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王子文不到1米6,但是穿着打扮真有气场,一身穿搭高级耐看
176 2024-12-23
藏民族自古生活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与周边民族迥异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文字、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上,在服饰上也展现出其与众不同,粗犷华丽的藏民族服饰风格,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笔者长期从事舞台服装设计工作,就如何在舞台演出中运用藏民族服饰特征完成特定的叙事命题,以及进一步加以艺术化的表现问题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总结。
世界上有无文字的民族,但是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肯定是没有的。古人说“衣食住行”,从这个概念上看,衣——服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服饰不仅仅是一种遮肤蔽体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身份,地位,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我国五十多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生活在祖国西南高原的藏族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可以辨认的服饰文化。昌都地区的卡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西藏早期的服饰来看,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卡若人就有了自己明显特征的服饰。从装饰部位看,我们今天的习俗与卡若先民一脉相承,从上到下包括发饰、项饰、胸饰和手饰。这些材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西藏先民便有了形制稳定、造型丰富的人体装饰品。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特定的服饰特征和本民族的生活地域,文化传承有极大的关系。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服饰习俗的传承,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从最早开始,藏族服饰基本形成了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同时按照地域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又形成了农业区和牧业区,农村和城镇的区别。
从早期的藏戏开始,藏民族的舞台服装就与实际日常生活的穿着有比较大的区别。因为服务于舞台表演的服饰,为了更加集中,更加准确的反应角色的身份特性和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服饰的尺寸,颜色和款式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提炼。我们知道舞台艺术,尤其是舞台歌舞表演艺术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时空艺术范畴。舞台服饰又从属于舞台美术的范畴。舞台服饰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它在艺术创作上属二度创造,在舞台表演时,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一:通过人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笔者在创作《公共设施的悄悄话》时,直接利用纺织材料来模拟自然景物造型,如一棵树,一个垃圾桶,一个自来水管,效果新颖,受到好评。其二:表现动作发生的时代特征或者地点。比如笔者曾经在《世纪情》服装设计创作中,利用一个特殊的珍珠帽,配合“当杂”,让人们一眼认出就是拉萨的服饰。,其三:通过服饰的颜色和款式来创造剧情所需的某种特殊情调和气氛。比如常常使用红,黄的色彩来表现火光。其四:利用特别的服饰造型来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在《世纪情》里面,笔者将主角的演出服装尺寸缩短,来表现她内心的寒酸和痛苦。
在长期实际工作中,笔者认识到:鉴于舞台表演的特殊性,如何合理地运用舞台服饰的各种元素为舞台演出服务,并且在正确运用的前提下,如何向艺术化的表现迈进,是舞台服饰设计的另一个更大的命题。
如何处理舞台服饰设计运用与表现的关系,首先合理并且正确地运用是表现的前提,只有在正确运用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艺术化的表现。
尽管我们在观赏舞台表演,特别是藏族所特有的歌舞场面时,已经在客观心理上远离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生活空间的距离。但是,不言而喻,具体的舞台服饰特征是我们判断一台歌舞表演的时代特征,艺术气息和情感特征的主要手段。很难想象,不合理的,或者是错误模糊的服饰特征能够使观众对一台舞台表演建立准确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是观众评价和欣赏舞台表演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笔者在《世纪情》的服装创作中意识到,作为一个跨越历史时空的平民史诗,要想在舞台服饰设计上完成基本构想,必须准确把握,客观地再现各个历史时期人物服饰的特征,又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发挥舞台服饰表现人物特殊情感和性格,营造独特气氛的功能。
舞台表演具备时间和空间的元素,其中空间元素又包括舞台空间、灯光、布景、服饰、演员的动作(既是空间也是空间元素)。时间因素包括演员动作、背景音乐等。
首先是舞台空间。我们知道,无论多大的舞台空间,它都小于我们实际的生活环境。要在一个有限度的空间内,充分展示和表现舞台服饰的特征,必须注意如何在这样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服饰的魅力,并且在利用舞台空间的特殊性,强化或者简化舞台服饰的表现。比如如何在狭小的舞台空间展现辽阔的藏北草原上牧民的热情,奔放的社会生活呢?本人在实际创作中发现,尽量去夸张藏北牧民服饰的尺寸,使舞蹈演员尽可能地舒展自己的衣袖,巨大的尺寸,夸张的衣袖,能让观众打破有限的舞台空间,拓展想像空间。这样空间不大的舞台也有了藏北辽阔驰骋的气息。另外,我们知道,舞台空间除了左右距离外,还包括纵深距离。离观众越近,观众看得越清楚,离观众越远,越容易被观众忽视。大多数舞台舞蹈设计者也利用了这样的空间透视特点,把主要的演员或者主要舞蹈动作放在舞台前区。在舞台服饰设计上,这样的空间透视特点也时常被利用。舞台前区主要的演员服饰要求真实,注重细节和质感,而在后区的演员则需要“虚化”,不宜着力强化服饰的质感和色彩。这样使得主次分明,层次感强。
舞台灯光艺术是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但是它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舞台灯光艺术的目的是表现舞台上东西,失去了舞台艺术的本身,灯光艺术将失去它的存在价值。舞台灯光艺术大概的范畴包括:光色,光位,灯强,光线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应该说舞台灯光技术和艺术对于舞台服装的展示是最明显的。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常识,在欣赏舞台艺术,无论是话剧,还是舞蹈,歌剧或者舞剧,往往演员的五官变化很难以看到,而演员的服饰却异常的醒目。这样的情况在京剧表演中就更加地突出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脸在舞台上的表现空间往往小于他的特定服饰。甚至在有的时候,观众只要看到着什么样服饰的演员登台,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角色出场,而不是观察演员的脸。像传统京剧中,只要白色的蟒袍出现,大家马上就明白是曹操出现了。不能不说演员的服饰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作为藏族舞剧的服装设计师,很早就感觉到舞台服装经常性地被观众所重视,相反演员的面部轮廓却常常被忽视。这当然不能怪观众,因为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活动范围是非常大,远距离的观众很难看得清演员的五官,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服装来判断演员或者角色的身份。既然是这样的话,舞台灯光艺术对服饰的表现就更加有空间了。各种不同的色温光线对浅色系的服饰表现经常起到非常直观和直接的效果。比如,身穿白色服装的演员,在暖色调的灯光下,他们的服装自然就呈现暖色调的色相,给人以温馨,祥和的气氛。同样,在颜色不做任何更改的前提下,如果他们的服饰被冷色系的光线照明,就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在《世纪情》的服装设计创作中,那曲地区少女的集体舞蹈,他们的服饰基本是以白色为基调的。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在全剧中,表现那曲草原上人民生活的舞蹈特别多,解放前,解放后不同时期,情节的不同发展过程。而且少女群舞的场面至少有三处,就是因为考虑到不同光色对服饰色彩的影响,我自己认为没有必要为每一种情绪来设计服饰的颜色,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舞台灯光师。我和师傅进行了交流,并且取得了共识:只用一种白色,通过不同的色温的光线,营造不同的情感特征。比如,表现解放前的那曲草原生活,我建议灯光是使用普通的白光照明,没有太多的情绪色彩。而到了表现和平解放的祥和气氛,舞台灯光是使用了红色的光线,这样使得白衣少女的服装一下子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显得欢快。这就是运用舞台灯光来改变服饰色彩情绪倾向的最好例子。
布景,顾名思义就是舞台上的实物象征,布景设计是舞台艺术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门类。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布景艺术和服装设计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更何况同在舞台艺术的领域藏族服饰特点,它们两者怎么会没有联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体会。首先,布景不仅有颜色还有质感的差异,这样的特征和服饰是一样的。服饰也有颜色和质感的差异。布景和服饰两者在舞台上放在一起,两者一定产生一种逻辑上的互补和对应。当主要的布景的特征是重色调,厚重的质感时,往往与之相对应的服饰就需要轻柔,淡雅一些。这样的搭配使两者相得益彰。比如,布景上表现崎岖的山岩,厚重的寺院墙壁,粗糙的树木,如果服饰设计上也采用浓重的色调,厚重的质感,那么再好的设计也没有空间来展现,因为观众的视觉在这里会产生疲劳,无法从相似的质感中找到区别。反过来,在相同的布景下藏族服饰特点,采用浅色调的服饰和轻柔的质感,哪怕是比较简单的设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再现与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当两种介质在一起发生作用时。一种介质的表现性得到加强,那么另外一种介质的特性哪怕不是很突出,也会因为相邻介质的强势而加强。这样的综合反映的结果是一种再现。因为再现的前提是表现。表现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再现将不可能出现。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艺术门类的相互关系,导致其中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变化致使其他门类的变化。如何掌握和利用这样的一种辩证关系,是一个服装设计师的必修课。
表演服饰设计是为演员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没有演员基础,服饰设计将不复存在。那么演员的特性和服饰设计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个演员首先是他的身体条件。它包括身高,胖瘦,比例和肤色。不同身体条件的演员对同一件服饰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服饰首先是要合体,不合体他连基本的动作都做不到位,更谈不上表现了。但是演员的身体条件和服饰设计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首先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在《世纪情》中,给我们的一个独舞演员设计的白色舞蹈服饰穿上以后,虽然剪裁非常合体,但是在舞蹈的动作中总觉得有些不足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和演员一起看了演出的彩排录像,进行讨论,大家觉得虽然舞蹈动作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演员的动作做起来难度有所增强,本身跳起来非常吃力,动作不轻盈。问题如何解决。重新设计一套服饰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我大胆地改变了服饰的颜色,把以前的白色改为了暗红色,把原来的天鹅绒面料改为丝质面料,在对上衣腋下进行了改造,让演员穿起来,感觉轻松,动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舒展和发挥,并且相应地调整了一些其他演员的服饰色彩。当这位演员穿上我改变色彩的暗红色服饰,同样的舞蹈动作,舞姿立刻显得轻盈,体态愈显修长。原来,黑色物体在视觉感受中比白色要小一些,这是一个大家在生活中都知道的小常识,没有想到用到了舞台上。
演员的肤色,体型和其他方面在很多方面都影响到服饰设计的改变。但是演员是可塑的,一般来讲,服饰设计是一门独立设计门类,它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综上所述,舞台服饰设计是这样的一个独立艺术门类,它首先要真实地运用舞台服饰设计各个元素,能够历史地,正确地还原舞台服饰所代表的历史人物,时代特征及主题。这是服饰设计的最基本和最简单要求,只有完成这一个要求,才可以使观众对舞台表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一个基本的判断,从而对进一步欣赏提供前提条件。然后,舞台服饰设计的下一个层次就是如何按照舞台艺术的要求再进一步地追求艺术化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化的表现是在完成正确运用前提的,并且按照导演、主题、演员、布景设计、灯光特征等等元素影响下,既配合它们的工作,又独立完成自身的艺术理念:用服饰的造型表现演员的特征,情绪和动作,用服饰的色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并且有所创新。舞台服饰的表现空间是无穷尽的,需要进一步探索,但是我想只要真正地热爱这门艺术,真正关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一定会在舞台服饰艺术领域找到更加丰富的表现空间。
[作者次吉卓玛系拉萨市民族艺术团工作人员]