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仁其米克: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

佚名 67 2022-12-09

春节临近,新疆博湖县文化馆馆长乌仁其米克正忙着筹备博湖县网络春晚,当她在朋友圈发出“录制博湖县网络春晚,需要十套特色传统服饰”的求助信息后,她的微信响个不停,当地国家级、自治区级、自治州级的蒙古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们,纷纷发来图片和视频,让她挑选。

二十余年间,乌仁其米克整理的资料帮助当地50多名民间艺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她就是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她用脚步丈量,用笔记录,为博湖县非遗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高来说。

乌仁其米克: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

乌仁其米克正在展示蒙古族刺绣作品。通讯员年磊摄

非遗守护之路始于1996年

乌仁其米克的非遗守护之路始于1996年,当时博湖县要举行第一届那达慕大会,作为博湖县文化馆负责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乌仁其米克要组织收集蒙古族传统服饰,在开幕式上进行展示。

通过组织刺绣比赛,乌仁其米克结识了会蒙古族刺绣和制作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民间艺人。

直到今天,乌仁其米克都记得,她第一次在玉孜曼老人家看到那套服饰的情景,“衣服的前襟上,绣着花朵和蝴蝶,盯着衣服看,蝴蝶好像就要张开翅膀从衣服上飞走,栩栩如生,帽沿用银饰包边,我一下就被吸引了。”她说。

乌仁其米克: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

“当这些服饰在那达慕大会上一亮相,观众们欣喜的眼神,让我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她说,“这么精美的服饰,我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保留下来。”带着这个信念,在那达慕大会结束后,她决定要将蒙古族刺绣的传统纹样进行收集和整理。

每天下班后,乌仁其米克就骑着自行车到蒙古族刺绣民间艺人家走访蒙古族服饰图片,用笔将民间艺人们家里的绣片花纹画出来,然后把针法记在图案旁边。

今年72岁的米代是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的村民,“20多年前,我刚认识乌仁其米克时,她到我家里来,我都不知道她到底要干啥蒙古族服饰图片,后来她说我能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很少见,她要带我去参加比赛和展示。”米代说。

乌仁其米克: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

从博湖县到乌鲁木齐,再去疆外,乌仁其米克带着米代和她的刺绣作品走向了更大的舞台。2012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乌仁其米克更是花了一周的时间待在米代家,重新帮她梳理刺绣的纹样和针法,帮她写申报材料,录制申报视频和图片。最终,申报成功,米代成为蒙古族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米代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合作社,她和几十位徒弟们制作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多次参加疆内外展览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也帮助不少人脱贫致富。

发掘50多名非遗传承人

乌仁其米克:博湖县非遗的“活字典”

二十余年间,乌仁其米克还大量走访擅长蒙古族长调、短调的民间艺人。每个周六、周日,她“泡”在农民的地头上,帮他们摘辣椒、摘番茄、拔草、打药,只为了让他们表演这些民间艺术,她用录音机把歌曲录下来,回家再听录音将歌词记录在本子上。据统计,她一共走访整理了当地300位民间艺人的资料。

蒙古族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米代、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米的可、萨吾尔登舞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耐得曼都是由她发现并推荐的。目前,博湖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3人。

这些年,与非遗相伴,守护非遗,乌仁其米克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到他们在网络上用更丰富多彩的方式去传承非遗,我的工作后继有人,我就心安了。”她说。

记者 王晶晶

上一篇: 水族服饰 壮族三月三 边海壮韵浓 广西防城港市举办活动欢度佳节
下一篇: 乔丹不再代言"Jordan":不满不能参与和质量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