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佚名 92 2022-12-06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思茅海关衙门前合影(中间是普洱道台,两边是英法海关)

思茅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享有“金腾冲、银思茅”的盛誉,因商业发达,这里曾是滇南的贸易中心。

最近看到网上两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名为甘福履( W. Carey,1874-1931)的英国人,在思茅海关任职期间( 1896-1902年)拍摄的一组普洱版纳地区的风光和民族照片。这组照片非常珍贵,尚未被很多人熟知,今将其翻译+解释出来,供关注滇南历史的人参考。

甘福履( Carey)是英国人,19岁时(1891年)来到红河州蒙自海关工作在蒙自工作了四年。当时的中国海关由英国人赫德总管,赫德规定所有的海关管理者必须是考试受聘的外国人(插一句:赫德被认为是晚清最优秀的外聘官员之一,最后官至二品,死后被封为太子太保)。云南虽然地处西南,但当时也是英法角力的主战场之一,先后建立了蒙自、思茅和腾越三个海关,总管云南的边境贸易。

1989年,法国人建立思茅海关。1896年,英国人也在思茅建立了贸易关系。或许是由于和赫德有点亲戚关系,大清海关税负总司赫德提拔甘福履到思茅海关任职,并获得了一枚勋章。

在思茅工作了四年的时间,甘福履爱上了滇南的自然和人文风光,通过英国皇家摄影俱乐部的资助,变成了一位业余的民族文化记录者。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年轻的甘福履( Carey)(照片摄于伦敦)

2018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系老师把甘福履当年拍摄的30张老照片整理成两篇文章,名为《扛着相机在云南:甘福履的民族影像记录》。甘福履先后在中国生活工作了30年,直到在上海逝世,在思茅的几年间(1896-1902年),他对民族颇感兴趣,后来升任到宁波等地海关之后,就再也未关注过民族或历史题材。甘福履兴趣的转变让布里斯托大学历史教授颇感迷惑。

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或他当初是否是业余水平,都丝毫不影响这组照片的历史价值。130多年前的老照片,是无法重复,无法再现的珍贵文物。当初他应该拍摄了许多照片,不过最后只留下这30张(其他暂时搜不到),是甘福履后来在宁波的时候,做《缅甸与云南边界当地人的生活》讲座时留下的一组照片,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组照片。

晚清思茅老照片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思茅海关衙门(门前是打包好的棉花)

思茅为甘福履工作生活四年之地,当初约有1.5万人口,略相当于今天很多滇南的小乡镇人口水平。当初的思茅是滇南门户,茶马古道集散地,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清早期就在此设立海关,管理茶叶贸易。

思茅以南,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中国好茶的出产地,因此古代思茅以南汉人不多,但赶马做生意者却往来不绝。百年前的思茅已经拥有城市,建立了古城墙、衙门,文庙、私塾,以及众多的流官等等,被称为滇南首郡。

甘福履在思茅四年各民族服饰图片,多少已经熟悉思茅的人和事,他拍摄了大量的古建筑,城市街道、以及风俗、赶集场景和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老照片,让我们在130年后,依然可以看出思茅的城市底蕴。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普洱道台(可能是刘宏庵)与海关管理人员合影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思茅的牛车与建筑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中国古庙(位置不清,有知道的人请告知)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节庆日舞龙游街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节庆日民间表演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赶集的少数民族(哈尼族)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赶集的人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卖骡马的人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节庆表演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汉族官员抬着佛像游街,这一风俗现已消失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某庙门口的一座石狮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废弃的一威武石狮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这张照片与南朝石刻有相似处,其年代绝对久远。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茶马古道上的木板桥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竹桥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两位海关外国人员坐在独木桥上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象明的彝族罗罗姑娘闻歌起舞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思茅城内的窝泥人(哈尼族一个支系)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思茅两只熊爬到了桉树上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甘福履寄出的窝泥人渡江照片

甘福履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考察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傣族寺庙(作者称之为 Shan state 庙,Shan其实是版纳的傣族)

得到伦敦摄影俱乐部支持,并在思茅周边小试牛刀,拍摄了一些照片之后。甘福履开始计划远一点的拍摄旅行。筹备前往更原始,更偏远一些的地方去寻找原始的“部落”人民。

西双版纳的民族考察(中国掸邦)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1898年12月,甘福履带着几个随从,两个骡子三个马,沿着茶马古道挺进了思茅东南部的西双版纳(现在的版纳易武以北)。由于当时的少数民族叫法,地名等还相当混乱,因此很多他所谓的少数民族,我们很难辨识到底是什么。如甘福履把西双版纳称之为 Shan state(中国掸邦)或Sip song panna,从他手绘的地图看,所谓的西双版纳,或者中国掸邦,包括整个思茅以南地区,孟连、澜沧、勐海、景洪(车里)、勐腊、江城等等都归属在内,大概与历史上西双版纳十二班纳的行政区划较为相符。

因此文中很多老照片,囊括了众多民族的许多分支和不同的文化习俗,由于甘福履本身并不熟悉少数民族,因此他的叫法也略显混乱。比如他难以区分孟连等地的汉傣、勐养的花腰傣、版纳的水傣;也分不清彝族的罗罗和拉祜族的裸黑等等;若非熟悉民族学,或熟知滇南边疆风貌之人,着实难以辨认和区分。

总体看,甘福履老照片反应的了他的两次“版纳之行”。第一次远行,他从在思茅东南的古茶山一带。整个行程大概划分了二十多天,拍摄了不少照片;第二次考察则是前往西南部的孟连,耗时33天,然后折返回思茅。考察大致在地理位置在版纳北部到思茅之间,由于甘福履是中国官府人员,因此他的履行沿途收到地方保护,每到之处都把他当官员看,还颇为顺利。(下图为甘福履两次考察路线图,右边草绿色为第一次考察路线,左边墨绿色为第二次考察路线)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甘福履1899年手绘的版纳地图和科考路线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傣族房屋(作者认为是傣族,但可能是汉人房屋)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孟连的傣族姑娘(这是张摆拍的照片,可能是某大小姐)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这张可能是中央赐给的官方傣族妇女服装(他写的是Tame Ma gala ,人物与上面图中是同一位)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版纳一条河流(作者称之为 River,从路线看是从思茅到勐仑的补远江,也就是罗梭江上游)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镀金傣族佛像(从风格看应该是汉傣风格)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孟连的驯大象

冬季的版纳山区,雾大天冷,但还算方便行路。没有陪护,没有军人保护,在几个马夫的陪同下各民族服饰图片,甘福履每天行走大约40公里,一共走了三个星期,第一次中缅边境民族科考大约走了840公里,并在圣诞节当天安全回到了思茅海关总部。

从对少数民族的一无所知到逐渐有所认识,十多天的考察和照片记录,通过外貌、服饰、地理分布和语音,甘福履琢磨着中缅边境的版纳境内不同的部落和支系大概有上百个,但他们均属于六七个少数民族。甘福履成功地记录了这些边疆人的生活,并对中缅边界上的少数民族有了第一手资料的理解。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甘福履的骡马渡江,行旅则放竹筏上渡江

为巴黎展览收集少数民族服饰

三个月之后,甘福履又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边境民族考察之旅。赶在雨季来临之前,1899年3月,他带着7个骡子、三个仆人(1助手、1厨师、1保镖,其中有一人是回族)再次踏上了思茅西南的旅程,抵达傣王所在的孟连。这一次他不仅想拍摄,而且想收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

甘福履购买了一套花腰傣服装,一套阿卡服装。其中有个有趣的故事,刚开始阿卡人不愿意卖给他,后来村长最终同意了,让寨中所有妇女连夜缝了一晚上,第二天给了甘福履。到了孟连,甘福履还在集市上购买到了裸黑(拉祜族)和佤族的服饰。33天的行程之后,甘福履再次回到思茅海关。此次行程也还算顺利,在小勐养,甘福履的6匹马曾被傣族偷走,最后通过追逐和枪战又抢了回来,算是最惊险刺激的地方。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花腰傣(1900年在巴黎国际展览上展出)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编篱笆的阿卡女人(顶上帽子已经少见)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盛装的傣族妇女和小孩在抛绣球(现属于老挝境内的勐武)(作者注释"PA'I" SHANS AT THE LOVE-GAME OF BALLS)

甘福履收集的这些少数民族服饰最终被运到上海,然后到巴黎展出。

不过由于当时对这些服饰的理解,解读,以及对民族自身命名的不统一,服饰的解说牌子也异常混乱,只是简单以部落名称来命名了一下,如 de femme Shan;tribu Lu: Ētats Shans 。有趣的是,当时的中国精英很反对展示这些少数民族服饰,认为这些东西原始,展现了中国的“落后”。文章作者认为,没有良好的解说,这些服饰未能传达出其独特的文化与信仰,最终未引起媒体和世人的注意,反观参展的中国建筑则在巴黎大放异彩,成为欧洲时尚。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1900年,甘福履收集的滇南少数民族服装在巴黎展会展出

完成两次边疆民族记录考察之后,甘福履也曾在思茅周边记录一些水利,习俗等内容,如傣族水车、舂米、游街等等,一直对思茅地区保持着一种民族记录者的热情。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傣族的水车

百年思茅旧影:一位晚清英国海关的滇南民族影像记录

傣族舂米的水臼

在此之后,义和团运动兴起,排外情绪高涨。甘福履在1902年离开思茅,先后到腾越工作,并最终任宁波海关税务司。20年后的1922年,他在宁波发表了题为《云南-缅甸交界的生活》的演讲,这些宝贵的老照片因此得以保存下来。1931年,甘福履死于上海。甘福履手上应该还有很多老照片,遗憾我们没机会和渠道将其整理出来,以后若有机会收整到,我会再次撰文为大家介绍。

甘福履的一生最高光的事情就是他在思茅期间,记录下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老照片。虽然他之后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思茅,但他依然对思茅魂牵梦绕,怀念那段时光。离开思茅之后,他先后在腾冲与福建等地工作,不过他再也没玩过相机,没再次尝试着去记录那些“原始”的少数民族。

记录思茅,此外无他。或许是这位晚清思茅海关的洋大人精彩的人生写照吧!

上一篇: 个性定制!江干巧打“特色牌”,创新专业市场“五化”提升新模式
下一篇: “三色一世界”的精彩:《走进彝人世界》彝族文物艺术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