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化妆就没有阳刚之气了吗?你真正理解阳刚之气的意义吗?
112 2024-11-13
每逢盛夏,酷暑来临之时,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应该如何避暑。
得益于现代科技,人们可以在空调房里享受冰镇的饮料,再不济还有风扇可以使用,但是在男耕女织的时代,没有科技的加持,人们又是如何熬过难捱的夏季?
最普遍的自然是扇子,富贵人家甚至拥有专门储存冰块的冰窖,而皇室每逢夏日会迁至专门的避暑山庄,但还有一个最为简单可行的方式,那就是减少衣物。
自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之后,人们便讲究穿衣得体,古人的衣物共分三层,里衣、中衣以及外衣,且越往外衣服越厚。
但对于古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刻板印象,他们并非时时刻刻都会保持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风格,特别是还要下地耕种的农户们,古人也是人,自然也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通过对各种史料以及画作的研究,可以发现古人并没有影视剧中传达出来的那般保守,甚至有时比现代人还要开放一些,那么在已然逝去的千万个夏日里,他们都穿些什么?
打赤膊
古人当然也知,面对一阵阵的热浪,不加以衣物约束自己才是最好的。
古代男子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世家子弟,都会在炎炎夏日选择打起赤膊,最多会在肩上披一层薄纱,这一点从《北齐校书图》中便可看出,古人并非想象中那般死板。
古时女子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允许穿着暴露,但是这一点是受到宋朝程朱理学的影响,在此之前,女子的穿衣打扮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尤其是唐朝。
从唐朝的仕女图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时常身着轻盈的衣物,没有繁复厚重之感,脖子胸口或者手臂也时常会裸露在外,看起来十分凉爽。
所以说现在对古人有着诸多误解,他们也并非一味地遵守教条,规矩是死的,但人是灵活变通的,古人有自己的行事方式和处事逻辑。
胫衣
直到先秦时期,才有了裤子的雏形,也就是胫衣,它的形象是两条到大腿的裤管,依靠一条带子系在腰上来保持稳定。
这样的确凉爽,但却有一些有伤风化,因为这种衣物类似于开裆裤,即便是到了现在,人们也格外注重自己的隐私。
因而人们又在外面加了一层用于遮挡隐私的布料,被称之为裳,这样既达到了纳凉的目的,又可以保持礼节,跪坐的产生也与这类服饰有一定的关系。
胫衣对优点是十分显著的,除了可以减缓夏日带给人的不适感,更使得人们在三急的时候,不用去解开那些繁琐的衣物。
胫衣
胫衣刚出现的时候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尤其是女子,但后来人们逐渐察觉到胫衣的便利,它也逐渐成为了古人的日常服饰之一,颇受欢迎。
裈
裈有两种形式,一种极短,类似于现如今的内裤,而另外一种稍长一些,相当于现在人们穿着的五分短裤,不过要更加肥大一些。赵孟頫的《洗马图》中便有这类衣物的出现。
它是由长裤改造而来,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不需要遮挡的连档长裤,因为方便劳作,这类长裤一直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其裤口较为宽松,下地时人们会选择将它束起。
夏季来临时,农户们便会选择它,既因为它方便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也因为它能让人们稍微缓解酷暑带来的炎热。
不过因为它的特殊,它在农民和军人中更加受欢迎,除了他们也无其他人再将它当做单独的衣物穿在外面。
不过也因为它的便捷,一直在底层民众中广受好评,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之一。
纱
夏日里,除了要减少衣物的数量,另外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减少衣物的厚度,于是便有了纱衣的出现。
素纱襌衣
制作纱衣所需要的原材料为蚕丝,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嫘祖,正是因为她发现了蚕丝,并将其用于制作衣物,且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始养蚕,才有了日后一系列的服饰演变。
用蚕丝织出的衣物薄而轻盈,穿在身上仿佛无物一般,成为了很多王公贵族夏日的必备。
纱衣的制作需要极高的技艺,就好比马王堆中出土的素纱襌衣,其重量不到五十克,折叠之后的大小仅相当于一个火柴盒,即便是放到现在,其制作工艺也是顶尖级别的,令人赞叹。
所以蚕丝制作的纱衣无法做到普及,底层的民众终其一生都与这类服饰无缘,但是民众有民众的智慧。他们用葛代替了蚕丝,制作出了蚕丝纱衣的替代品,葛衣。
葛作为一种极具韧性的植物,常被人们当做绳索使用,后来人们发现将其放入沸水中煮过之后,剥下来的表皮可以用以纺织,且织出来的衣物同蝉丝纱衣一样,薄而轻盈。
于是便出现了普通人也穿得起的纱衣。
除了葛衣以外,还有竹衣,不过因为受到竹子本身材质的限制,竹衣不拥有细致的触感,但是用于纳凉也绰绰有余。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纱衣最大的特点就是薄和透,夏日到来宋朝服饰,无论男女都会选择它来抵抗炎热,但是女性一般会在里面多穿一件肚兜。
总结
一直以来,无论是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还是在影视创作中,都是在表达古人的克己守礼,这也就使得古人的形象,在现在多为保守且死板的。
但是如果多留心一些,就会发现古人的身上也有几分叛逆,即便受到了诸多的约束,他们也会另辟蹊径,让自己能够过得舒心一些。
就在我们感叹古装的华美秀丽时,怎么都想象不到,千百年以前,他们也会有身着纱衣和胫衣的情形,也会有在树下有各种姿势纳凉的情形。
在清明上河图里,张择端就曾描绘过一个仅穿着红色短裤躺在树下的男子宋朝服饰,周围的同行不仅没有指指点点,反而是在说笑中选择了接纳。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穿衣打扮,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方便自己和取悦自己,即便是古人,也抱有这样的心态。
因此我们无需将古人全部当做不开化的老夫子,无论在哪个时代,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是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