饰文化的影响
魏晋玄学所提倡的“法贵天真”、“率性自然”的人格美表现在服饰上即为高冠博带、宽衣大袖、求求好新。追求的是一种随心所欲、潇洒自然的美学效果,使得中国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后世尤其是隋唐时期的服装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包容、吸收一切文化的气魄和雄厚的国力,带来了 高度发达的文明盛况。这时的服饰文化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服装既保持传统、又兼容并蓄,破除了一切束缚局限,成就了有史以来最多姿多彩的华服盛世。
在唐代早期的贵妇人中流行袒露胸部的上衣,宫廷女官的上衣衣领都低至胸部古代服饰,脖颈和胸部的上部都露在外面,这样的装束和西域文化的渗透交融息息相关,如果说“露半胸”是盛唐服饰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表征,那么“衣袖宽博、长裙曳地”则能生动反映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所有这些充分展示岀了唐代女装雍容华贵、兼 收并蓄的风格特征。盛唐华服的影响不止于本国本民族,当今日本和服、朝鲜服无论从色彩上还是形式上均吸收了唐装的长处,而传世至今。
唐朝女子服饰
(2)程朱理学对后世朝代服饰文化的影响
两宋程朱理学所谓的“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的美 学心态,对奇装异服持摒斥态度。“温柔居中,以理节情,以理节乐”的审美观成了人们穿衣打扮的唯一取舍标准。受这种封建理学的束缚,人们在穿着打扮上普遍表现为特别的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服饰观念趋于保守。所以宋代的服饰总体表现较为素雅洁净,如裙装,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瘦秀雅的造型风格。
自宋以后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衰弱,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统治阶级采取了种种加强统治的措施。明代受此影响较大,如对官员所穿袍服等第进一步完善,所谓“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不同等级的袍服各有所属,不可越雷池半步。
又如明代对百姓衣服尺寸就有明确的规定:衣服长度离地不得小于5寸,袖口宽5寸,衣服的颜色也只许采用青、黑、褐等。明朝时期政治上的专制、文化意识上的保守在服饰上得到充分体现:一顶小小的帽子也要被冠以特定的政治色彩,如方巾叫做“四方平定巾”、瓜皮小帽叫“六合一统帽”等。
魏晋时,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宽袖大衫,而到了宋,穿衣者明显分为“长袍帮”和“短衣帮”两派,这种封建理学等级观念的影响非常大。明朝的读书人比较受到尊重,可以穿衣、裳相连的“褴衫”,即后世读书人所 推崇的“长衫”。
可见,这种读书人为上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直到20世纪初,读书人都喜欢穿“长衫”,以保持其读书人的身份和“尊严”。
明朝女子服饰
02对女性服饰的影响不管是魏晋玄学,还是程朱理学,都对女性服饰的影响甚大,两个时代女性服饰展现出来的美也是不一样的。
(1)魏晋女性服饰的审美:华丽新奇
魏晋时传统儒学礼教观念的彻底崩溃,表现对旧的伦理道德节操标准的否定.对人生和享乐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上层社会中体现为丰富的物质享受、尽情声色,尽管这种行为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却鼓励了女性衣着饰物追求华丽新奇的装饰效果。追求兴新式样的女子服装在这种文化意识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点是积极健康的。
正是先朝对传统儒学礼教否定的铺垫,才有了后来唐朝妇女服饰文化空前发展的盛况,除了前面提到的“露胸装”,唐时女子还可以穿男装,这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里都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男女有别是传统礼教中的一大重点。
魏晋时期追求新奇华丽的服饰
(2)两宋女性服饰的审美:病态
相比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追求一种病态的审美观念。程朱理学所提倡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对妇女的迫害甚为严苛,它所规定的妇道、妇德体现在服饰上则对女性的穿戴进行了多方的约束。如宋高宗严禁妇女戴金翠首饰,禁止女性穿钓塾服,更有甚者为迎合统治阶级的病态审美心理,“缠足”在宋代日益日盛地流行开来。
源于五代的缠足本是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一名叫育娘的宠妾,为博李后主的欢心,以帛绕足,使之纤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翩然起舞。此举激起了文人士大夫的激赏,缠足之风由此而盛行,与此相匹配的弓样鞋也岀现了多种花样。这种严重摧残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装饰手段,对中国女性的毒害之深,怕是历史上任何服饰装饰手段都难以企及的。
在两宋以后的汉族统治政权中,明朝妇女服饰虽 然在形式上继承了唐宋时的汉族衣着,但对妇女的服 饰却有了许多的限定,如贵族命妇和平民女子之间的界限、平民女子服色的限色使用等等。在款式上,明朝的女装式样较简单,比较新颖的好像只有“比甲”一种, 而唐朝的女装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束缚,花样层出不穷。
总结一下:服饰文化相随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传统礼教观念对人们的束缚与否,也影响了古代服饰时尚流行渠道。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三寸金莲
03对民族之间服饰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和两宋时期,汉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多年的交战。但由于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导致了他们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当时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尽管在政治上是隔江而治,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却日益频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首先是从服装的改革开始,服装改革促进了北魏文化的发展。南朝的衣冠礼仪制度、文化科技知识又影响着北方各少数民族,促 进了他们的发展进化。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服装中 的有利成分也渗入到汉族衣饰中来。如便于奔走劳作、 适宜骑射的短衣、窄袖、长裤、皮靴、帽子等越来越多的被汉族居民穿用,典型的服装有裤褶、補裆、半袖衫等, 这些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形制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同化。
在随后的隋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的交流也日渐繁盛,尤其是在唐朝,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单就服饰礼仪上就有很多方面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比如唐朝女子的
帔帛,据考证是随着丝绸之路而从西亚传入的,帔帛传入以后与当时唐朝的服装结合形成了流行的“时世妆”。还有半 臂、胡帽等非常流行的服饰物品,均是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出现的。因此,唐朝的服饰文化大放异彩极具时代特色,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宋代由于交战的失败,政治上的失利,思想上的保守,统治者加强了对人民的禁锢,禁止南北民族的交往。曾多次发布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衣服、跨鞍骑马、戴毡笠,甚至禁用铜绿、兔褐等颜色的衣料。在两宋以后的元、明、清3个朝代中,各民族之间服饰的交流虽然也在发生着,但由于政治上的禁锢,各民族之间的渗透远逊于魏晋、隋唐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唐朝女子服饰妆容
总结:
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对服饰文化的影响,结果是迥然不同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发展时期,她使得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程朱理学盛行的两宋却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时期,其相应的文化载体一服饰,反应其思想形态也是必然的。
社会意识和服装形式具有内在的联系,服装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象征。从历史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建构在服饰外在形式内部所涵盖的意义,有利于研究当代服饰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