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百戏俑,秦朝的断臂“维纳斯” 2200年前的他身穿怎样的华美服饰?
记者专访负责服饰还原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团队
一觉醒来,尘世已过千年……
在土层下沉睡了2200多年,当秦始皇帝陵“K9901坑”面世,人们看见的是不一样的秦俑——姿势非常有仪式感秦朝服饰,形似“舞蹈”,这和站如松、坐如钟的兵马俑截然不同。专家初步判断,这是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
其中暗藏神秘指纹的28号俯卧俑迅速登上网络热搜,网友惊叹,“它是在做瑜伽吗?”(快报6月28日A07版《秦始皇陵“仰卧俑”首次对外公布 身上发现3个2000多年前清晰指纹》)
公众瞩目的,还有同一坑道出土的4号俑,身姿挺拔,身披彩绘的拟真甲衣。
2022年6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齐聚杭州,共同展示了“K9901”出土的4号俑服饰复原研究的初步成果。
记者专访了负责4号俑服饰复原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团队。
杭州西湖边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这样的权威研究机构,在全国仅杭州这一家。
与秦俑面对面:“它像秦朝的断臂维纳斯”
每一尊秦俑站在你面前,都如同一个真实的人,活生生地在那个年代走过……
百戏俑的出土,为今天的人们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形象展示出2200年前一个多彩斑斓的杂技世界。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杨汝林,多次与4号俑真实地面对面。
“与气势磅礴的兵马俑不一样,它的形体似在做一个飘逸动作:挺立着,身体稍向侧面扭转,左臂上举,右臂搭在胸前,双手残缺。如同一座来自秦王朝的‘维纳斯’雕像,残缺之美,给世人无限遐想……”
4号俑至今让她记忆深刻,“它的形体很有肌肉感,裸露的小腿健硕,似一个男儿。”
30多岁的杨汝林,开始从事古代服饰复原研究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不觉间,时间已过去十年。
面对国丝馆展厅里一件件从古代而来的盛装华服时,你很难想象它们最初深埋地下的模样,只是一件件残片、甚至一缕缕断丝,美丽但无比脆弱。经过技术挑战和时间消磨,完整呈现在大众面前,中间的难度难以想象。
4号俑出土后,因为沉睡地下两千多年,它身躯已然残破。
当杨汝林见到它时,它躯干上的彩绘拟真服饰已经大面积剥落,面目全非。时过境迁两千多年秦朝服饰,可她感觉它仍活着,衣袂飘飘还在舞动……
4号俑身穿泡钉甲服 可能是一件丝绸织成的精美经锦
杨汝林和同事们研究发现,4号俑的上衣,应该是一件“泡钉甲服”。
数一数,数量多达近百个,伟岸的俑身,状似一扇缀满泡钉的大城门。
每一枚泡钉的位置,不是机械式排列,而是随着俑身扭动,灵活排列出运动的曲线来。
杨汝林说,“我们发现有修改的痕迹,几枚泡钉的位置有位移,可见当年的工匠很精益求精,努力创造出一个富有运动感的生命体态。”
4号俑的泡钉甲服,也可能是一件丝绸织成的精美经锦。
根据斑驳的印迹残留,团队复原出它原本该有的样子:锦衣上缀满了八角星纹。
“这种精美的花纹,不会采用普通的麻或者棉,而是优质丝绸织成的经锦。
经锦的技法,是那个年代一门精绝的纺织工艺,花纹形象有写实也有写意,蛮浪漫。穿上它,舞动起来姿态更优美,更有表现力。”
4号俑的领口,还有一个蝴蝶结,起系带作用,比纽扣更美观更有艺术气质。
锦衣的袖口和下摆,均有精美的编织带,图案精美复杂。
每一个几何图案,甚至比指甲盖还小。
杨汝林说,“这也叫绦带。这种编织工艺,比如江陵马山一号楚墓、马王堆汉墓,都有这样的绦带设计。”
“工艺既精美又繁复,即使今天的先进机织,也难以复制。后期我们要靠手工编织技术,精准复制出来。”
4号俑的下裳,是一袭裙裤,布满了精美的云气纹。
杨汝林介绍,“这种图案,也曾在其他秦代文物上发现过……”
面对精美的秦俑,她说,“事实上,从古代的服饰来看,今天的人们,可能还比不上古人的精致。我很想穿越到那个朝代,亲眼看看他们衣袂飘飘的风采……”
谁破坏了它?工匠又是谁? 秦俑作为真实的人来过这个世界
“虽然是个俑,但它应该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存在过。事实上,每一尊秦俑就是写实,每个俑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相貌表情。面对秦俑,像是面对一个曾经生活过的活生生的人……”杨汝林诉说自己和团队研究4号俑的心得。
在4号俑所在的K9901陪葬坑中,考古人员发现被火焚烧的木炭炭迹。
4号俑、28号仰卧俑和许多残破的陶俑陶马,横七竖八地“躺”在坑底,周围全是火烧土。
这里遭受过一场劫难。那么,是天灾还是人祸?
秦俑坑考古队曾在1974年的《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提出,“秦俑坑有可能是被项羽焚毁”。
史料记载,秦俑坑是在秦末汉初的社会大动乱年代,遭洗劫和焚毁的。
这段时间内,最有可能洗劫、焚毁秦俑坑的,只有项羽率领的楚军。
不过,项羽究竟有没有“光顾”过秦始皇帝陵,他又是如何进入俑坑的,目前还难以验证。
直到今天,仍能看到遗址内很厚的焚毁痕迹,却是不争的事实。
快报报道的28号仰卧俑,神秘指纹包括它的工匠身份,引起专家和网友们无限猜想。
4号俑也是如此。
秦始皇帝陵研究专家惊奇地发现:4号俑的下裳后侧面,有一处戳印的文字。
前一字为“宫”,后一个残缺,但从大体轮廓和主要结构上,判断为“臧”字。
人们猜想:难道那位富有聪明才智的工匠,是一个名叫“宫臧”的人?
目前尚无定论,真相依旧扑朔迷离……
橙柿互动从中国丝绸博物馆了解到,目前,4号俑的服饰复原合作项目,仍在持续中。
研究者杨汝林说,“我们复原出纹饰图案,但成衣的完整还原,仍需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