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不要为“显高”发愁,一条牛仔裤轻松搞定,这样穿效果好
169 2024-12-23
汉服是明末以前,我国汉民族传统服饰。虽然经历了清朝时期的断代,但汉服依然是我们传统服饰。日本有和服中国古代服饰,韩国有韩服,他们民族服装都是从中国古代演化而来,只是没经历过满清统治,以至于还保留着那些改良后模样。
汉服是什么样呢?
首先澄清两点,汉服既不是唐装也不是戏服,他是有着民族传承符号的服饰,还有严格的考究与规矩。关于汉服的演变,无论汉服爱好者,还是汉服达人,他们都深入研究了汉服,并复原了汉服,这点值得欣慰。但要目睹古人的服饰还应从古墓中找到汉服“密码”,因为这才是他们日常穿着样子。从我国发现的古墓看,古代人穿得很讲究,特别是女人穿着汉服特别美。
1.尼雅古墓女人服饰。
195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了东汉夫妇合葬墓,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及一些珍贵残存面料,虽然历经千年已残破不全,但经过专家复原这些服饰,发现女人服饰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美丽。
以茶黄绢为面料,通过墓中出土棉织物补全,按照腰围144公分,长154公分来制造,再根据九幅拼接,就还原了东汉古代女人服饰。从还原的东汉服饰看中国古代服饰,其服饰虽然与真正汉代无法比较。但通过从东汉还原服饰的裙襦看,“襦”有腰襕,不开衩的为外穿。而且腰襕都有装饰,可以随意变色,而裙则呈梯形状,可以裁片拼接,做工非常讲究。晋朝时也延续东汉服饰模样。
2.甘肃花海毕家滩魏晋古墓服饰。
该墓出土汉服的实物残片,从服饰来看,虽与东汉差不多,但也有所改进。从出土的汉服残片看,紫缬襦只有两片,就残存痕迹来看,应该为右衽,属于大襟腰襦,袖口宽博。而衣身则在近腰位置,也有两片,上片为紫缬绢,下片连接本色绢,衣身与袖之间有拼接,领襟与衣身也有拼接。
此残片的绯碧裙也只留下一片,分为裙腰和裙身,裙身长61公分。通过复制来看,认为“襦”过膝了,是晋襦,认为是北方少数民族到南方的穿着。其实从先秦陶俑看也有这样的服饰,东汉古墓壁画也是此类模样。不过到了南北朝时,随着袄的穿用,长襦就很少有人穿了。
但从壁画及实物的复原来看,襦的腰襕露出外面,这就晋朝时的“襦穿裙外”,当然“襕”的颜色可以五颜六色。
3.阿斯塔纳出土的唐朝服饰。
从哈萨克斯坦出土的壁画看,唐代服饰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初唐式服饰。该服饰的女装,裙依然沿用汉晋式的梯形状,但可褶或者不打褶。从唐朝壁画推测,女装的领口可能也有真领式。女装上衣可以有背子,可分无袖短袖两种样式。从壁画上看,唐朝女装也有帔子,就类似于披肩式的饰物。
4.南宋黄升墓和周氏墓服饰样式。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福州南宋黄升墓,并出土一件直领对襟衫,这是宋朝服饰。而宋朝女装分为裙掩衣、衣掩裙、对穿衣等样式。黄升墓出土的女尸服饰看,出现了“合裆侧开裤”,两帝侧开,有一对褶子,起到装饰作用,但不能单穿,里面还需要穿其他裤子。1988年9月,发现的德安周氏墓来看,出现女装的褙子,这是女装第三层衣服,穿于衫袄之外,长度大约到脚踝附近,呈两处大裙样式。
5.花山宋墓服饰样式。
目前,宋朝女装只出土了直领对襟的衣物,其他还未出土。2003年,花山宋墓出土壁画,宋朝女装出现了大袖衫、霞帔、直帔。先来看看宋史中的记载,据《宋史·舆服志》记载:“……淳熙中,朱熹又定祭祀、冠婚之服,特颁行之。凡士大夫家祭祀、冠婚,则具盛服。有官者幞头、带、靴、笏,进士则幞头、襕衫、带,处士则幞头、皂衫、带,无官者通用帽子、衫、带;又不能具,则或深衣,或凉衫。有官者亦通用帽子以下,但不为盛服。妇人则假髻、大衣、长裙。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宋朝规定命妇用霞帔,民间用直帔,分出等级了。不过此墓女装还出现了百迭裙。
6.江苏无锡周氏墓明朝女装。
从此墓壁画中,看到明朝初年女装的模样,主要样式直领对襟袄再加马面裙。但还有圆领大襟短衫,和长领大襟长衫。北京丰台区长辛店618厂的明朝墓,则出现了比甲,也叫背心。可分为圆领、直领、方领和对襟等样式,衣身两侧开衩。同样,披袄式比甲,也分为圆领、方领、对襟样式,主要冬季防寒所用。《金瓶梅》有一段话,形象说明了那时的披袄。金莲道:“李大姐,你有披袄子,带件我来穿,省得我往屋里去。”李瓶儿应诺去了……(金瓶梅第24回)。可见明朝披袄已是女人日常必备衣物。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