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套牛仔裤的搭配方案,春季上班族想穿得时髦嚣张,少不了这套
90 2025-01-09
在世纪末的电脑游戏房里,身为当年的流行电脑游戏,《三国群英传》(含二代)的热度是要超过同期《三国志6》的。
这种在今天看来很难理解的反差,得从对我们对三国最初的想象开始谈起。
没有电脑的我们曾经“脑补”过的三国战争画面
对于看着央视版《三国演义》长大的广大80后而言,三国战场,应该是这样的:
第五集《群雄逐鹿之三英战吕布》
第三十七集《赤壁之战之横槊赋诗》
然而早期三国题材的电子游戏,和这种期望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况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知道三国游戏到底长什么样。
早在1985年,光荣便在DOS系统上推出了三国题材策略游戏的开山之作——《三国志》。虽说此后它也登陆过FC,由于存档需要内置纽扣电池的记忆卡带,再加上语言障碍,它并未在中国流行。
1988年,南梦宫在SFC平台推出的素质全面赶超同期光荣作品的“同名”游戏——《三国志——中原的王者》,其续作《霸王的大陆》即便在今天,也经常被老玩家们提起。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台超任主机加磁牒机要5000块,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足够买辆车了……即便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包机房老板来说,他们也不大愿意进《三国志》的盘。按小时付钱的玩家,自己也会算一笔账:这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却只能拿简陋的头像、兵棋和数据来YY的战场,实在很难提供什么感官刺激。总之,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三国题材的策略游戏,在电脑普及之前的中国玩家群中,并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句话,对于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您来说,不知道能否认同?
反正笔者这样的老屌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到“三国志”这三个字,头脑里面立刻浮现出的画面,都是这样的:
在街机名作《三国志2:赤壁之战》(《吞食天地2》)中,卡普空用他们所擅长的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三国经典战役搬上了横板卷轴。
当年我们攥着游戏币在《三国志》街机旁排队,就连围观也觉得爽,正是因为它所提供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豪情快意,符合我们对热血三国的全部预期
当时连“计算器”和“计算机”都傻傻分不清楚的我们,对“电脑”这种新生事物的好奇和憧憬可想而知:
瞧,它们一般只有在大单位才有,并且通常被安放在顶楼配有防盗门窗的专用房间内,使用前还要换白大褂(至少要换鞋套),充满了神秘的仪式感。
我们理所当然地相信,这种可望而不可级的神秘机器所运行的三国游戏,应该秒了《吞食天地2》不知道多少条街吧!
在听闻电脑上居然还有一部《三国志》的时候,很多人已经提前脑补出了“次世代”的画面。
所以,当很多人在1998年前后第一次上机(这个词画面感很强有木有?),双击点开光荣同年推出的《三国志6》——这也是该系列首次从DOS转入平台的系列作品——对引入眼帘的“战斗画面”的第一感觉,是懵逼的!
需要指出的是,《三国志6》的战斗系统也有了一些即时制的影子
看不到武将临阵厮杀的英姿,看不到千军万马的身影,只有一组组在屏幕上移动的头像、文字,还有变化的数字,所谓的战场音效,就跟敲打废铜烂铁所发出的声响差不多了……
难道,我玩的是假“三国志”?
此时,万分失望的你的目光,必然被领邻桌一部名叫《三国群英传》的游戏画面所吸引:精美而开阔的横板卷轴古战场上,两派武将领军分居两侧。无论是长枪兵、朴刀兵、弓箭兵,还是“演义专属“的藤甲兵、飞刀兵,一个个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随着一声令下,百人大战瞬间展开。在主将的命令下,队伍或整齐划一的前进、冲锋,或划分为各个队伍展开协同作战,各种华丽的武将技隔空释放。到处都是刀光剑影、人仰马翻……这才是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感觉!
《三国群英传》不仅实现了战场的实景化,它在 95时代就拥有傲人的640×480高彩画面,还有人物、背景和头像的3D预渲染处理,声光表现堪称顶级。
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出的三国游戏。看着整洁的繁体中文,再看看就连图标都是“瓣B变巨肚”的日式三国游戏(注,此为BIG5乱码所致,正确应为《三国志:曹操传),一股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回合制内政系统+即时战斗”,2000年发行的《全面战争:幕府将军》的核心玩法,在三年前就被来自我国台湾省的奥汀科技给实现了
如果说《三国志》系列是一部三国题材的经营模拟游戏,玩的是“战略”。那么,《三国群英传》则是一部最大化精简内政系统,一切都是为了战斗服务的“战术”游戏。强调战场表现力,是它的必然。
《三国群英传》的灵感来自于1996年的世嘉土星名作《龙之力量》,不过后者的武将并不直接参与厮杀,只有丢技能时候才露面
这种差距,虽说这是由于两款游戏的不同风格所决定的,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但即便同期的《三国志6》(含威力加强版)玩家也得承认,《三国群英传》在战术层面的可玩性,都要明显占优。完全直观化的战场,武将和士兵在身份上进行了彻底的分离。仅此一项,就解决《三国志》在战场策略层面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军团的战斗力不取决于将领本人的攻防能力,士兵的数量与状态也不等同于武将的血槽,这使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能依靠指挥打败会“砍人”的武将——真的打不过,把对方的小兵耗得差不多也能跑。而在《三国志8》加入独立于武将攻防数值的“统帅”属性之前,领两万铁骑的郭嘉,也断然不敢与手中只有五千小卒的吕布怼正面。
双方武将以车轮战方式交替出场,这符合“演义”所表现的三国战争方式。战斗结束后,双方的数据(HP、残余兵力)均被保留,这给玩家实施“田忌赛马”策略,最大化的消耗对方有生力量提供空间。
实战中的最大变数,在于武将技、军师技的搭配与运用。能够根据敌军的技能配置做出准确的预判,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损失
《三国群英传》在兵种、阵型方面,也严格遵循了相生相克的设计。但和同期《三国志》系列的死板规则相比,玩家通过临场指挥,往往能够在账面属性被严重克制的情况下,实现大逆转,如果那个时候有在线视频网站,那么《三国群英传》必然是贡献各种极限视频的热门游戏。
“群英4”的千人大战,无论是动画还是背景都细腻传神,只是因为视角问题,打起来显得乱糟糟
从1998年系列诞生到2004年的第四部作品问世,奥汀在一点一滴地给《三国群英传》做着加法,他们也被公认为是最正宗的“群英”作品,纵然其中也有许多高能画面,但违和感并不严重。
所以,在十几年前的深夜鏖战的笔者,看到满血且手下士兵齐装满员的周泰,被残血典韦用“生擒”武将技一招秒掉的时候,也并未产生摔鼠标的冲动。相反倒是觉得眼前这一幕,是对“欲将英杰从头数,惟说当年有典韦”这一人物评价的最好诠释。
在那个时候,即便大家从BBS上得知已经有人开发出了用五员猛将不带兵横扫地图的打法,也是一笑了之,连学习的欲望都没有。毕竟这种极限流玩法,并不是游戏提倡的东西。
然而,“群英争霸”很快就变成了“群魔乱舞”
当严谨、厚重的战场氛围,被自从《三国群英传4》之后成为常态的“鬼畜”画面所代替,即便是脑残粉们,也没法再淡定下去了……什么也别说了,还是直接看图吧!
这些充满“封神榜”“魔兽争霸”“英雄无敌”“北斗神拳”等等既视感的画面,让人完全没法和“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等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联系到一起去啊!
于是有人认为,自从四代开始,“群英”就变成“群妖”,这个系列的根已经烂掉了。
客观看来,四代无论在战场表现、内政系统的深度还是平衡性上,都堪称是系列之最。诸如仙侠、异民族、倭寇入侵等等元素出现的,也只是像同期的《三国志9》那样,仅仅作为游戏大后期的点缀出现,三国的历史厚重感并未被破坏。
在2003年前后网络游戏迅速崛起,硕果仅存的中文单机游戏品牌,也只靠一味添加噱头来苟延残喘。奥汀能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出“群英4”这样的作品来,已经相当难得。
《三国群英传4》的收藏版,从游戏素质到赠品质量都诚意满满
4代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如此之深的误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奥汀采用了一个容易让人误会的反盗版技术。2003年,为了在单机份额已经严重缩水的市场上保持利润,奥汀启用了当时最为先进(实际上也是最为“臭名昭著”)的光盘加密技术——,它首先给正版用户的游戏体验带来了眼中的困扰,造成了核心用户的大量流失。这部素质极佳的游戏,就是这样退出了流行舞台……
官方给出的关于《三国群英传4》正版用户无法加载游戏的处理方案,其实笔者这张图截的还不够全……
也许是缺少了四代中少量奇幻元素的铺垫,当期盼已久的玩家们直接跳跃了这个“历史断层” ,看到日后群魔乱舞般的战场之后,反应自然是下图这样:
“‘群4’之后无群英,宇峻之后无奥汀”
这句泄愤式的口号,它的前半句很好理解:自从五代开始,系列就完全是“三国群妖传”了。“妖”首先在于兵种,他们(准确地说是“它们)的造型和攻击方式越来越妖;其二就是武将妖,一人裸奔,玩家动两下鼠标,就能打得千军万马飞灰湮灭——就算是隔壁家的无双也不敢这么搞啊!
至于它的后半句,虽然偏激,但也有“话糙理不糙”的一面。
在2005年宇峻和奥汀正式合并前,都有自己的看家作品,一般认为,宇峻的强项在于武侠RPG,代表作有《楚留香新传》《桃花传奇》《新绝代双骄》系列和《幻想三国志》系列。而奥汀则是以策略游戏见长,除了“群英传”以外,还有华文游戏圈中极其少见的科幻题材——《幻世录》系列。
然而,两强合并之后,非但鲜有佳作出现,相反,“群英传”的系统也明显受到了RPG设计思路的干扰。刷怪、练级、爆装备等等玩法,已经从本质上毁掉了这个系列的生命力。
这是《三国群英传》去年推出了手游版。反复强调的“十八年经典”,和94版《三国演义》关于扮演者陆树铭的代言,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这一品牌除了“情怀”以外,已经一无所有
在“‘群英’兴衰史”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之后,让我们聊点轻松些的——从一开始就鬼畜风横行的人物头像。
反“光荣三国志”,需要从“头”开始
奥汀画师到底“鬼畜”在哪里,这得要看对比。
提到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首先是一幅幅精美的人物画像。它们的背后,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产物:本部的美术总监设置量化标准,制定好流程,天津光荣和北京光荣两家分公司负责绘画。包括武将形象的考据,头部和身体的绘画,均有专门的小组负责。
这种流水线打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效率惊人,而且品控得当。即便是无法通过武器和盔甲画出特点的文臣,也有出彩表现。
就拿上图这组《三国志13》中的曹魏五大谋士立绘来说,除了可以从年龄一眼认出的4号人物郭嘉以外,其余四人的形象也是有依据的:
荀彧、荀攸是当时属于“高富帅”阶层的士族代表qq三国群雄传武将搭配,所以1、2号人物的服装材质更加华丽,五官和表情也更有贵族气息;3号人物(贾诩)在书信上涂改字迹,取材自“贾诩抹书间韩遂”这个典故,正是他给曹老板献出的这个离间计,才让马超和“干爹”打成一团,逆转了曹军在西北战场的颓势;五号人物程昱在曹营智囊团中年龄最大,而且也有过制作人肉干粮这种黑历史,因此就被画成表情阴郁的老头,就连衣服的布料也显得油乎乎……在一些资深三国迷面前,光荣的人像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这是奥汀的曹营五谋臣画作,差距是明显的!
对于奥汀而言,美术恰恰是自身技术力的最为薄弱的一环。他们的人像一直只有十几个员工负责,别说考据,能把超过大几百名武将的头像在工期结束前给画出来,就要把自己给榨干了。所以,因为凑数所导致的瞎画,自然是少不了了。
《三国群英传》初代头像所采用的3D渲染风格,在当时显得相当前卫。不过细细看来,似乎奥汀只做了几个头部模型,然后通过角度、光线和发型、衣着方面的调整,就“复制粘贴”出了那么多的人物。
在二代中,奥汀开始使用手绘方式打造角色形象,夸张的线条让面部呈现棱角分明的特点qq三国群雄传武将搭配,再加上侧光,顶光的运用,让角色造型呈现出了与“光荣三国志”大相径庭的动漫风。不难看出,奥汀希望能够用漫画效果来呈现出三国角色们的性格。
在这种漫画风的头像处理方式下,很多废柴角色第一眼看上去,也能给人以“不明觉厉”之感
然而几百人的武将,靠这种脸谱化的设计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于是,在正面脸谱用完之后,奥汀只能开始从日式漫画中常见的鬼畜形象中寻找灵感,来避免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
在《三国群英传2》头像美术师的逻辑下,文丑的名字都这么“丑”了,画起来也必然要“人如其名”啊!
所以,长得歪瓜裂枣的,成为了广大二、三线武将的常态。既然大家的武功、智商一个比一个低,颜值自然也是比谁能突破下限了。以至于奥汀间接培养起了玩家的一个习惯:战斗结束之后处置俘虏,很多人连数值都不看——凡是长得丑到自己看不下去的,就直接拖出去砍了!
这个看脸的社会,几千年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的改变……
明星脸,表情包来袭
“群英”3代之后开始模仿光荣的画风,但角色还是少了几分三国人物所应有的神采,而且里面总是有一些似曾相识的脸,比如第一张的“古天乐”
自从3代开始,《三国群英传》系列开始使用手绘头像,并且将风格一直沿用到日后的网络版与手游版。和2代相比,手绘头像普遍采用全局光,明暗对比不明显,无论是五官还是表情都显得柔化许多,而且手法也不乏细腻,但就是始终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玩起来更是让人连连出戏。
告诉我们真相的,是后来“美图秀秀”之类的美颜应用。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为什么看着94版《三国演义》长大的玩家们,觉得许多角色似曾相识,而且构图角度怪异?因为人家根本就是用电视剧截图把角色P出来。瞧,上面一张老三国《星落五丈原》的剧照,就可以扣出三张插画出来了。
这些图,之所以会让我们感觉画来画去都跟大众脸差不多,是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是拿奥汀员工的生活照P出来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谈气质,谁能比谁好到哪里去?
也许是为了满足玩家们对角色的更高需求,也许是奥汀内部能够上镜的脸都用完了,画师们默默地把滤镜对准了他们……
张学友 vs 傅士仁
青葱学友 vs 董和
还好没用这张
吴孟达 vs 朱据
林志玲 vs 大乔
马谡 vs 吴建豪
金城武 vs 乐进
陈道明 vs 曹芳
除了大中华地区的知名艺人以外,我们还能找到不少好莱坞的明星脸:
在大众脸,明星脸都用完,而出场武将的名字依然一眼望不到头的时候,不忘初心的《三国群英传》的画师们,义无反顾地释放了大招。各种表情扭曲,造型猥琐的头像在七代中集中爆发。
系列最后一部单机作品的,就是这样诠释着“鬼畜”一词的深刻内涵。
在大家还忙着冲Q币,从商城买表情符号的时代,奥汀就已经为我们贡献了“表情包”这种划时代的发明
不怒自威,不色自猥都是天分——这个道理,玩过“群英传”之后,大家都明白了!
再过几个月,《三国群英传》就将迎来自己的20周岁生日。“奥汀是北欧神话的创世神,传说三千年至之后,他会再度复活”……诸如此类的悼念文(其实宇奥科技根本没死啊!)不时见诸各大中文游戏论坛的怀旧区。“跪求高清重制‘群英2’”之类的留言,也刷爆了很久都没有人维护的官方论坛。
其实,今天就连3A大作也未必能够玩的过来的我们,未必真的需要《三国群英传》的再度到来。正如老版三国由毛阿敏阿姨演唱的片文曲《历史的天空》歌词所写的那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今天我们还能想起的这些关于“群英传”的鬼畜记忆,正是对那个时代的最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