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呼风唤雨”的带钩,为何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地位”下滑?

佚名 150 2022-11-29

带钩,就是古代的贵族与士人用来系住腰带的挂钩。在古代,带钩除了是一件实用品,还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不仅形式上多种多样,而且做工也十分精湛,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多种工艺方式,制作出来的成品多姿多彩,十分精致。

据记载,带钩起源于西周末期,但是这段时期玉带钩的形态并未完全形成,还只是一个初始状态,直到战国时,玉钩带的器型才基本确立。随着历史的演变,玉钩带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西汉时期。

玉钩带

这一时期玉钩带的做作方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比如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魏晋南北朝服饰,可以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赏性。然而,本应按照轨迹,继续发展下去的带钩,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骤减,类型也变得十分单调,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从带钩本身说起。

一、带钩自身有着功能上的不足之处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服饰中有着一件不可或缺的东西,那就是腰带。有了腰带,就需要用带钩进行系结,以便固定。所谓“带约其腰(腰),钩挂于带”,就是形容此事。可是带钩本身,也有着不足之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大幅减少。

1.带钩不便于连接衣带和马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重大变化的时期。因为这时战争频起,分裂割据十分严重,人们各自为政。其中不仅有汉人之间的内部战争,还包含了胡人和汉人之间的战争。著名的“五胡乱华”,就是出现在在西晋。

这一时期,大量北方的胡人涌入中原,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这就导致了原先在中原地区生活的农民、商人、士人等纷纷逃亡去长江以南的地方,可见胡人作战的凶猛。胡人擅骑马,所穿着的服饰也都是为了方便骑马,那么此时的带钩就显得并不实用了。

带钩

因为带钩不仅不能很好地将腰带和马具连接在一起,也无法进行长度上的调节,可以说并不利于胡人这种游牧民族的日常使用。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带钩根本无法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2.更加便利的带扣取代了带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够在这一时期发挥自己自身优势的带扣,逐渐取代了带钩的存在。带扣作为胡人的服饰,不仅能够更好地固定和调节皮带,将衣物和马具紧密连接,还拥有更好的稳固性,可以承担胡人由于狩猎和战争带来的高强度运动。

可以说,带扣凭借自身稳定的结构和使用上的优势来取代带钩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了。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制度有所不同

带钩本身的不实用性是它数量骤减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导致带钩数量骤减的更重要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制度相比以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带钩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

汉朝“呼风唤雨”的带钩,为何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地位”下滑?

1.曹操推行薄葬制度

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权的奠基者,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在文学、书法上有着相当的造诣。当时天下大乱,曹操便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不仅消灭了多个割据势力,还降服了北方多个少数民族,使中国北方相对统一。

在经济上,曹操也同样做出多种有效的举措,比如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也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开源的同时,曹操还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不纳。”这就是说,衣服没有采用大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鞋子也不雕花绣彩,帷帐和屏风坏了就在上面修修补补,床榻和被褥也没有什么装饰。

影视剧中曹操形象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的儿媳——曹植之妻,甚至因为穿了一件绣衣而被曹操赐死。可见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影响十分深远。曹操的节俭同样体现在了殡葬制度上:“敛以时服魏晋南北朝服饰,无藏金玉珍宝。” “殡U之物,一皆绝之”通过这些记载,可见曹操并不提倡去世后用大量金银财宝作为陪葬品,而是实行了薄葬制度。

带钩虽然是作为日用品出现,但经过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一件能够代表人们身份的物品,材质也多为玉等贵重金属。因此,在曹操下令薄葬制度后,带钩作为贵重之物,便难以再被大量陪葬,所以在这一时期,带钩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2.社会生产力大大衰退

汉朝“呼风唤雨”的带钩,为何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地位”下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战争频起的时期,许多大规模的战乱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很多城市都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这就造成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北方的经济状况大大衰退。由于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胡人就趁乱入主中原,灭掉西晋,建立东晋政权。

而汉民为了躲避胡人的残暴统治,以免战火和屠杀,纷纷大量地南迁,进入了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那些没有南下的汉人则被残杀掠夺,这场灾难使得华夏人数目剧减。于是,在北方汉人被残忍虐杀,南方又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状态下,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带钩

而带钩是一件十分考究的装饰物,一件精美的带钩,甚至要用到十几种工艺才能制成。比如我国出土过一件带钩,这件带钩的表面镶满了松石,而且每片松石直径还不到一毫米。可以说即使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想要制作出来这样的工艺品也是耗时耗力十分困难的。

因此带钩要求制作工艺之高可以想见。而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很难做出如精美的工艺品,因此带钩数量的锐减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带钩的发展

不论是带钩本身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影响,这些都只是客观上的条件。探寻根本,带钩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还存在着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当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识形态。

1.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汉朝“呼风唤雨”的带钩,为何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地位”下滑?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战争不仅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社会变迁。这些文化交流与社会变迁,就导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晋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导致一些胡人游牧民族的服饰在中原流行开来。而在汉人之间流行的带钩,则随着人们迁徙到南方,在中原地区渐渐失去了地位,被胡人的带扣所取代。

再说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战争,但此时南方战争的主将不再是世家大族,而是一些寒门将士,这些将士在作战时发现,价值不菲的带钩实用性远远小于带扣。为了作战顺利,带钩也顺势被带扣所取代了。

2.玄学清谈之风盛行

王安石曾经作诗曰:“谢公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这句诗里的“清谈”指的就是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这种风气与传统的儒家道义背道而驰,它不在意传统的功利,甚至认为这是“俗事”。

士族名流相遇,不仅不谈政事,甚至谁要讲到怎么使得国家富强,就会遭到讽刺,被说成专谈俗事。人们不再在意功业、学问,而更重视内在的精神状态,放浪形骸,饮酒作乐,一切都变得超脱自然。

士族

汉朝“呼风唤雨”的带钩,为何魏晋南北朝数量骤减,“地位”下滑?

“清谈”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流行,尤其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是把它看成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曹操的养子,后又成为曹操女婿的何宴就是当时著名的清谈家。由于这些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也逐渐成为了当时整个时代的一种时尚。

士人们在思想上崇尚老庄的“道法自然”,他们认为人生应该肆意洒脱,无拘无束。因此在衣物上也追求飘然洒脱的服饰,当时这种流行的宽袍大袖自然也就无需带钩的束缚了。

结语

由此可见,带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骤减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除了带钩本身的不实用性不适合这个战争频起的朝代,还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也对它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最重要的还是魏晋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与之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在心理不再像从前那样认可带钩的存在,反而认为它是束缚身体的工具。可见带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骤减也并不稀奇。

参考文献:

《十六国春秋》

《谢安》

《论衡》

《三国志》

上一篇: 魏晋南北朝的陶俑说:我们的衣着丰富多彩,裤子开始流行
下一篇: 古代女子的裙摆都拖在地上,为什么不怕被弄脏?答案其实很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