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佚名 123 2022-11-30

最近在网上看到支持西方伪史论的人的一个观点是说西方的学者也不承认中国夏朝啊。

作为一个理工直男,特意去查了一下有限的历史书籍(虽然大部分都没有读过,汗)。下面摘录了部分涉及夏朝的书籍段落。有些学者会从商朝开始讲起,但没看到全面否定夏朝存在的,大多会说据说,或者存疑。

[美]艾玛·玛丽奥特《世界文明5000年:一幅包罗万象的世界文明索引图》:"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文明社会是夏朝。由于缺乏考古发现,人们在夏朝文明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但据说,夏朝文明可能出现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的石器和一只青铜熔炉。"

[美]布莱恩·吉米德《一口气读懂世界史》:“1.炎黄子孙的起源

大约在距今5000年以前,中国黄河上游陕西岐山姜水一带居住着一支具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氏族部落,他们的首领是炎帝,姓姜。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在他的领导下,人们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年年丰收,因而炎帝受到人们的爱戴,被尊为“神农”,所以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此外,为了解救部落成员的疾病之苦,炎帝尝遍百草,从而发明了医药。其实,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发明推广。后来人们推测,对于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出了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美]苏珊·怀斯·鲍尔《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

“夏朝的兴亡

在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政权,后来由于君王的堕落腐化,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朝取代。

此时中国的君王仍然徘徊在神话的边缘。[1]在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夏朝先后有十七位王统治国家。虽然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夏朝宫殿和国都的遗迹,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司马迁在夏朝覆灭1500年后所描述的人物确实存在过。

口头相传的历史比较模糊,但一系列统治者以及夏朝的故事和它的覆灭表明中国统治权的争夺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生的争斗极为不同。在中国,蛮族还没有入侵文明社会,国家之间也没有发生战争。帝王内心的善恶之争是最危险的争斗。其王位面临的威胁首先来自他的本性。

夏朝之前的三位圣贤君王依照禅让制,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将之禅让给贤德之人。第三位贤君禹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王位。据司马迁记载,他本是封臣,贤君舜让他治理黄河水患,“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2]禹“敏给克勤”,治理水患十三年,规划水道、修建堤坝,将黄河洪水用作灌溉,从而不再威胁居民的安全。[3]在他的努力之下,“天下于是太平治”[4]。禹虽然无须保护自己的百姓免于外敌入侵,但使他们免除了来自自己土地上的威胁。”

[美]威尔·杜兰特夫妇《世界文明史1:东方的遗产》 :“我们无法证实中国早期历史学家所流传给我们有关夏朝的种种记载。由记载得知,远在公元前2165年,天文学家便已声言确知日食。但能干的评论家们早已诘难过这些纪事,认为不可靠。在河南所发掘到的甲骨上列有许多君主的名字,通称是商朝诸君;又有一些远古的青铜色的器皿,年代不可考,也暂时归属于这个时代。其次我们要知道,在这些掌故里,它们的引人处与真实性并不成比例。根据古老的传说,商朝有一位帝王,名字叫武乙,他是一位无神论者夏朝服饰,蔑视上帝,谩骂诸神;他刻了一个木偶人谓之天神,而与之博弈,并令佞臣代行,当天神失败时,他就戏弄侮辱之;又为天神设置一个皮囊,内装满了血水,仰首射之而以为快,称之为射天。较富正义感的史家们确告我们,说武乙被暴雷击毙。”

[美]维吉尔•M•希利尔 《美国学生世界历史》 :“有四个地方的历史记录我们能读懂,它们分别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我们能读懂他们的文字,所以我们能够知道这么漫长的历史中那儿人们的真实生活。对于努比亚、中美洲和克里特的文字我们就不那么在行了,所以对于这些地区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就所知不多了。”

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我们知道,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当时,商王朝统治着中国的北方。你能看出中国的文字现在仍然和其他国家的文字很不一样。中国文字从来没有转变为字母,而是继续使用文字——每个文字的字符都不一样。学习读写中国文字肯定是很难的。”

[日]宫崎市定《亚洲史概说》:“一、中国社会的发展

夏王朝的问题

在中国儒家的传说体系中,三皇五帝已经被认为完全是由后人夸张和空想出来的产物,但也有人认为以禹为始祖的最古老的夏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种观点有着更为古老的由来。相传,夏的都城在山西省的安邑,禹之前的帝舜的都城在安邑附近的蒲坂,其后代的虞国直到春秋时代也一直是在山西省,甚至舜之前的帝尧,其都城平阳也离安邑不远。因此可以说,华北文明的发祥地确实是在山西省的南部。这一传说多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华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金石并用时代,以山西省南部的盐池为经济中心,形成了原始的聚落国家,甚至小的城市国家。尧、舜、禹等人都曾是一国之君,他们受到各国君主亦即“群后”的拥戴,居于领导地位,作为“元后”,号令这一地区。其中,夏的霸权维持得时间相对长久。遗憾的是,夏朝存在的实际年代目前尚不明确,相关考证工作只能寄望于后代的史家了。”

[英]威尔斯《世界简史》:"公元前6世纪,那个辉煌灿烂的年代,那个人类走向青春期的年代,有我们熟悉的两位伟大导师:孔子和老子。他们在历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事情。本书写到这里,我们还没有谈过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因为迄今为止,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仍然不是很完善,我们希望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能像欧洲人在研究自己的历史一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中国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大河流域是中国原始文明的发源地,来自原始的日石文化。中国的原始文明和埃及、苏美尔文明相同,都具有日石文化的一般特性。他们崇拜神庙,君王和祭司在神庙中举行季节性的血祭仪式。而城市生活与六七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埃及人和一千多年前中美洲的玛雅人没有太多的不同。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倘若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用活人献祭的话,那这也是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改用动物代替了。

事实上,原始的中国文明也屡遭来自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的骚扰,这与沙漠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侵犯欧洲和西亚的原始文明一样。这些游牧民族如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和鞑靼人,他们在生活方式和语言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像北欧的日耳曼人,不断地分化、组合、重组,但是这些变动也都是称谓上的变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与日耳曼人相比,这些蒙古系的游牧民族更早拥有马匹。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似乎已经在阿尔泰山发现了铁。这些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和西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也曾多次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并成为这个或那个文明定居点的统治者、征服者以及复兴者。

中国最初的文明很可能不是蒙古人的文明,这就好比欧洲和西亚的文明不是日耳曼人和闪米特人的文明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早期文明是浅黑人种的文明,与最初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可能有很大的关系。据史料记载,一开始,中国文明就出现了融合和征服的现象。总之,在公元前1750年,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分化出各个诸侯、城邦,彼此间还达成了某种共识,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还时常向他们敬畏的“天子”进贡。商朝于公元前1125年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朝的局势一直保持着松散而统一的状态,到埃及的托密勒和印度的阿育王的王朝时代还一直延续着这种情势。周朝是一个漫长的朝代,中国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分裂。匈奴向南部入侵,建立了他们的属国;各个地方的诸侯也纷纷割据,不再向天子进贡。中国的一位权威学者曾说过,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国土上,分裂开的小国有五六千个,因此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

苏珊•韦斯•鲍尔 《世界的故事:古代世界》:“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

我们对黄帝,或者在他之后的统治者了解得很少,而且也不确定--因为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记录。关于他们统治的帝国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对这些年代久远的中国古代统治者了解的每件事情,无不出于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口头相传,历经数千年之久。我们不晓得这些故事中哪一部分是真实的--以及哪一部分是添加进去为了故事更有趣和更激动人心!

不过,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人居住于黄河流域,在那里种植稻米,饲养蚕茧,并且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免受外敌侵略。我们晓得在黄帝之后的几百年里有一位新领导人掌握了权力。他的名字叫做汤,他的家族叫做商。商统治着黄河流域长达五百年之久。在中国,他们称为朝代--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许多许多年,将王位由父传子,由兄长传给弟弟,或者由叔叔传给侄子。

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我们对商朝统治者的了解,要比对商朝之前的统治者的了解多得多!在商朝统治中国期间,中国人开始使用青铜。他们用青铜制作武器、车辆、农具。这些用青铜制造的工具和武器,与用木头制作的工具和武器迥然不同。数千年之后,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建筑物废墟下面发现了用青铜制作的工具和武器。这些青铜武器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商朝统治期间,中国人已经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弓和箭了。在攻击敌人的时候,他们使用战车,而且穿铠甲和戴头盔来保护自己。他们在种植和收获小麦和桑树,以及水稻时,已经开始使用农具,用马拉的犁来耕田。”

[日]讲谈社《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商與春秋戰國時代》

“「可考」的時代與「不可考」的時代

漢字紀錄的留存狀況

本書中論述的夏、殷商及周的時代為「不可考」的時代。相較之下,後來的春秋時代則是「可考」的時代。

什麼是可考?什麼是不可考?

在春秋時代,沿襲自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圈之中的大國是如何興盛及如何衰亡,都是「可考」的歷史。但是在夏朝、殷商朝及周朝的時代,這些都「不可考」。

可考者為何可考?不可考者又為何不可考?

這與漢字的有無息息相關。殷商使用的漢字夏朝服饰,就是甲骨文或殷金文(銘文)。雖然這些漢字有流傳至其他城市國家的跡象,卻沒有落地生根。

到了周朝,周天子雖將刻著西周金文的青銅器賜予諸侯,但是周朝獨占鑄造技術,因此諸侯國無法自行將文章刻在青銅器上。一來諸國不見得對周的文字感興趣,二來就算感興趣,也沒辦法好好加以運用。

有漢字的地方,就會留下漢字的紀錄,沒有漢字的地方,當然就沒有這些東西。因為這個緣故,在殷商及周的時代,只有殷商及周這兩個大國留下了紀錄。

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周朝將刻了金文的青銅器送給諸國,金文中提及了諸國情事。因此跟殷商時代比起來,周的時代保留了較多諸國紀錄。但是金文上所刻的諸國情事不僅太過瑣碎,而且是站在周的觀點所寫的。

基於上述理由,在殷商及周的時代裡,除了殷商及周這兩個大國之外的諸國興衰都「不可考」。

既然「不可考」,就不能抱著「可考」的態度加以說明。在《史記》誕生的時代裡,肯定流傳著多於我們目前所知的「史實」,例如自古以來天下大勢的轉變等等,但這些都是捏造出來的「史實」,與「可考」的定義天差地遠。

多虧了對甲骨文及金文的研究,在某些領域上我們對殷商及周的理解甚至超越了《史記》時代的人。但是這些甲骨文及金文都是站在殷商或周的立場寫出的文章。至於殷商及周以外國家的詳細狀況,我們只能站在殷商或周的立場加以推測。加上內容太過瑣碎,絕大部分還是「不可考」的狀態。

至於殷商之前的夏朝,則由於尚未出土任何文字,所以幾乎整個時代都是「不可考」的狀態。

但是到了春秋時代,漢字傳播至各國且向下扎根。因此由漢字發展的觀點來看,春秋時代並非僅是戰禍連年的黑暗時代,反而可以視之為廣大漢字圈開始成形的輝煌時代。

因為這個緣故,春秋時代遺存下了相對較多的各國歷史紀錄,讓春秋各國成為「可考」的狀態。

後面的戰國時代,「可考」的程度甚至更勝春秋。”

[日]讲谈社《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與夏王朝》

“第十章

邁向初期國家的曙光

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二里頭時代的開端

二里崗遺址與夏王朝、殷商王朝的關係

據《史記》所載,中國最古老王朝是夏王朝。傳說中的「五帝」的最後一位帝王舜,將王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是夏王朝的開端。根據《史記》的記載,五帝都是因為個人的功德能力足以治國,而取得帝位的。相對的,禹藉著世襲的方式進行之後的王權繼承,所以在《史記》內與「五帝」的記述方式不同。從司馬遷的立場來看,王朝是指有繼承王權統治體制的階段。

如同王朝的字義,王朝是確立了一個王權的階段,而為了維持王權,就有必要藉由世襲來鞏固安定的政權。關於夏王朝是否確實存在之事,因為清朝末年以來疑古派的懷疑,讓推動近代歷史學的歐美或日本歷史學者,也紛紛對此感到懷疑。

無論夏王朝是否確實存在,就如同商王朝的存在已經藉著甲骨文得到證實一樣,除非也有文字能夠證明,否則就不能堅決否定或肯定夏王朝的存在。

戰國時代七雄相互競爭,為了主張自己政權的正統性,會在其編年體的史書中,記載禹或夏王朝的事蹟。關於此事,東京大學的平勢隆郎教授,會在本系列第二本《從城邦國家到中華》一書中,有詳細說明!

禹和夏王朝也和五帝一樣,在戰國時代廣被利用,並被特意地宣揚,所以那些敘述不可全信。不過,《尚書》或《詩經》所記載的禹的事蹟,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所藏、西周中期的青銅器「盨」上,也有相同內容的記載。春秋時代的「秦公簋」、「叔夷鐘」、「叔夷鎛」上,也有禹與夏王朝的記述。

就像岡村秀典先生也曾說過的,商以前的中原確實存在著夏王朝這個政治團體之事,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事!”

堀敏一《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

青铜器时代与文明

至今为止,我对文化和文明两个词不加注释地使用过来。文化、文明原本都是中文 [4] (关于这个后文再述),此处分别作为和的译语而使用。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大概可谓全世界共通。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各种事物要素的综合体,由于表现出人类集体的特征,所以称之为“某某文化”。

关于中国夏朝历史是否被西方认为是伪史

文明的原文是都市化的意思。我在前文屡次使用了都市文明一词。以发掘进行较早的东方国家()来讲,一般认为环绕都市的城墙、青铜器和文字等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标志因地域而不同,在中国并非一定要按照此标志来判断,但可作为参考。人类诞生后,所居住的地方必有文化。但文明的诞生却仅限于一部分地区。所以有四大文明的说法。中国当然是文明地区之一,但具体是何时何地形成的,今后可能仍然会众说纷纭。

关于这个问题,依据目前考古学的一贯做法,追踪青铜器时代的诞生乃稳妥之举。刚刚提到龙山文化有与殷墟文化相关联的特征,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殷墟(公元前14~前11世纪)出现在青铜器时代的最鼎盛期。这期间虽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我们尚不甚清楚它的具体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失忆”现象。

让人意外的是,1951年发现了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约公元前1500年),紧接着1957年又发掘了更早时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二里岗以西,洛阳以东)。这些遗址里出土了比殷墟较为简单朴素的青铜器,二里头遗址四层文化堆积的第三期文化层里发现了宫殿的地基,毫无疑问,这是早于殷墟的王朝遗址。

对二里岗遗址属于殷代早期的事实应该毫无争议,但对于二里头则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整个二里头都属于夏王朝,有人则认为都属于殷王朝,有人说前半期是夏王朝、后半期是殷王朝,更有说法认为夏王朝之始可追溯到王城岗遗址(参见前文介绍)。依此推断的话,二里头第三期的宫殿遗址是殷初或更早以前的夏王朝的都城也不无可能。二里头文化包括河南西部与山西南部,范围相对有限;二里岗文化西至陕西东部、东达山东、南到湖北江西之地,范围较广。由此表明殷王朝在进入某一阶段后,其势力范围已经相当广阔。

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说明存在过较为成熟的文字。简单的文字在二里岗也出土了,但由于资料甚少,无法推断出文字的发展历程。不过,形似文字的东西在大汶口和山东龙山文化的遗址里也有发现。如前所述,在东方国家青铜器、文字和都市的出现被当作文明诞生的标志。在中国,象征都市诞生的城墙可见于龙山文化的城子崖、王城岗甚至更早时期。也有学者将良渚文化的聚落遗址(没有城墙)视作都市。所以或许可以说,在中国都市和文字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美]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夏代的存在仍然存疑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考古学家用碳14放射性的技术,断定中国新石器时代之遗 址最初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或者还要早。可是以文字记载的历史,却不能追溯到 这么久远。根据史书的记载,最早的“朝代”为夏,它的出现若能证实无讹,也只 能把中国历史的前端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可是关于“夏朝”的传说虽多,也仍 没有考古的实证确断它的存在。怀疑的人提出,要是这朝代确曾出现,至少应当在 古物附近有文字出现。相信夏朝实有其事的人则辩说,中国文字出现于公元前2000 年,只是最初的文字写在竹简和丝织品之上,年久月深业已腐朽。现存关于夏代的 事迹,出自口传,再由记事者写在竹简之上,辗转抄传,所以较迟。两方所说都有 理由也仍不能成定论。

现在能确切证明之中国历史,始自公元前约1600年的商代,这朝代的两座都城 和约十处国王埋葬之陵寝业经发掘。不仅它的文字确切的存在。而且其字体镂刻在 兽骨之上。出土的这种“甲骨文”碎片,数以十万计。

商代遗址在今日的河南省,历史上称为“关东”,我们也可称它为“东部平原”。 它和西部西安一带的“黄士高地”构成一种东西轴心。“商”之成为一“朝代”也 是名正言顺。它的王室谱系全部保存无缺。国王传位一般采兄终弟及,偶尔父死子 继。此外商人也可以视作“商民族”,因为他们垄断冶制青铜的技术,在军事上占 优势,也保持着宗教上的向心力,所以能凌驾其他民族之上。他们的青铜器皿,不 是兵器,就是祭器,只有极少数例外,其制造采取集中的方式由国家监督。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鸟瞰中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中国,不但在政治组织、金属制造、书写方面,甚至有可能在农业和天文学方面,都落在了中东地区的河谷文明后面。但是在制作窑烧陶器方面,中国和日本却非常先进。这些以火为基础的技能,为冶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冶炼青铜也成了中国人的专长,他们的狩猎战车上装饰的青铜,像极了战后美国那些大车上的镀铬装饰板。接着,有些中国人开始学习铸铁,到公元前400年时,他们已经学会了专业化地制作犁铧,也就是用来翻土的坚硬切削刃。窑炉中所需的极高温度,则是通过精密复杂的双动活塞式风箱鼓风实现的。后来,有些风箱还开始利用窄溪的湍急水流产生的动力来驱动。

在1世纪前的五百多年里,中国人曾一度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民族。在冶金学方面,他们是王者;在水利灌溉技术上,他们推陈出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他们上下求索;他们用纺织机织出了可制作精美服饰的丝绸;还利用人力独轮车、牛车和牛犁以及马车,成了陆路货运方面的行家里手。

上一篇: 湖南自主品牌30佳课题调查——家居服饰类:湖南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
下一篇: 大型彝族服饰秀《云绣彝裳》首演 再掀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新高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