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为例看古代皇后袆衣的演变

佚名 73 2022-11-22

华夏文明千秋万载,衣食住行皆博大精深。“衣”既位置首位,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服饰类型不一而足,尤以礼服最为华丽与庄重。而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女子,在出席重要场合之时,服饰则必然分外考究,因而礼服制度便应运而生。“袆衣”作为皇后礼服之一,由来已久,而在宋代,“袆衣”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兼有一定的发展,其制度值得钩考与推敲。

一、礼服与朝代的“心心相印”

1、“我源于你,你造就我”

关于袆衣的由来,《周礼·天官·内司服》记载:“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襢衣、褖衣”。由历史可知,周朝是一个较为重视礼制的朝代,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礼的范围之内被管制。而作为制度典范,源于周朝的礼服制度,在后世不断沿袭下来。可以说礼服制度源于朝代礼乐文化,而朝代礼乐文化则造就礼服制度。

2、“我的风华,你来衬托”

前面提到周朝王后之六服,其中袆衣在这一时代是王后从王祭先王之时所着之服饰。而后世发展成最高形制的礼服,作为婚服、朝服和祭服来使用。

礼服既然产生并发展起来,则必定有它的绝妙之处。俗话有言: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古今中外,凡遇重大场合,各人都会选择盛装出席,更不用提重视礼乐的我国古代。朝堂之上身着盛装,在气势方面便有如排山倒海,彰显威严,同时亦显落落大方。

据载,周朝袆衣,玄色,素沙。《旧唐书·志第二十五》载: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由此可知,到了唐代,袆衣已演变为以青、朱二色为主。后代沿袭唐朝,袆衣外形,便是大同小异了。不过时代不同,袆衣依然会根据时代背景来进行一定的更改。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跟各种背景息息相关。

但唯一不可更改的,无出于身着袆衣等礼服,可谓风华绝代。好的服饰,是一国形象的升华。在这里,我们着重说一下宋朝的袆衣制度。

3、宋代传统对于袆衣的“管教”

时代变迁,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顶峰,宋王朝可谓梦幻。那么袆衣制度在这一时期,有着怎样的发展与变化呢?

《宋史·舆服志》:祎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五色十二等。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黑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青韈、舄,舄加金饰。受册、朝谒景灵公主服之。

我们可以知道,宋朝经济与科技水平都处于繁盛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对的,宋朝的服饰却呈现落落大方之态,不张扬,用如今的话说,便是“低调内敛”。这一时期的皇后礼服“袆衣”,除了沿袭唐朝,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革新。

从宋朝时期的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袆衣与唐代相差不大,翟纹,革带等等都有。在此基础上,宋代的袆衣又增加了大带和蔽膝。蔽膝用来遮蔽膝盖,自宋钦宗皇后始,大带则自宋徽宗始。这二者的增加,使得宋代袆衣更加庄重大方,更是与时代发展牢牢接轨。

而到了南宋,社会较为动乱,袆衣的颜色选择则较为广泛,同时也有粗犷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被当时纷繁杂乱的社会大环境所影响。

二、细看宋代“袆衣”的“眼鼻口耳”

1、唐以前的袆衣制度

唐以前,袆衣的面貌不甚清晰,然有学者依然对此进行过详尽的分析。

前文所引“《旧唐书·志第二十五》: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褾、襈。蔽膝,大带,以青衣,革带,青袜、舄,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

可见其配饰有花钗、花树,衣为深青,纹为翔翟。

2、宋代袆衣外形详解

宋代皇后礼服分四个等级,分别为袆衣、鞠衣、礼衣及朱衣,前面提到,袆衣是最高等级的皇后礼服。作为礼仪之邦,我们历朝历代都讲礼仪视为重中之重。

在宋代,袆衣的发展可以在各位皇后画像中细细研究。

再引前文所引‘《宋史·舆服志》:祎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五色十二等。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宋朝服饰,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黑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青韈、舄,舄加金饰。’

除此,纵观宋代皇后画像,可知,宋代袆衣,色深青,朱里。翚雉,造型翘尾直视,认为原型为红腹锦鸡。有蔽膝,大带,翟纹,革带等等。此外还出现了花型,“小轮花”。

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宋代皇后袆衣沿袭上衣下裙的模式。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宋朝的社会制度。宋朝统一宋朝服饰,经济繁荣,“偃武修文”,诞生程朱理学。由于这种思想,宋朝服饰尚俭朴,朴素和理性。

而皇后受册封、朝会时着袆衣。袆衣,上衣下裳,是连在一起的,它有一个重要的功用,便是象征感情专一。九龙四凤冠,配以花枝,大小各12枝,冠左右,配以叶状物,这叫做博鬓。由此可见,袆衣在宋代的发展,是与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

3、宋代袆衣的“配偶”

上文提到了袆衣制度下的发饰。在面饰和发饰这一点,说“配偶”或许不大合适,或许常规看来不过是点缀。然而二者相辅相成,面饰和发饰的精致和巧妙,也可以很好的体现袆衣的风采。因而此时皇后要配以九龙四凤冠,插十二支花。

三、袆衣发展之“元芳,你怎么看?”

1、“衣冠古国”,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历朝历代都有一套完善的服饰制度。

追溯至更为久远的时代,据《中国古代服饰史》所记:“人类开始用天然石块、树枝等捕击野兽,冬天则把所获的兽皮用来掩盖保护身体和保暖;夏则裸身或拣取树叶遮掩阳光,免受炎烈。这样和动物只依靠其本身的皮毛来保护或保暖已有区别,即人类已脱离了动物的境界。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最原始的服装已初步有些雏形。”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服饰发展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就已经有所显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用兽皮或者是树叶代替衣服,这也是当时人的智慧所在,服饰的意义,在此时得到肯定。

后来随生产力发展,直至宗教信仰出现,《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故而上衣下裳,上玄下黄。这时的服饰,与天地乾坤有着重大的关系。《礼记·礼运篇》:“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祭服和丧服的形制,也在此时出现。由此可见,服饰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有关,还与人的思想有关。

后世时代更迭,因政治思想文化的不断更新,服饰的发展也在不断改变,在此不做赘述。

2、袆衣发展之“唇齿相依”

《宋史·舆服志》:“后、妃之服,一曰袆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意为宋代皇后及妃子的服饰,有袆衣,朱衣,礼衣及鞠衣。综上,宋代皇后、妃以下各内外命妇的服饰,分为袆衣、褕翟、鞠衣、朱衣、礼衣及常服等几种。

前文对袆衣的发饰已经有所叙述。袆衣的配饰,除头饰外,还有其他许多。如佩,玉器名称,有珠有玉。如绶,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如舄,是一种厚底履,也是古代最尊贵的鞋。

这些对于袆衣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点缀,配合袆衣的端庄大方之表,更能显现设计者的智慧所在,亦能体现时代发展进步,社会发展变迁。而离开袆衣,这些也并不能体现其耀眼。总之一句话,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二者相得益彰,唇亡齿寒。

对于袆衣,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应该差别甚小。袆衣作为古时皇后的高等礼服,我们能够看出我过封建王朝对于服饰文化的重视,也能体会到不同时代的文化底蕴及趋向。服饰虽然只是历史发展中一个小切面,却能够把一些时代话题引向舆论顶端。

总结

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犹如耀眼明珠,各朝各代设计者倾尽毕生所学,将时代政治文化经济体现得恰到好处。正是因为如此,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服饰才显得落落大方,抑或雍容华贵,至今仍被他国借鉴和模仿。宋代皇后礼服“袆衣”,虽非当时所原创,却仍有较多改动,使之适应当时朝代的社会洪流。

展开与袆衣有关的时代画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画家的细致入微,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我们礼仪之邦的诸多讲究。

在千百年过后的如今,我们仍能被当时的各种文化所感动,设计者的前瞻性由此可见一斑。钩考关于宋代皇后的礼服袆衣制度,我们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无论发展到何种时代,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上一篇: 聚焦中国产业:2022年广东省特色产业之服装产业全景分析(附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现
下一篇: 知否中的服饰符合宋朝的历史文化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